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四年兵的我被调到导航连工作,吃上了每天0.65元的后勤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01:58 2

摘要:"这小子,听说又逃训去买糖水喝了?连长不把他扒层皮才怪!"刚走到连队门口,我就听见老班长贾瑞那不屑的嘲讽声。我赶紧加快脚步,心想:完了,王铁柱这回真要挨批了。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这小子,听说又逃训去买糖水喝了?连长不把他扒层皮才怪!"刚走到连队门口,我就听见老班长贾瑞那不屑的嘲讽声。我赶紧加快脚步,心想:完了,王铁柱这回真要挨批了。

那是1978年的夏天,我刚从步兵连调到导航连没多久。步兵连的日子苦啊,一天到晚操练,饭菜还差,每顿就那么几样,吃了能有半饱就不错了。

来导航连的第一天,我就傻眼了。这里的饭菜香得很,菜里还有肉丝!我偷偷问老兵小刘:"你们天天吃这么好?"

小刘得意地笑了:"那当然,我们可是吃后勤灶的,每人每天0.65元标准!比你们步兵连高多了。"

我一听就乐了。步兵连才0.5元,这一天下来多出一毛五,一个月就是四块五!在那个年代,四块五可不少了,能买好几斤猪肉呢。

记得刚调来那会儿,我还不适应。以前在步兵连,早上五点半就要起床,被窝还是冰凉的就得穿好衣服下床集合。到了导航连,竟然六点才起床,被窝里多躺那半小时,简直像在做梦一样舒服。

"老郑,你那个收音机借我听听呗?"我刚整理完内务,老乡小王就凑过来。

"行啊,不过你悠着点,这可是我攒了半年津贴才买的。"我把藏在枕头底下的袖珍收音机递给他。

那时候,连队里能有个收音机是件挺稀罕的事。每到休息时间,总有三五个战友围在一起,听听新闻,听听歌曲,偶尔还能收到香港电台的信号,那些新奇的音乐让我们兴奋不已。

说起吃的,后勤灶是真不错。早上有小米粥、馒头,偶尔还能吃上鸡蛋。中午晚上的菜也多样,有时候是土豆炖肉,有时候是炒白菜加肉丝,礼拜天还有红烧肉,虽然每人就那么一小块,但已经很满足了。

"嘿,老郑,吃完饭打不打球啊?"饭后,室友小李招呼我。

"行啊,不过我站哨前得眯一会儿,下午两点叫我。"我摆了摆手,躺在了床上。

与步兵连不同,导航连的训练强度小多了。我们主要负责雷达导航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很少搞体能训练。就是站岗值班比较辛苦,特别是在设备房,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还不能睡觉。

"老郑,起来了,该站岗了!"睡得正香,被小李一把摇醒。

我揉了揉眼睛,穿好军装,检查了一下装备。这套导航设备可金贵着呢,整个连队就这一套,值几十万,比我家祖祖辈辈赚的钱都多。

站岗的四个小时总是过得特别慢。我盯着雷达屏幕上那些闪烁的光点,时不时看看表,心里盘算着离交班还有多久。偶尔,会想起家乡的事,想妈妈炖的排骨汤,想院子里那棵老槐树。

"老郑,该换班了!"熟悉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是老王来接班了。

"设备一切正常,温度控制在20度,没啥异常情况。"我简单交接了一下,就回宿舍了。

回到宿舍,发现战友们都在围着一封信议论纷纷。原来是小张收到了家里的来信,他爸托人带了十斤腊肉来,就寄存在门卫那里。

"走,一起去拿!"小张兴奋地拉着我们几个。

腊肉可是好东西啊!我们每个人都分到了一小块,那香味,直往鼻子里钻。晚上熄灯后,我们几个偷偷拿出小炉子,在宿舍后面煮起了腊肉。那香味,估计整个连队都闻到了。

"谁在煮东西?!"突然,指导员的声音从外面传来。我们几个吓得赶紧把炉子灭了,躲进了被窝。

指导员进来看了一圈,假装没发现,只是淡淡地说:"明天都给我加强训练,一个个的,长肉了是吧?"

