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岛某高校门口一张"日结200元"的招聘广告吸引了200余名学生,他们被带进密闭工作室,在"安全协议"的掩护下完成人脸认证,上传手持身份证视频等操作,半小时内注册20余个APP账号。警方查获的90余万条信息中包含身份证、银行卡、人脸生物特征等敏感数据。
兼职注册APP账号背后3分钟赚50元的黑色产业链,央视暗访揭露惊人真相。
大学生、宝妈成"行走的账号生产机",90余万条个人信息正在被明码标价贩卖。这些看似简单的兼职竟让你沦为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的"帮凶"。
青岛某高校门口一张"日结200元"的招聘广告吸引了200余名学生,他们被带进密闭工作室,在"安全协议"的掩护下完成人脸认证,上传手持身份证视频等操作,半小时内注册20余个APP账号。警方查获的90余万条信息中包含身份证、银行卡、人脸生物特征等敏感数据。
一个实名认证的社交账号在黑市售价50-200元,电商平台账号甚至高达500元,学生、宝妈、老年人成为主要目标,被"零门槛、高回报"吸引。
湖北十堰一大学生为赚500元用父母身份证注册10个电商账号,最终因涉嫌洗钱被刑拘。建立"账号超市",按类型、活跃度明码标价,利用"猫池"设备批量接收验证码,用AI破解人脸识别,账号绑定银行卡后成为电信诈骗资金"中转站"。自媒体公司批量购买账号,制造虚假流量、刷榜控评,女性账号被包装成"主播",诱导点击涉黄链接。
山东某大学生因出售30个微信账号被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提供5个以上账号即可入刑。
浙江一女子因"兼职"注册网店被用于销售假冒商品,法院判决其赔偿品牌方23万元。实名认证账号产生的法律责任均由注册人承担,账号关联的手机号、身份证号被二次贩卖,催生"精准诈骗"。青岛警方在查获的信息中发现2000余名受害者已遭遇电信诈骗。
2025年3月,四部门启动个人信息保护专项行动,全国已打掉"号商"团伙132个,冻结涉案资金5.6亿元。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新的犯罪手段正在暗处滋生--当AI深度伪造技术与账号贩卖结合,我们的信息安全防线还能撑多久?
来源:小尼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