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日下午三点,炽热的阳光依旧烘烤着大地,林默匆匆登上了开往郊县的368路公交车。车厢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丝丝凉意瞬间驱散了她身上的暑气。她刚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准备享受这难得的片刻宁静,一阵刺耳的叫骂声却如利刃般划破了平静的空气。
公交车上的一小时:谁教会了孩子说脏话?
周日下午三点,炽热的阳光依旧烘烤着大地,林默匆匆登上了开往郊县的368路公交车。车厢里的空调开得很足,丝丝凉意瞬间驱散了她身上的暑气。她刚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准备享受这难得的片刻宁静,一阵刺耳的叫骂声却如利刃般划破了平静的空气。
“你是个蠢猪!连这道题都不会做!”
“你才是!你全家都是笨蛋!”
林默心中一惊,循声望去,只见前排座位上,两个七八岁模样的男孩正涨红着脸,怒目圆睁,互相辱骂。他们身着某私立小学整洁的校服,可从那张小嘴里吐出的,却是不堪入耳的脏话,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林默不禁皱起了眉头,心中暗忖:这般年纪的孩子,本该天真无邪,怎么会说出如此粗俗的话语?
她的目光下意识地落在旁边坐着的中年女士身上,那女士穿着时尚,打扮精致,从眉眼间能看出与其中一个男孩的相似,显然是孩子的母亲。此时,这位母亲只是轻轻抬了抬眼皮,嘴里吐出一句有气无力的“别闹了”,便又低下头,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仿佛眼前的闹剧与她毫无关系。
“你们班主任就是个老巫婆!”
“你妈才是巫婆!长得像只癞蛤蟆!”
骂战愈发激烈,全车乘客都被这刺耳的声音吸引,纷纷投来了不满的目光。林默身旁的大叔眉头拧成了麻花,小声嘀咕道:“现在的小孩怎么这样……”那语气中满是无奈与困惑。后排戴着眼镜的青年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一脸笃定地说:“都是跟大人学的。家里人说脏话,孩子就有样学样。” 林默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若有所思,想起自己正在准备的专栏《言传身教的力量》,觉得这是个难得的观察素材,便悄悄打开手机备忘录记录起来。
那两个孩子似乎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反而变本加厉,开始比赛谁能说出更难听的话。从“屁精”到“脑残”,再到各种方言里的脏话,那丰富的词汇量,简直令人咋舌。林默心中一阵悲哀,这些本该在书本里汲取知识,在阳光下快乐玩耍的孩子,怎么就被这些污言秽语填满了脑袋?
那位戴红袖章的老干部实在忍不住了,站起身来,用严肃的口吻呵斥道:“太不像话了!家长怎么不管管?” 此时,那位母亲才慢悠悠地放下手机,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尴尬的笑容,说道:“孩子闹着玩呢。”说着,她从那名牌包里掏出零食,塞给男孩,轻声哄道:“吃东西,别吵了。”林默看在眼里,心中暗叹,这哪里是制止,分明是把零食当成了对孩子粗鲁行为的奖励。更糟糕的是,两个孩子吃着零食,又开始模仿起某网络主播的口头禅,“去死吧”“你个垃圾”之类充满网络暴力的语言不绝于耳。
“张莉?”当那位母亲转头时,林默认出了她。记忆中的张莉,是个文静内向的女孩,在高中时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角落里看书,怎么也无法将眼前这个对孩子脏话行为放任不管的母亲,与记忆中的她联系起来。
一段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高三那年,林默曾去张莉家取书。刚进门,就看到张莉的父亲醉醺醺地闯进来,满脸通红,嘴里骂骂咧咧,“废物”“蠢货”之类的脏话不断从他口中喷出。当时张莉的母亲只是弱弱地劝了两句,便无奈地躲进了厨房,眼神里满是恐惧与无奈。
“家庭教育的轮回……”林默在笔记本上写道。看着眼前这两个男孩的言行,她仿佛看到了当年张莉父亲的影子。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就像刻在骨子里的烙印,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
车程过半,全车人似乎已经对这刺耳的叫骂声麻木了。那两个孩子的脏话像无休止的噪音,在车厢里回荡。林默偷偷观察着张莉,发现她握手机的手微微颤抖着,嘴角紧紧地抿成一条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与无助。林默明白,她不是不在乎孩子的行为,而是长久以来的习惯和不知如何管教的无力感,让她在这一刻选择了逃避。
“前方到站——”报站声终于响起,张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匆忙拉着孩子下车。临走时,那个大点的男孩故意撞了下老干部,还嚣张地喊了句“老古董”,而张莉只是加快脚步,头也不回地逃离了车厢,仿佛这样就能摆脱众人那异样的目光。
车门缓缓关闭后,全车人都如释重负,纷纷长舒了一口气。林默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好几条:
1. 家庭语言环境的模仿
2. 网络不良用语的影响
3. 家长的管教无力
4. 行为模式的代际传递
“您研究教育的?”前排的老太太好奇地转过头来问道。
“只是个观察者。”林默轻轻合上笔记本,眼神透过车窗,望着张莉拖着两个孩子远去的背影。那两个男孩依旧蹦蹦跳跳地骂着脏话,而他们母亲的背影,显得那么疲惫与落寞。
林默的心中五味杂陈,她想起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的话:“孩子是家庭的镜子,照出最真实的教育模样。”这看似平常的一小时公交见闻,不仅展现了个别家庭在教育上的严重缺失,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整个社会对语言文明的忽视。她深知,那些从孩子嘴里吐出的粗鲁言语背后,是每一个成年人都值得深深反思的教育课题。于是,她在心中暗暗决定,一定要把这个故事写下来,题目就叫《脏话从何而来》,希望能借此引起更多人对家庭教育和语言文明的重视。
来源:小小乖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