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古时候,天地还混在一起,一团混沌。盘古在其中沉睡万年,醒来后一斧劈开混沌——轻的上升为天,重的下沉为地。盘古站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撑了18000年,才终于天地稳固。他的身体也化为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这是中国人关于宇宙起源最早的想象。
1.【盘古开天:混沌初分的神话开端】
上古时候,天地还混在一起,一团混沌。盘古在其中沉睡万年,醒来后一斧劈开混沌——轻的上升为天,重的下沉为地。盘古站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撑了18000年,才终于天地稳固。他的身体也化为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这是中国人关于宇宙起源最早的想象。
2.【神农尝百草:中医药的传说源头】
神农氏,不仅教百姓种田,还亲口尝遍山间草药,据说一天尝了七十种,还中毒多次。他靠火烤石胆来解毒,最终辨清药性,开创了中医药的雏形。这不仅是一个神话,也折射了先民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3.【黄帝大战蚩尤:华夏部落的起源之战】
约公元前2600年,黄帝与蚩尤为争天下在涿鹿展开决战。传说中,黄帝靠指南车辨别方向,又召唤神兽应龙降雨破蚩尤妖术,终于胜出。这场战争,被看作是中华民族部落联盟的诞生之战。
4.【仓颉造字:汉字的神圣起源】
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脚印有迹可循,于是灵机一动,创制了汉字。天感其功,天雨粟、鬼夜哭。这是对文字产生的浪漫想象,实际代表的是先民长期积累与智慧结晶的神话化表达。
5.【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英雄】
洪水肆虐,大禹接父业治水,却改堵为疏,顺水势疏通九河,历经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也不停歇。最终水患平定,舜将帝位禅让给他。大禹也划定九州,开创了夏朝,这是由部落向王朝过渡的重要标志。
6.【禹传子启: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大禹死后,没有再像尧舜那样禅让,而是将帝位传给儿子启,从此“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王位世袭制度的开始,影响深远。
7.【商汤伐桀:暴政必亡的第一课】
夏桀暴虐无道,商汤顺应民心,起兵讨伐,在鸣条大败夏军,终结夏朝,建立商朝。商汤以“天命无常”为号召,昭示天意与民意不可违。
8.【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终结殷商】
商纣王残暴,建肉林酒池,残害忠良。周武王在姜子牙辅佐下,联合各部落在牧野之战中大败纣军,纣王自焚,周朝建立。这是又一次“以德伐罪”的胜利。
9.【《周易》成书:天地万象的智慧密码】
周文王被囚羑里,推演八卦,将八卦两两组合为六十四卦,再为每卦配卦辞、爻辞,构成《周易》体系。它不仅是预测之书,更是一部讲述天地自然、人生变化规律的哲学宝典。
10.【烽火戏诸侯:为博美人笑,误了江山】
周幽王宠爱褒姒,她从未笑过。他竟点燃边关烽火,只为看诸侯惊慌而来,引得褒姒一笑。谁料后来犬戎来袭,诸侯不再响应,西周遂灭。这成了千古因宠溺误国的教训。
11.商汤灭夏,开创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
夏朝末年,桀王暴政无道。商汤联合各部落推翻夏朝,建立商朝,标志着第一个世袭制王朝的结束,也拉开了青铜文明的序幕。
12.盘庚迁殷,商朝走向稳定(约公元前1300年)
商朝中期,盘庚把首都迁到殷(今安阳),结束了长时间的内乱,从此“殷”成为商朝的代称,国家进入繁荣期。
13.武丁中兴,商朝黄金时代(约公元前1250年)
商王武丁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傅说,使商朝经济、军事达到顶峰,青铜铸造、甲骨文发展迅速,历史称之为“武丁中兴”。
14.周武王伐纣,灭商建周(约公元前1046年)
商纣王荒淫暴虐,周族首领姬发起兵讨伐,在牧野之战中大胜,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开启“德治天下”的周礼时代。
15.周公摄政,制定礼乐制度(约公元前1043年)
武王早逝,幼子继位,周公旦摄政,平定叛乱,制定“礼乐制度”,奠定华夏文明伦理基础,被尊为“礼圣”。
16.分封制确立,诸侯遍布天下(西周初年)
周天子将土地分给宗亲功臣建立诸侯国,形成“诸侯共治、王室为尊”的局面,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7.共和行政,贵族共治局面(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专政引发民变,被放逐,由大臣共同行政管理政务,这一段时期称为“共和元年”,为中国最早确切纪年的开始。
18.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
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外敌真来时无人救援,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9.春秋时期开启,诸侯争霸(公元前770年起)
