征稿 | 第三届“书学•之江论坛”征稿启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6 21:41 3

摘要:隋唐五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楷法臻于至善,草书纵逸生姿,书学理论体系渐趋完备。浙江,作为江南文化的渊薮之地,既是隋唐北风南渡的枢纽,又是吴越国祚绵延的根基,其地脉、人脉与文脉的交织,为书法史的演进注入了独特的地域生机,涌现出智永、孙过

隋唐五代,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楷法臻于至善,草书纵逸生姿,书学理论体系渐趋完备。浙江,作为江南文化的渊薮之地,既是隋唐北风南渡的枢纽,又是吴越国祚绵延的根基,其地脉、人脉与文脉的交织,为书法史的演进注入了独特的地域生机,涌现出智永、孙过庭、虞世南、褚遂良、徐浩等冠绝时代的书法大家,留下了珍贵的书迹名品遗产。

为着力打造全国高端书法研究、研讨和交流平台,特举办第三届“书学·之江论坛”,旨在系统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研究,深入挖掘隋唐五代书法的当代价值,并集中梳理隋唐五代书法的历史影响以及浙江区域现象与特征。即日起,特向海内外专业人士及书法理论家公开征稿,共襄盛举。

具体征稿事宜如下:

举办单位

主办单位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

浙江书法院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余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征稿对象

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史等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海内外书法理论研究专家学者、书法家、书法爱好者。

论坛内容

(一)论坛主题

隋唐五代书法的历史影响及其浙江传播

具体选题范围(参考指南):

隋唐五代浙江区域书迹研究

隋唐五代浙江区域书法鉴藏活动研究

隋唐五代浙江书法家群体研究

隋唐五代以浙江书法艺术为中心的海外传播现象研究

隋唐大运河与南北书法风格的浙江融合研究

唐代浙东文人圈与书法雅集活动研究

隋唐五代刻帖中的浙江区域要素研究

浙地摩崖石刻的隋唐五代遗存研究

隋唐五代书论及其浙江现象研究

隋唐官学制度对浙江书法教育的影响

隋唐五代书法的跨学科研究

隋唐五代书法的数字化研究

其他有关隋唐五代书法文化的研究

(二)论文要求

1.围绕征稿主题,恪守学术道德,执行学术规范;应征稿件须未经正式公开发表;来稿请注明第三届“书学·之江论坛”投稿字样。

2.字数及文本格式。单篇论文字数以5000-15000字(含注释)为宜,使用规范、标准的现行汉字。前出摘要(300字以内)、关键词(3-6个);后附学术简历(200字以内)、通讯地址(单位、电话)。

注释方式一律采用尾注,统一按以下规格执行:

引用著作:作者,图书名(出版社、版次、出版时间),卷(或章节),页码;

引用论文:作者,文章名(篇名),期刊名(期数,出版时间),页码;

引用图版:图版名(作品名),图版出处,拍摄时间(或页码)。

3.插图(图版)要求。所有文本插图,随文附出之外,请另行将图版(jpg格式,单帧300万像素以上)编号,单独整理为一个文件夹(命名为“姓名+论文附图”),随应征论文发送至收稿邮箱。

(三)截稿时间及收稿地址

1.截稿日期:2025年9月30日。纸质稿以投寄日期为准,电子稿以邮件发出日期为准。

2.收稿地址:纸质稿,请寄至(EMS或顺丰快递):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徐家湾路梦栖小镇创新中心8号楼,浙江书法院,邮政编码:311100。

收件人:谢源,联系电话:18868810096

电子收稿邮箱:

(四)评选及待遇

1.论文征稿通过专家特邀、公开征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邀专家作论坛主旨演讲,入选作者作会议交流演讲。

2.公开应征稿件,由组织单位邀请国内专家组成评审组进行评选;评出入选论文30篇左右,颁发入选证书。凡在浙江工作或生活的入选作者,可具备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的入会条件(合作者,入会资格仅限第一作者)。

3.入选论文按照相关规定支付稿酬,并邀请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参会的主旨演讲特邀专家,将按规定另行支付专家指导费。

4.论坛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将于2025年11月在杭州举行。特邀、入选论文将结集出版公开发行,并向作者赠送论文集2册,但不再另行支付稿酬;凡论文投稿作者均可获赠论文集1册。

5.凡特邀、入选论文,浙江书法院主办《书法学刊》(双月刊)具有录用刊发优先权。一经采用刊发,期刊将按例支付稿酬。

其他事项

(一)特邀、应征作品应拥有独立、完整、明确、无争议的著作权,不得侵犯第三人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在内的合法权益。

(二)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举办单位。凡投稿者,即视为已确认同意并遵守本征稿启事的各项规定。

(三)入选作者需签订论文著作权许可使用协议。

浙江书法院

2025年4月30日

来源:宋史研究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