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恩师河南坠子赵派艺术创始人赵铮先生今年诞辰百年,离开我们也近二十年了,记得第一次听人说赵老师的名字,那还是在五十年前的1975年,我在郑州郊区文化馆曲艺说唱队的时候,有一次馆长给我们开会,忽然听到从收音机里传出播放的河南坠子《双枪老太婆劫刑车》,他突然惊呼:“
恩师河南坠子赵派艺术创始人赵铮先生今年诞辰百年,离开我们也近二十年了,记得第一次听人说赵老师的名字,那还是在五十年前的1975年,我在郑州郊区文化馆曲艺说唱队的时候,有一次馆长给我们开会,忽然听到从收音机里传出播放的河南坠子《双枪老太婆劫刑车》,他突然惊呼:“赵铮”于是接下来的会议主题就临时变成了“论赵铮艺术与生活”了。我的印象中馆长是一位颇有文墨、志趣高雅文质彬彬的人。眼前看着他那崇拜得近乎狂热的神态,当时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见到这位令人崇敬的人。时隔六年机会终于来了,有一天我在文化馆的报纸上偶然发现了河南省戏曲学校首届曲艺班的招生广告,正是这则广告改变我一生的命运,它让我有幸踏入了赵铮先生门下,从此开始赵派坠子的学习与实践。
当年考试时出于长期以来对赵铮老师的敬仰与崇拜,以及首次见到心中偶像的那种幸福与激动的原因,我以至于呆立而不知所措赵铮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情,她先是慈祥地伸出手来同我握手,然后是酣畅淋漓大笑这种爽朗的笑声像一缕阳光,立时驱散了我当时的局促与不安。当她老人家得知我出生于民间说唱艺人家庭的时候,对我格外地关注⋯⋯我终于被录取了。记得入学不久,赵铮老师把我叫到了她的办公室,拉了一张椅子让我坐下,然后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儿”我知道你家里的情况,爹妈是民间说唱艺人,爹又死得早,妈妈拉扯你和姐姐,三口人相依为命捱到今天,你能摊上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呀!”说到这里老师的眼睛有些发红。稍顿片刻,她坚定地说:“我宁可驳回老朋友(指那位文化馆的老师)的面子,可又不知你是不是真的像他说的那样。这让我当时很为难。后来你知道我为什么通知你提前到校协助老师工作的吗,其实就是观察你的行为。”说到这里老师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这还多亏我没听别人的话,当机立断拒绝了他“孩儿啊”,你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可要珍惜呀!
我何尝不是这样想的记得在农村老家上学的时候,虽说是正值“文革”时期,宣扬“读书无用论”,我却能在文盲母亲的督促下,整日在幽暗的草房子里,在破旧的土窑里,凭着黄豆般大小的煤油灯火,刻苦读书练字(曾在少年立志当书法家)。为此我上学时的一些小故事一直在我的母校流传。但后来随着文化馆曲艺队的恢复,母亲又回曲艺队上班,我终于没能上完中学,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学校,离开心爱的简陋的教室,跟随母亲成了曲艺队的一名小演员,过着父辈当年四处漂泊的生活。我曾日夜梦想回到学校,而今昔日的梦想已成为现实,我哪敢有不珍惜的理由?!为了我昔日的梦想,为了我慈母般老师的嘱托,我夜以继日,发愤苦读。把课堂当成了神圣的殿堂,让老师的每句话、每个字,都进入我的脑海。记得第一次历史考试,我取得了99.5分,是全班最好的成绩。为此老师表扬了我,这更增添了我的学习劲头儿。自到曲艺班上学以来,我天天都是第一个起床练琴、看书,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到食堂吃饭。给演员调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从不叫苦叫累。为此,每次考试都获高分,每次演出或比赛都有我。也许这一切都来得太多,也许由于清高而离群的缘故吧,所以也同时招来了个别同学的非议。当时就曾经有些人找到赵铮老师说:“党志刚只知道学习,其他什么都不懂,是个晕子不知是认同了赵老师的看法,三年来所得到的是连年获得一等奖学金,连年获得“三好学生”光荣称号,1984年又获得河南省文化厅及省直“三好学生标兵”的殊荣。1985年毕业时,我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河南省戏校自建校以来学生入党的先例。后我又如愿以偿地留校,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可以说我之所以将教师作为我的终生职业,完全是因为对赵铮老师人格魅力的敬仰与崇拜。她常在课堂上讲做人的道理:她常讲有才无德不如无才;她常讲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才能无畏;她常讲人要活得光明磊落;她常讲做人要知恩图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党的曲艺教育事业,为了真正培养出优秀曲艺人才,恩师曾经义无反顾地拒绝了一些省级领导送关系学生的要求。并且说道:“你们领导有的是办法解决你们子女的工作问题(因为当时的中专学生国家包分配工作),而我是培养曲艺人才的。这些铁心搞曲艺的农村苦孩子们,哪里会找到接受国家中等艺术教育的机会呢?”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真实含义。她甚至将自己最疼爱的唯一的爱孙也拒之曲艺班门外。