周王室衰落,各诸侯崛起,齐桓公、晋文公等五霸先后称雄,形成“礼崩乐坏”的战国前奏。
20.齐桓公九合诸侯,尊王攘夷(约公元前685年)
管仲辅佐齐桓公,实行改革,富国强兵,多次召集诸侯会议,成为春秋第一霸,喊出“尊王攘夷”口号。
21.晋文公退避三舍,成就霸业(约公元前632年)
晋文公流亡十九年,返国即位后谨慎外交,以“退避三舍”赢得道义,后在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晋国成为霸主。
22.吴越争霸,卧薪尝胆(公元前5世纪)
吴王夫差击败越王勾践,越国几乎灭亡,勾践忍辱负重,终东山再起灭吴,“卧薪尝胆”成千古佳话。
23.战国七雄并立,百家争鸣(公元前475年起)
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强争霸不断,同时思想界空前活跃,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异彩纷呈。
24.商鞅变法,秦国强大(约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一系列严苛变法,如按军功封爵、奖励耕战、废分封建县制,使秦国迅速崛起。
25.长平之战,秦赵血战(公元前260年)
秦赵两国在长平激战,秦军白起大胜,坑杀赵卒四十万,秦国一举奠定统一六国的军事优势。
26.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扫六合,首次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制,建立中央集权的皇帝制度。
27.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约公元前214年)
为抵御北方匈奴,秦始皇命修筑连接旧长城的防线,形成万里长城雏形,成为中国防御工程的象征。
28.焚书坑儒,思想专制(公元前213年)
为维护中央集权,秦始皇下令焚烧除法家外的私学书籍,活埋儒生,文化受到巨大打击,被后世诟病。
29.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动摇(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起义爆发,陈胜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开秦末农民战争序幕,动摇秦政权根基。
30.刘邦项羽争霸,楚汉相争(公元前206-202年)
秦亡后,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项羽武勇盖世,刘邦擅用人谋,最终楚败汉胜,刘邦称帝。
31.刘邦建立西汉(公元前202年)
刘邦登基为帝,国号“汉”,建都长安,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史称“高祖”。
32.文景之治,国富民强(公元前179–141年)
文帝、景帝推行节俭、轻徭薄赋政策,不事战事,使汉朝经济复苏、人口增长,奠定汉武帝扩张基础。
33.汉武帝北击匈奴,开疆拓土(公元前141–87年)
汉武帝励精图治,重用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大规模进攻,开辟西域通道,汉朝达到极盛时期。
34.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公元前138年)
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历尽艰辛促成东西贸易,开通连接中国与中亚的丝绸之路,为中外文化交流奠基。
3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公元前134年)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废除诸子百家,只推崇儒家,儒学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对后世影响深远。
36.王昭君出塞,和亲匈奴(公元前33年)
为缓和汉匈关系,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促进边疆和平与民族交流,传为佳话。
37.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公元9年)
外戚王莽以“托孤辅政”之名夺取政权,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推行一系列理想化改革,最终因脱离实际而失败。
38.赤眉起义,新朝灭亡(公元23年)
因赋税沉重、政令混乱,爆发赤眉军起义,王莽在混战中被杀,新朝灭亡,天下大乱。
39.刘秀中兴,建立东汉(公元25年)
汉室宗亲刘秀在群雄割据中脱颖而出,平定叛乱,恢复汉朝,史称“光武中兴”,定都洛阳,开启东汉时代。
40.班超出使西域,重建丝路(公元73年起)
东汉名将班超多次出使西域,安定西域三十六国,加强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豪言流传千古。
41.蔡伦改进造纸术(公元105年)
宦官蔡伦改进纸的制作工艺,使纸张更便宜、实用,推动文化传播,被誉为“纸的鼻祖”,中国四大发明之一。
42.党锢之祸,士人与宦官之争(公元166年起)
东汉末期,士大夫反对宦官专权,爆发多次党锢事件,名士被捕流放,皇权动荡,社会矛盾激化。
43.黄巾起义,天下大乱(公元184年)
太平道张角发动黄巾起义,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宗教农民起义,拉开东汉衰亡序幕。
