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大一女生因胃肠炎输头孢,发生悲剧,留给我们几点思考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06:23 2

摘要:虽然是4月中旬的事情,但是从这个临床案例,至少给医生或者家长一点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从输液头孢不久就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但是最后却导致死亡的悲剧,看来快速过敏反应有时严重起来超乎现象。

最近,大家可能看到这样一则输液导致死亡的悲剧,一次看似普通的输液,竟成了19 岁大一女生的人生终点。

虽然是4月中旬的事情,但是从这个临床案例,至少给医生或者家长一点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教训。从输液头孢不久就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但是最后却导致死亡的悲剧,看来快速过敏反应有时严重起来超乎现象。

从这则悲剧的事件中至少给临床医生惊醒:

1.胃肠炎不一定是细菌感染,有时可能是诺如病毒,或者轮状病毒感染,所以不能认为急性胃肠炎就是细菌性性,有可能完全是病毒性,也不能仅仅根据白细胞高,就认为是细菌感染,急性呕吐通常会有应激反应,白细胞有可能一过性升高,特别之前一段时间,很多成人及学生急性胃肠炎是病毒感染。所以临床别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发生过敏的风险远远大于其他药物。

2.头孢曲松是否需要皮试?这点很有争议,以前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针剂规定必须皮试,但是根据 最近《中国药典》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均没有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皮试的规定。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年版)的通知》(下称指导原则),明确说明不推荐头孢菌素类药物常规皮试(除既往有明确的青霉素或头孢菌素速发型过敏史患者、药品说明书中规定需进行皮试的),并提供了相关循证证据(它针对绝大多数人群,但是个别人可能发生严重过敏机会)。这个原则虽然没有错,但是针对如何原本有过敏体质和氧氟沙星过敏病史,特别是使用国产头孢曲松发生过敏的机会大于进口头孢曲松,现在医院需要采集基本药物,所以绝大多数可能是国产,有些医院规定进口头孢曲松,没有青霉素和头孢病史病史的可以免以皮试,不管是否过敏病史,使用国产头孢曲松规定一定皮试阴性,才能使用,这也是为了患者安全考虑。医疗机构应该在国家总思想指导下,灵活应用。

3.如果使用头孢没有皮试的,医院应该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逻和观察,这个严重过敏反应的临床案例,患者起身呼救,却发现身边没有医护人员,尽管她立即自行拔针自救,仍在输液椅旁昏迷。(拔了输液的针,可能是错误的,应该关了输液,应该拔了针,抢救的用药又需要打针一次,影响抢救时机)。

5.没有使用抗生素指征的,别随意滥用也必要因为家长或者患者要求使用而使用,使用时必须有强烈推荐理由,同时要仔细询问是否过敏体质,是否有抗生素药物过敏病史等等。

家长患者患者从这个案例中要吸取教训:

1.皮试阴性≠绝对安全

虽然这个案例是没有皮试,符合国家规范,但是即使皮试阴性≠绝对安全即使皮试阴性,仍需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特别是输抗生素的,家长要密切观察,不能随意离开孩子,如果成人输液抗生素,最好有另一个成人陪同,这样更安全,一旦有过敏的迹象,及时告诉医生或者护士,就可能避免悲剧发生。

2.主动告知医生可能过敏史

患者及家属需清晰掌握自身过敏史,就医时第一时间向医生说明,包括药物、食物、疫苗等过敏情况。 若既往有轻微过敏反应(如皮疹),也应视为高风险信号,不可隐瞒。医生在药物选择及是否皮试上,可能更慎重一点。

3. 用药后密切观察这些症状

在输液过程中,若出现以下症状,立即呼叫医护人员:

皮肤症状:荨麻疹、瘙痒、面部/喉部肿胀

呼吸:喘息、胸闷,咽喉窒息感,呼吸困难、声音嘶哑

循环:头晕、意识模糊、血压骤降

胃肠症状:持续胃肠道症状,比如呕吐,腹痛等等。

不要以为一点皮疹没事,如果不积极处理,随后可能发生更严重过敏反应,早期症状可能迅速进展为过敏性休克,需争分夺秒处理。

4. 避免自行购买抗生素

在不清楚是否过敏的情况下,自己随意购买口服抗生素,也是有一定风险,所以别滥用抗生素。比如很多医院现在规定,3天内没有没有使用青霉素针或者口服的,再次口服需要重新皮试严格规定,这点也是从患者安全来考虑。

5.中成药针剂是过敏高发区

中成药针剂也是发生严重过敏的高发区,因为中成药成分复杂,潜在过敏原多,大分子物质残留等等,所以儿童慎用中成药针剂,现在这些针剂在大的儿童医院基本没有,但是在很多基础医院和诊所还是很喜欢使用,如果诊所没有抢救严重过敏的药物及设备,在这样的地方输抗生素和中成药针剂就很危险。

6. 平时不过敏就等于这次输液也不过敏

其实过敏不仅仅与药物种类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有关,绝大多数平时不过敏,可能不过敏,但是不等于输液就安全,避免有侥幸心理。能少输液就少输液,不要认为输液葡萄糖,丹参等是打补针,

药物严重过敏可能致命,不是玩笑。医生不能滥用抗生素。更不能随意输液,仔细询问过敏病史。

家长也要警惕药物过敏风险,也不能随意滥用抗生素,特别原本有过敏体质的,在使用药物过程或者输液时也要密切观察,不要以为在医院就很安全,一旦有过敏迹象,及时启动抢救,避免类似悲剧。

生命无侥幸,唯有敬畏专业、细节至上,方能避免。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如果有类似问题可以给我留言,请转发分享给身边朋友,每天分享一点点儿童健康知识,每天进步一点点,点个赞或者在看,让更多家长了解到儿童疾病的相关的科普知识。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可以分享给你的家人及朋友,

你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柯大夫来自三级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二孩老爸,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及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小儿消化学组委员,拥有丰富的育儿和临床经验。利用业余时间把靠谱的育儿及疾病预防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宝宝得病不焦虑,育儿不迷茫。

来源:一盅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