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里生产的假睫毛,每10对中有7对漂洋过海,出现在欧美明星的红毯妆容、日韩网红的自拍镜头,甚至非洲街头的美妆店里。
在山东青岛西北方向的平度市,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产业,却悄然撬动了全球美妆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里生产的假睫毛,每10对中有7对漂洋过海,出现在欧美明星的红毯妆容、日韩网红的自拍镜头,甚至非洲街头的美妆店里。
这个被称为“中国睫毛之都”的县级市,用40年时间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年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
而背后推动这一切的,不仅是全球爱美人士的需求,更是一群女性创业者、从业者与时代红利的深度绑定。
平度的假睫毛故事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彼时,因靠近韩国,当地村民从韩商投资的睫毛厂学到技术,逐渐发展出家庭式工坊,承接外贸订单。
最初,这只是贴补家用的“炕头经济”:妇女们围坐在炕头,用镊子、胶水和毛发手工制作假睫毛,一副赚几分钱。
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这些手工产品会成为全球美妆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今,平度已形成涵盖设计、加工、包装、物流、外贸的完整产业链,拥有5000余家市场主体,年产量1.2亿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
走进当地的智能制造车间,机械臂精准地完成拉丝、卷管、定型等20多道工序,曾经的纯手工制作被数字化生产线替代,生产效率提升数十倍。
而仓库里堆成小山的成品,即将通过物流发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平度,假睫毛产业被称为“宝妈经济”。6万多名从业者中,85%是女性,其中多数是留守乡村的宝妈。
她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通过加工假睫毛获得每月3000-7000元的收入。
一位工厂负责人坦言:“农村妇女时间灵活,手巧心细,这份工作既能养家又不耽误接孩子放学。”
睫毛产业的特性,带动了一大批女性创业者。35岁的安法译曾是销售精英,为爱情放弃城市生活扎根平度。
2019年,她在拼多多上架了一款“小恶魔”假睫毛,单日爆卖上万单,四年间工厂产能翻了50倍,带动500多名宝妈就业。
另一位创业者陆娇娇,从快递站老板娘转型为品牌创始人,凭借一款“鱼尾+仙子毛”组合产品卖出数百万盒,如今坐拥4家工厂,年产值破千万。
这些女性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更让平度假睫毛从代工贴牌走向自有品牌。
在平度,假睫毛的生意经充满互联网时代的草莽气息。
一款爆品可能诞生于抖音博主的妆容教程,或是小红书用户的“测评种草”,而平度的工厂们总能以最快速度将潮流变为商品。
当地商家深谙“小单快反”的秘诀:通过拼多多、淘宝等平台的数据反馈,24小时内完成设计打样,3天量产上市。
从磁吸睫毛、羽毛款到可重复使用的“懒人睫毛”,3000多种款式覆盖3元到500元全价位,满足从学生党到贵妇的需求。
这种柔性制造能力,源于产业链的高度集聚。在美妆在线新经济产业园,企业可以一站式完成原料采购、设计研发、直播带货甚至跨境物流。
园区内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让一家小微企业也能调用全市产能,接住突如其来的40万副订单。
正如从业者所说:“在平度,没有做不出来的款式,只有想不到的需求。”
政府的眼光与魄力,为这个“小产业”注入了大能量。
2021年,平度出台全国首个睫毛产业专项政策,从税收减免、快递补贴到品牌孵化,19条措施招招精准。
政府还联合银行推出“整园授信”,为小微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年孵化新品牌超20个。
智能化转型更是关键一跃。在5G全覆盖的产业园里,直播专线让跨境带货不再卡顿,AI监控系统守护着价值千万的睫毛模具,云数据备份让设计图纸永不丢失。
青岛联通与产业园的合作,甚至为每家企业定制“出海方案”,通过国际通信专线将产品卖到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
如今,平度假睫毛的跨境电商占比已达30%。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平度假睫毛的进阶之路正是中国县域经济的缩影:
从低端代工到品牌输出,从劳动力密集到智慧赋能,从“她经济”到“她创造”。
当地一家工厂的标语或许最能概括这种精神——“睫毛虽小,也要翘动世界”。
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仍在书写新的故事。
00后杨焱勇放弃大城市工作,带领团队研发可降解假睫毛;非遗草编与假睫毛结合的新品,登上巴黎时装周;曾经的代工厂老板,如今带着自有品牌征战纽约美博会……
来源:一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