44.董卓之乱,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189年)
董卓专权乱政,迁都长安,激起群雄起兵讨伐,从此天下陷入“群雄割据”的三国混战局面。
45.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公元200年)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决战,以少胜多,击败强敌,控制中原,奠定三国鼎立中“魏国”地位。
46.赤壁之战,三国正式形成(公元208年)
曹操南征失败于赤壁,被孙权与刘备联军击退,从此形成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三足鼎立格局。
47.刘备建立蜀汉,托孤诸葛亮(公元221年)
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后者鞠躬尽瘁,“出师未捷身先死”,留下千古佳话。
48.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公元265年)
司马昭父子掌握大权,其子司马炎篡魏称帝,建立西晋,结束三国分裂,但后继乏力。
49.西晋统一全国,短暂一统(公元280年)
西晋灭吴,一统天下,但政治腐败,统治仅短短十几年便爆发八王之乱,迅速崩解。
50.八王之乱,西晋内乱(公元291年起)
西晋诸王为争权夺利大打出手,引发长期内战,导致国力大损,北方民族乘机入侵。
51.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开始(公元311年)
匈奴刘渊建立汉赵攻破洛阳,晋怀帝被俘,史称“永嘉之乱”,开启长达三百年的民族大混战。
52.衣冠南渡,东晋偏安江南(公元317年)
司马睿南渡建都建康(南京),建立东晋,北人南迁,带动江南经济文化大发展,开启南北对峙局面。
53.淝水之战,东晋以弱胜强(公元383年)
前秦苻坚南下,东晋谢安、谢玄率军大败强敌,维持江南政权稳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由此而来。
54.南北朝对峙,民族大融合(公元420年起)
南朝政权频换(宋齐梁陈),北朝由鲜卑族逐步汉化,南北分治但文化交流频繁,民族逐渐融合。
55.北魏孝文帝改革,全面汉化(公元494年)
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改穿汉服、讲汉语、用汉姓,为民族融合与隋唐统一奠定基础。
56.隋文帝统一南北,结束分裂(公元589年)
杨坚建立隋朝,一举灭陈,统一中国,结束南北朝三百年分裂局面,重建中央集权。
57.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公元605年起)
隋炀帝大规模开凿大运河,连接五大水系,加强南北经济联系,但劳役繁重引发民变。
58.隋朝速亡,大业未竟(公元618年)
隋炀帝穷兵黩武、民怨沸腾,各地纷纷起义,李渊在太原起兵称帝,隋朝灭亡。
59.唐朝建立,盛世在望(公元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国号“唐”,随后李世民继位,开创“贞观之治”,国力空前强盛。
60.贞观之治,治国楷模(公元627–649年)
唐太宗虚心纳谏,任贤使能,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成为中国封建王朝政治治理的典范。
61.武则天称帝,唯一的女皇(公元690年)
唐高宗死后,武则天掌握朝政,最终称帝,改国号为“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正式登基的女皇帝,打破男权传统。
62.开元盛世,唐朝巅峰(公元713–741年)
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灿烂,史称“开元盛世”,是大唐最辉煌时期。
63.安史之乱,盛唐不再(公元755年)
安禄山与史思明叛乱,战火席卷全国,人口锐减,经济崩溃,大唐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
64.藩镇割据,中央失控(公元8世纪末)
安史之乱后,地方将领坐大,形成“藩镇割据”,朝廷难以控制,政令不出京城。
65.黄巢起义,唐室再乱(公元874年)
黄巢领导农民起义,攻入长安,自立为帝,大唐政权风雨飘摇,最终被朱温平定。
66.朱温篡唐,五代十国开始(公元907年)
军阀朱温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战乱频繁,政权更替频繁。
67.五代更替,十国并立(公元907–960年)
中原五代相继更迭: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十国自立为王,天下四分五裂。
68.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公元960年)
后周将领赵匡胤“黄袍加身”即位,建立宋朝,史称“宋太祖”,以“不杀士大夫”安定政局。
69.杯酒释兵权,防兵变(公元961年)
赵匡胤巧用“杯酒释兵权”,收回将领兵权,避免唐末军阀割据局面,强化中央集权。
70.宋辽签订澶渊之盟(公元1005年)
宋与契丹达成和平协议,宋每年向辽输纳岁币,换取边境和平,两国保持长期“文治互市”。
71.王安石变法,图强未果(公元1069年)
神宗任用王安石推行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但改革触动既得利益,最终失败,引发激烈党争。
72.女真灭辽,金国兴起(公元1125年)
女真族起兵灭辽,建立金国,强势崛起,随后南下攻宋,北宋灭亡,中国进入“南宋”时期。