我们憋着笑,等指导员走后,又偷偷把炉子点着,继续煮我们的腊肉。那一晚,我们吃得肚子溜圆,躺在床上,满足地拍着肚皮。

部队里的情谊,就是在这些日常小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我们一起站岗,一起训练,一起偷偷加餐,一起熬过那些想家的夜晚。这些回忆,到现在想起来都温暖。

从步兵连调到导航连,对我来说是个转折点。每天0.65元的后勤灶标准,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优越感"。虽然现在看来那点伙食费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老郑,听说你们连新来了个女知青?长得怎么样啊?"每次和其他连队的老战友碰面,他们总会这么调侃我。

其实是连队新来了个女文书,是附近生产队的知青,因为字写得好,被借调来帮忙整理档案。平时我们很少能见到她,除了送文件的时候偶尔碰面。

"嗨,哪有那么多八卦,人家姑娘正经着呢!"我总是这么回应。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也会忍不住多想几分。毕竟在那个年代,部队里很少有女同志,何况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

随着在导航连的日子越来越长,我也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每天的工作是操作雷达设备,记录各种数据,偶尔还要进行设备保养。这比在步兵连趴在地上爬来爬去要轻松多了。

"老郑,明天有封信回家不?帮我带一封。"小王递给我一个信封,上面是他歪歪扭扭的字迹。

"行啊,不过你小子写了啥?不会又骗你妈说你当了班长吧?"我笑着接过信。

"去你的!我这不是怕我妈担心嘛,多写点好的。"小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在家人面前总是故作坚强。信里从不提训练的辛苦,不提站岗的疲惫,只写些连队生活多好,伙食多丰富,领导多关心之类的话。

后来才知道,家里人哪会被这些话骗到?我妈每次回信都会叮嘱我:"天冷了多穿衣服,别硬撑着。"仿佛看穿了我所有的逞强。

那年冬天特别冷,导航连的设备房需要保持恒温,我们站岗的战士反而成了"享福"的人。外面白雪皑皑,零下十几度,我们在设备房里却暖和得可以穿单衣。

"老郑,你说咱们这日子算好的了吧?"小李一边擦拭设备一边问我。

"那是,吃后勤灶,住暖和的房子,干的还是技术活,比那些在外面冻得哆哆嗦嗦的战友们强多了。"我点点头。

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导航连的食堂。记得有一次,食堂师傅做了一大锅红烧肉,香味飘了一整个连队。中午打饭时,大家都使劲往自己碗里多盛一点。我和小王商量好,他多打肉,我多打饭,然后找个角落一起吃,两个人美滋滋地吃了个饱。

"嘿,你们俩躲这干嘛呢?"指导员突然出现在我们身后。

我们吓了一跳,连忙站起来。指导员看了看我们的碗,笑着摇摇头:"行了,吃你们的吧,记得留点肚子,下午还有训练呢。"

就是这样的小事,让我感到部队像个大家庭。虽然有规矩,有纪律,但也有关爱和理解。

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从步兵连调到导航连,我的军旅生涯会是另一番景象。或许会更辛苦,但肯定也有不一样的收获。每个选择都会带来不同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共同塑造了今天的我。

在部队的四年时光,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但那段吃着0.65元后勤灶的日子,却始终清晰地印在我的记忆里。那些战友,那些故事,那些欢笑与泪水,都是我生命中宝贵的财富。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部队里最珍贵的不是那0.15元的伙食费差距,而是那份浓浓的战友情谊。无论是在步兵连还是导航连,我们都是彼此的依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老郑,当年那个收音机还在不?"前几年,和老战友小王通电话,他突然这么问我。

"早就不在了,那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我笑着回答。

但其实,那些回忆从未走远,就像那台小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一样,时常在我耳边响起,温暖而又亲切。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