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月八,龙船兜底挖”,5月5日是农历四月初八,东莞市望牛墩镇芙蓉沙村鼓乐齐鸣,安静的村落热闹了起来,数十名青壮年踏入齐腰深的河床,合力托起这条25岁的松木龙舟。随着这条“老龙”破水而出,深植水乡人血脉的龙舟基因被激活,望牛墩正式开启贯穿端午时节的“龙舟时间”
“四月八,龙船兜底挖”,5月5日是农历四月初八,东莞市望牛墩镇芙蓉沙村鼓乐齐鸣,安静的村落热闹了起来,数十名青壮年踏入齐腰深的河床,合力托起这条25岁的松木龙舟。随着这条“老龙”破水而出,深植水乡人血脉的龙舟基因被激活,望牛墩正式开启贯穿端午时节的“龙舟时间”。
“起龙”是龙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祈福、起龙、请龙头、点睛、采青巡游等多个环节。清晨,参与“起龙”的队员们便踏入河床,唤醒沉睡的“老龙”。他们用力摇松船底泥浆,用水桶等将船舱积压的泥沙尽数掏出。
活动现场
据悉,这是一条25岁的松木龙舟,2012年村民们便将其藏于河涌底,防止崩裂腐烂,直到这次“起龙”再挖出。得益于独特的“藏龙”方法,这条“老龙”至今保存完好。老龙船在众人合力之下,逐渐露出“真容”。现场醒狮腾跃、锣鼓齐鸣、炮声阵阵,河岸也早已人潮涌动。
“这是一种水乡人的情怀。”岸边观看的梁先生属于年轻一辈的龙舟爱好者,他说小时候曾划过这条松木龙舟,现在工作之余,也会参与龙舟训练和相关赛事,今天特地到现场参与“起龙”祈福。
活动现场
随着船身出水,仪式渐入高潮。在醒狮欢腾的氛围中,壮实的年轻人一起抬起案板将龙头请出,并庄重地安装到船首。点睛也是尤为隆重神圣的时刻。德高望重的长者执朱砂笔为龙头点睛,口中念诵:“一点龙眼,龙精虎猛;二点天庭,鸿运当头;三点龙鼻,事事顺利。”围观的龙舟队员和群众欢呼声阵阵,表达对新一年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鼓乐声中,老龙船正式“披挂上阵”。数十名划手分坐两侧,船桨破水声与岸上喝彩声交织。这条历经风雨的松木龙舟在划手们的驾驭下依然身姿矫健,船头浪花飞溅,引得观众阵阵喝彩。老龙船还与兄弟村龙舟队共同表演巡游,鼓声阵阵、桨叶翻飞,在河面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仪式结束后,村民与各方宾客一起品尝龙船饭,共同感受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现场
“很喜欢拍摄传统民俗,希望能用镜头记录并传播它们的故事。”来自东城的红姐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在她看来,望牛墩的这场“起龙”仪式“原汁原味”,能很好地体现传统龙舟文化的魅力,这次特地带上父母一起来体验。
“起龙活动不仅热闹好看,也是一种文化的弘扬。”罗先生住在芙蓉沙村已有20多年,对于祖籍湖南的他而言,早已将“睇龙舟”视为一种习惯。这次还带上了小孙子,希望能让他从小了解望牛墩的龙舟文化。
活动现场
据介绍,望牛墩龙舟文化可追溯至明清时期。作为东江支流密布的水乡,人们“以舟为车,以楫为马”,龙舟竞渡不仅是端午习俗,更是水乡人对抗洪涝、祈求丰收的精神图腾。“起龙”不仅是龙舟活动的开篇,更承载着人们的文化认同,在这片土地上,每一次龙舟出水都是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见证,将集体记忆牢牢系于水乡土壤。
文|记者 李洪宝 通讯员 望宣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