73.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公元1127年)
金兵攻入汴京,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北狩”,耻辱空前,北宋政权彻底崩溃。
74.南宋偏安,抗金图存(公元1127–1279年)
赵构在南方称帝,建立南宋,以临安(杭州)为都,虽国土缩小,但经济文化依旧繁荣。
75.岳飞抗金,“精忠报国”(公元12世纪)
民族英雄岳飞誓死抗金,多次收复失地,却被奸臣秦桧所害,忠魂永存,流芳百世。
76.蒙古崛起,铁骑横扫欧亚(公元1206年起)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强大战马帝国,西征东伐,版图横跨欧亚,震动世界。
77.忽必烈建立元朝(公元1271年)
成吉思汗孙忽必烈在中原称帝,定国号“元”,1279年灭南宋,中国历史进入少数民族统一王朝时期。
78.行省制度,中央集权(元代)
元朝推行行省制度,强化对全国的管理,为后世明清制度打下基础,成为地方治理模板。
79.朱元璋起义,建立明朝(公元1368年)
出身贫寒的朱元璋领导红巾军推翻元朝,定都南京,建立明朝,重振汉人政权。
80.郑和下西洋,海上外交(公元1405–1433年)
明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远达非洲,宣扬国威,开创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海洋外交壮举。
81.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公元1449年)
明英宗亲征蒙古瓦剌,惨败被俘,是明朝最大军事惨案之一,国家陷入危机。
82.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公元1457年)
英宗被释放回国后,通过宫廷政变重新登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
83.张居正改革,明中兴一时(公元1573年起)
张居正辅佐万历皇帝,推行改革整顿吏治,推“一条鞭法”,短期内使明朝财政好转。
84.万历怠政,改革夭折(公元1580年代)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政务荒废,改革成果付之东流,埋下灭亡隐患。
85.东林党争,内耗不断(公元17世纪初)
明末文官集团东林党与宦官激烈斗争,朝廷内耗严重,政治瘫痪,国力渐衰。
86.李自成起义,攻入北京(公元1644年)
民变领袖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
87.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公元1644年)
明将吴三桂为报私仇,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清朝从此入主中原,开启满族统治。
88.清军南征,统一全国(公元17世纪后期)
清军逐步攻下南明残余势力,历经十几年,统一全国,建立清朝大一统政权。
89.康乾盛世,清朝鼎盛(公元1661–1796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康乾盛世”,是清朝国力最强时期。
90.文字狱严重,言论压制(清代)
清朝为防思想反叛,大兴文字狱,很多文人因言获罪,思想发展受到极大压制。
91.闭关锁国,错失机遇(清代)
清朝长期拒绝对外交流,实行闭关锁国,错失工业革命浪潮,落后于世界潮流。
92.鸦片战争,国门洞开(公元1840年)
英国为通商强行卖鸦片,中国反抗,爆发战争,战败后签下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始半殖民地时代。
93.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公元1851年)
洪秀全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横扫大半个中国,后被清军与洋枪队联合镇压。
94.洋务运动,自强求生(公元1861年起)
清廷为应对危机推行“洋务运动”,办厂造船,虽有进步,但未触动封建根基。
95.甲午战争,惨败于日(公元1894年)
中日为争夺朝鲜爆发战争,清军大败,割让台湾,签订《马关条约》,民族耻辱加深。
96.戊戌变法,百日即亡(公元1898年)
光绪帝推行改革,维新派大刀阔斧改革,但触动守旧派利益,仅百日即被慈禧太后镇压。
97.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公元1900年)
义和团反洋教运动失控,激怒列强,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清廷赔款丧权,国势更加衰败。
98.辛亥革命,帝制终结(公元1911年)
孙中山领导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两千年封建帝制,是中国近代转型关键节点。
99.袁世凯称帝,复辟失败(公元1915年)
北洋军阀袁世凯一度称帝,遭全国反对,不久失败身亡,民主共和再次确立。
100.五四运动,唤醒国魂(公元1919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学生抗议运动,掀起新文化、新思想浪潮,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
来源:阿弥陀福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