赵老师在我们上曲艺班期间常说:“我和我的家人仅仅是血缘上的关系,而你们才是我一生事业中的最最亲密的关系。”三年来她一直是以班为家,与学生同吃同住,就像一位尽职尽责的母亲,时刻养护着38个在曲艺艺术教育的课堂上嗷嗷待哺的孩子,因为曲艺班刚刚起步,河南省戏校又没有多余的房屋给我们用,我们只能在这荒郊野外“安营扎寨”。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我们全班38个同学聚集在屋檐下焦急地等待着您。在雨中,远远地看见您推着自行车,在泥泞的小路上向我们走来的时候,我们不约而同地一起拥上前去和您紧紧拥抱。每人脸上的泪水和着雨水肆意地流淌着,我们感动啊: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撇下温暖的家只身一人骑着单车行程二十多里,谁能做到啊!后来提及此事,您对我说:“孩儿啊,你可知道我那是提着劲儿哩呀,把恁一群撂在那儿我不放心啊。我在雨地儿里看着学生喊我,就像一群饥饿的小燕儿等着妈妈喂食儿。我也哭呀老师,不,慈祥的妈妈,三年来您一直是这样呵护着我们。首届曲艺班虽然条件简陋,虽然身处不毛之地,虽然每逢下雨食堂火炉被淹,虽然每逢刮风天气黄沙漫天,虽然没有琴房,缺乏办学的基本条件,但我却有幸遇到了一生中最好的老师。
在曲艺班上学期间,赵老师从不担心我的学习,因为我从来都会非常主动、刻苦认真地学习功课,且都能在考试时拿到高分;后来留校任教,我也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但我的个人问题却迟迟未能解决(那时我已年近三十),这成了这个老师兼母亲的老人的一块心病。赵老师曾多次针对这个问题找我谈话,我当时有一种在当今年轻人看来荒唐可笑的心理,认为谈恋爱是一种羞于启齿的事情,所以每次谈话我都会不自觉地将话题引开,这让老人家更加不安。后来她老人家居然找来我的同事,也是和我同时留校的曲艺班同学陈利民,邀我到澡堂洗澡时看我是否有生理缺陷。这对我来说似乎荒唐,但对老人家来说也可谓是无奈之举了。所幸的是在我三十岁的时候,爱神丘比特的神箭发挥了威力,我与我现在的爱妻从长期的相知,自然发展到相爱而后急速地发展到以身相许终生相伴。这让赵老师感到欣慰,尤其让老人家感到高兴的是我的爱人竟然也是她的学生。
记得在我刚结婚的那段日子里生活较为窘迫,原因是我和爱人双方家人的生活也不富裕而无法资助我们。老师也曾慷慨解囊补贴我的生活所需。她还经常地到我家里来向我和爱人传授生活经验,还手把手地教我和爱人做饭做菜。有时老师也会在我家里共同进餐,老师手端着用粗粮豆面做成的面条吃得津津有味,同时会讲一些她老人家当年下放农村时的有趣的事情:一个县长到一家农民的家里吃饭,大概是饭菜太对县长的口味吧,他狼吞虎咽。农民问:“县长姓啥?”结果县长竟头都不抬,嘴里含着饭菜呜呜啦啦地应付道:“吃了再说,吃了再说。”往往说到这里我和爱人都会捧腹大笑。老师也跟着笑了起来。
赵老师平时对我和爱人的关怀无微不至,对我的孩子也像对自己的孙子一样慈爱体贴。我的儿子刚刚出生,她就派家人前往医院探望。刚过满月我和爱人抱着儿子给她看,老人家抱着孩子看了又看,亲了又亲,并风趣地说:“你看你看这孩子,今后一定会很聪明,脑门儿大得跟操场样的!”说着哈哈大笑,引得在场所有人都笑得前仰后合。每年春节带着儿子看望老师,除了压岁钱之外,她还会赠送一些儿童读物,并语重心长地给予鼓励。临别时包括我和爱人照例都要和老师亲吻拥抱,往往这时候老师都会闭上眼睛,脸上漾起幸福的微笑。儿子渐渐长大,赵老师也渐渐苍老。老师在临终的前两年不断把我的儿子叫到身边:“播儿,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上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等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千万要来看奶奶,叫奶奶高兴高兴。”可不幸的是老人家并没有等到那一天就离开了人世。赵老师去世的那天,我和妻子带着儿子到老师的灵堂祭拜。怕儿子过于悲伤,去之前并没有告诉他赵奶奶去世的消息。路上我给孩子讲人生的意义,生命的规律。走着说着一拐弯当儿子发现赵奶奶的门前摆满了花圈的时候,儿子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什么,一句话也不说跟着我朝赵奶奶家走去。门开了,看到赵奶奶遗像的那一瞬间,儿子惊呆了,泪水如山间溪流,从脸上不断地留下来······
