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隔壁邻居李叔的厨房总是在凌晨三点飘出香味,这个曾经的下岗焊工,如今靠着祖传的酱香饼配方,每天在业主群里接龙订单,月收入悄悄超过了隔壁公司的白领。
隔壁邻居李叔的厨房总是在凌晨三点飘出香味,这个曾经的下岗焊工,如今靠着祖传的酱香饼配方,每天在业主群里接龙订单,月收入悄悄超过了隔壁公司的白领。
李叔的故事不是个例,小区里有大部分人失业后自己做生意,五花八门,做什么的都有,有些生意我甚至还是头一次见,但是大多都很赚钱。
经济差钱难挣,这是这两年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对于他们而言,经济越差的时候,反而越赚钱。通过聊天,我了解了5个他们正在做的生意,不用租店面不雇人,但是真的赚钱。
楼下65岁的周爷爷摇身一变成了“阳台医生”。他总背着一个磨破皮的帆布包,里面装着放大镜、pH试纸和小袋神秘粉末。
昨天他帮8楼的王阿姨治好了蔫巴的小白菜,消息很快像野火般传遍整个小区。现在找他诊断黄叶烂根都要提前三天预约,顺带卖的自制营养土更是供不应求。
年轻人笑称这是“老年版的知识付费”,却不知老爷子靠这门手艺两年内就给孙子买了一辆车。
小区里有个90后小伙真的是把自媒体玩出了新花样,他腰间绑着五部手机,牵着八条宠物狗穿梭在公园,直播间里打赏不断。
有人花128元让哈士奇逛菜市场,有人刷“火箭”指定遛狗路线。最火爆的是“代教狗狗社交礼仪”服务,那些被主人宠坏的泰迪,经过他两周特训竟学会了握手和装死。
他的绝招在于把枯燥的遛狗变成真人秀,屏幕那头加班加点的打工人们边加班边云撸狗,不知不觉间,他的月收入已经比他以前打工赚的多了。
小区旁边的夜市深处,一群大学生在烘焙店关门前玩着心跳游戏。晚上10点整,他们像猎豹般扑向即将丢弃的临期食品。
19.9元抢到的蛋糕盲盒,转手挂上闲鱼就标价35元,外加8元跑腿费。这群“剩菜猎手”摸透了年轻人的心思——既要省钱又要仪式感。
不仅如此,有人还专门绘制了《夜市捡漏地图》,标注出各商家打折时段;还有人开发了秒杀提醒小程序,靠卖情报月入过万。
小区里的的宝妈圈正流行带着孩子“断舍离”,但作为玩具改造师的辞职幼师小王让这个过程充满惊喜。
她把乐高拼成纸巾盒,让芭比娃娃化身台灯,奥特曼成了钥匙架。改造费是玩具原价的30%,直播过程还能收打赏。
这还不算什么,最绝的是她推出的“童年博物馆”服务——把旧玩具做成纪念相框,让无数中年父母边付钱边抹眼泪。
夜市里有个摊位前总是排着长队,离婚律师出身的摊主老王,支起了“吵架神器代写”的招牌。
5元帮你把朋友圈改得阴阳怪气,20元撰写骂人不带脏字的小作文,88元定制离婚谈判话术。
最近他还推出了爆款产品是《如何优雅催债》手册,据说连附近银行职员都偷偷来买。
这些生意像野草般在裂缝中生长,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把过剩变稀缺,给焦虑开解药,为孤独造热闹。
它们不需要租店面,也不需要不雇人,只需要一双发现痛点的眼睛。就像夜市里那个在寒冬卖暖宝宝的摊主说的:“别人盯着天气预报叹气时,我早把库存翻了三倍。”
当你在电梯里闻到邻居家飘出的酱香饼香气,在公园看见同时遛八条狗的奇人,在业主群刷到“阳台问诊”广告时,不妨多停留三秒—那里藏着的可能不是烟火气,而是下一个逆袭的密码。
来源:聚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