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太平百钱"是三国时期蜀汉铸造的特殊货币,面值当百却因减重严重贬值,成为古代通货膨胀的典型案例。其形制多样,存世稀少,尤其"羊角百"等稀有版别价值数千元,是研究三国经济和道教史的重要实物。
"太平百钱"是三国时期蜀汉铸造的特殊货币,面值当百却因减重严重贬值,成为古代通货膨胀的典型案例。其形制多样,存世稀少,尤其"羊角百"等稀有版别价值数千元,是研究三国经济和道教史的重要实物。
查【隋书.食货志】记载:
南北朝梁朝时期市场流通使用的货币中就有“太平百钱”的记述。在我国最早的钱币学专著【钱谱】中有三处提及此钱,但对其来源表示“莫知其始”由于史书未有明确记载,学术界对此钱的出处有很多争议。
搜藏市场的主流意见认为“太平百钱”是在三国时期铸造的一种特殊钱币,属于“太平百钱”系列中的一种,其历史背景、形制特征及争议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以下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
一、基本概况与历史背景
1、铸造时间与归属争议
《中国古钱大集》有载称:
“太平百钱”属于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左右)的货币,具体铸造时间尚无定论。主流观点认为其铸造于蜀汉政权时期,可能与刘备称帝(221年)或诸葛亮北伐时期相关。
1980年在四川成都市城区小通巷发掘出一方“太平百钱”铜母范以及大批“太平百钱”,为蜀汉铸造提供了考古支持,说明此钱铸造于蜀地。
也有学者认为其可能早于蜀汉,与东汉末年道教势力(如张角太平道或张鲁五斗米道)有关,或为刘焉、刘璋父子在益州割据时所铸。
铸币材质为青铜(铜色偏红)
2、铸造动机
蜀汉因人口稀少、军费高昂,采取铸造大面值钱币的货币政策。大平百钱作为“当百钱”,意在缓解财政压力,其面值相当于100枚五铢钱,但实际流通中因减重严重,实际价值逐渐贬值。
二、形制特征与演变
1、基本规格
早期大钱:直径约2.6-2.7厘米,重量5-7克,钱背有波折纹或星点,钱文为篆、隶两种字体,顺读“大平百钱”或“太平百金”等。
后期减重钱:直径缩至1.3厘米,重量仅0.4-1克,钱文简化(如“钱”字省作“金”),甚至出现仅铸“太平”二字的小钱。
常见的有两种形制:
①.钱背有波折纹,并在穿上部有一星点,直径:25mm,重量:3g左右;
②.光背,但轻重大小不一,大钱重量:3g-4g左右,小钱重量:0.4g-0.5g左右
2、铸币特征:
钱文有篆,隶两体,形制大小不一,种类甚多。
篆书钱“太”字依篆法从“大”,有“钱”字作为“金”意。
笔者有一品自藏币,直径23.2 mm厚1.5mm闊穿8.0mm重4.36g.
互联网上的评级币:
其中以“百”字上端作“羊角”状稀见,俗称“羊角百”,钱文顺读,“太平百钱”四字寄廓直读亦如“直百五铢”。
2、工艺与流通问题
此钱制作粗糙,大小不一,铜质多为红铜。后期因减重过甚,劣化程度堪比东汉末年的“直百五铢”。这种通货膨胀加剧了蜀汉经济的脆弱性,成为“益州疲弊”的缩影。
三、学术争议与文化意义
1、铸造主体之争
①道教凭信钱说:部分学者认为其为东汉末年道教(如太平道或五斗米道)的宗教货币,后流入市场。
②蜀汉政权说:基于成都钱范的出土及蜀汉经济背景,认为其为刘备父子为北伐所铸。
2、历史影响
“太平百钱”反映了三国时期货币制度的混乱与军费压力,其减重过程成为研究古代通货膨胀的典型案例。同时,新疆库车曾出土该钱币,证明其流通范围远超蜀地,可能通过贸易或战争传播至西域。
四、现代价值与收藏
由于“太平百钱”铸造时间较早,且经历了多次减重和劣化,存世的小钱较为常见,而大钱则相对稀少。
此外,“太平百钱”在四川、重庆一带出土较多.但在其他地区如新疆库车县也有零星发现,这表明其流通范围可能较广。
尽管如此,由于其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太平百钱在古钱币市场中仍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尤其是保存完好或具有特殊纹饰的品种。
因其历史背景和收藏价值,仍被视为较为珍贵的古钱币之一。
1、市场表现
“大平百钱”真品价格主要取决于版别和品相,普通光背版市场价约200-500元,稀有版别如篆书“羊角百”背水波纹可达数千元。
根据最新市场数据(2025年):
1) 基础版价格
普通光背版:约200-500元(常见品相8品)
背水波纹(龟纹)版:
约1,800-3,000元(品相较好者)
2)稀有版价值
早期大钱和特殊版式(如篆书“羊角百”背水波纹版),在拍卖市场中价格可达5000至数万元。若品相完美或带特殊纹饰可能更高。
4)影响价值的因素
a.品相差异:
同类钱币8品与9品价差可达30%,品相较差的减重小钱则价值较低,约数百元。
b.市场波动:
钱币收藏市场受供求关系影响显著,近年整体呈温和上涨趋势。
2、研究价值
其形制演变、铸造背景为研究三国经济史、道教史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成都钱范的发现,填补了史书记载的空白。
五、与“小平钱”的关系辨析
“小平钱”是古代铜钱的基本单位(一文),而“太平百钱”属于直径,厚度和重量略大于小平钱的大面值钱币(当百)。
后期因减重过度,部分小钱形制接近小平钱。需注意区分“大平百钱”与“小平钱”的概念差异,前者为面值标识,后者为重量规格。
总结
“太平百钱”是三国货币史上的特殊存在,其铸造背景复杂、形制演变显著,既是蜀汉经济困境的缩影,也是古代通货膨胀的典型案例。因其历史背景和收藏价值,被视为较为珍贵的古钱币之一。其存世实物与学术争议共同构成了钱币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收藏佳品。
来源:悟空聊钱币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