赵铮先生为什么要拯救河南坠子?因为她一生中爱河南坠子爱得太深,太深!她曾经不止一次地说:“河南坠子好像一个天生丽质的村姑,缺少打扮。我却对她一见钟情,一生相许。”我认为“缺少打扮”四个字含义深刻。其中包括河南坠子的从艺者缺乏文化理论素养、思想素养和艺术素养。所以说,赵铮老师才要竭尽全力地创办曲艺教育,潜心培养优秀曲艺人才。
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道德素养和艺术素养,赵老师给我们开设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程。文化课除了开设有语文、历史课程之外,还聘请了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举办诸如鲁迅、美学等专题讲座;专业理论方面的课程,除了开设乐理、听音视唱、念白之外,也聘请了一些著名的词作家、作曲家讲授词曲创作知识。另外,赵老师凭着家兄赵沨是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的有利条件,先后邀请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教授、著名音乐家和赵沨院长本人,给我们讲授声乐、音乐欣赏和世界音乐文化。暑假期间,我还有幸被派往中央音乐学院学习。这一切比起我的父辈来说,可谓是登上了他们想都不敢想的艺术殿堂。为此我找到了“天之骄子”的感觉。这一切的得来是多么之不易,这里边凝结了多少恩师的厚爱和心血啊!
三年的教学当中,赵铮老师除了号召我们发扬“抗大”精神,艰苦办学之外,还开辟了开门办学的道路。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学方针。“请进来”是指聘请专家进课堂。赵老师除了聘请以上所讲的专家之外,在专业教学上,她打破了传统上的“门户之见”,请来河南坠子其他门派艺术家进入我们的课堂,使我们在专业上开拓眼界,博采众长。“走出去”是指走出课堂,面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记得刚开学不久,中国曲艺家协会在郑州国际饭店举办了“全国农村曲艺座谈会”,赵铮老师率领我和同班其他几位同学为大会作教学汇报演出。我们带去的节目有张平同学演唱的河南坠子《黛玉悲秋》和朱迎春同学演唱的河南坠子《玉堂春》。两个节目均由我担任坠琴伴奏。演出之后,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记得当时同台演出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演唱陕北说书的韩起祥和表演山东快书的高元钧。韩起祥是个盲艺人,演唱时手弹三弦,自弹自唱。演唱的节目是他根据自己的个人经历编写而成的。内容是毛泽东主席当年在延安时期,曾邀请他表演节目的情形。记得他还采用了一些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由于他见到了毛主席感到万分荣幸和激动,眼睛居然在一刹那间复明了。他看到了毛主席如何高大的形象,如何像神灵一般的容貌体态,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此时见他急板繁弦,尽情挥洒,娴熟的三弦演奏技巧博得了一阵热烈的喝彩;高亢脆亮的嗓音把浓郁的陕北音调演绎得酣畅淋漓。高元钧是赵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到的山东快书著名表演艺术家,深得赵老师的推崇。赵老师在给我们讲授河南坠子《摘棉花》的唱腔创作和表演时,就曾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欣赏高元钧的山东快书表演风格。你们看我在《摘棉花》里就有借鉴。”我亲眼目睹了高元钧表演的山东快书《武松打虎》。1987年我率第二届曲艺班的学生赴京参加全国首届艺术节演出,此时赵老师已退居二线,并正式宣布我为她的接班人。在北京演出期间,一些同台演出的全国著名演员,如评书演员袁阔成、相声演员李金斗等听说我们是从河南而来,并且是赵铮老师的学生的时候,纷纷找到后台与我们见面,并再三要求我们回去后代他们向赵老师问好,可想而知赵老师在全国曲艺界的为人。在北京演出期间,我受赵老师的委托前去拜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陈连声先生。一见面,陈老就对赵老师赞不绝口。他说:“你们赵老师太了不起了!有一次我去采访她,她一讲就是两个小时。我一字不落地写下来就发表了。”看着面前这位赵老师的崇拜者眉飞色舞的神态,作为赵铮老师的学生,我立时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荣耀,我心中暗暗感叹:“我的老师可真是太神了啊!”
1995年,《坠子皇后乔清秀》先后荣获“河南电视第一届大河杯奖”、“中南六省(区)第九届电视剧“金帆奖””和“河南省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据康征导演讲这部连续剧后来还拿到美国参加电视周展播。赵老师见我曾打趣地说:“孩儿啊,你的坠子唱腔就是跑到美国也都带着“赵味儿!
从我师从于赵铮老师以来,《高原英魂》是我唯一的能够同大师合作创腔的一部作品。
赵铮老师即使在弥留之际,还断断续续地对我说:“孩儿啊,我这一生都交给了曲艺-我相信-曲艺非但不会灭亡-而且还会有兴盛的时候!”说到这里,他指着我和身旁的几个同伴,一字一顿地说:“这不都是我亲手栽的曲艺'苗'儿吗?”说到这里,老师被病魔折磨得憔悴不堪的脸上突然泛起了红光,眼睛也发出了异样的光芒。
那次与老师分别以后,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曲艺班停办以来,我被分往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当时为音乐科),担任戏曲音乐排练教师,后来又担任中国音乐史教师。虽说是曲艺演员学生没有了,但我还是向领导申请提议保留了坠琴学生的招生名额
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我是“赵铮”的学生。我对曲艺教育事业的付出,对党的艺术教育事业的忠诚,也得到了党和领导的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曾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被选拔推荐为省级优秀教师!
赵铮老师晚年被国家211工程重点高校郑州大学音乐系聘为名誉教授,也是河南坠子走进高校课堂的“前奏”。记得赵铮老师晚年在河南电视台的大型演播室,接受工作人员为她录制专题栏目的过程中,她老人家接过郑大音乐系主任巩伟教授的任命聘书的时候,曾说过一句富有情趣的话:“谁说唱河南坠子的是下九流,我八十岁还能当教授!”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一片掌声。
恩师在弥留之际曾说过的话一直萦绕于我的耳畔:“孩儿啊,我把一生都交给了曲艺。我相信曲艺非但不会灭亡,而且还会有兴盛的时候!”恩师的这番话犹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耀着我未来的人生道路。我曾含着眼泪面对恩师的遗像默默地发誓说:“恩师啊,您一生坎坷。生为曲艺,死为曲艺,却壮志未酬。我一定要继承您的遗志,发扬您的精神,抱着'曲艺荣,我荣;曲艺辱,我辱'的人生态度,努力奋斗,开拓进取,为曲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奋斗终生,我想假如人间与冥界有心灵感应的话,这一定是恩师最想听到的话。
谨以此文告慰恩师赵铮的在天之灵!
整理:郭子祥、党志刚
党志刚,中共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教授,著名坠琴演奏家、教育家,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河南坠子省级非遗传承人,师从河南坠子表演艺术大师赵铮先生,曾获中国宝丰杯曲艺大赛特等奖项,电视连续剧《坠子皇后》音乐创作、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艺术奖项、《高原英魂》谱曲河南坠子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优秀最美教师,2024年参加河南坠子题材电影《神书》荣获最佳影片奖!
来源:中国曲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