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军委于1937年8月25日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奇涵调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下属第四局(教育)局长,负责全军的教育训练工作。8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绥德警备区,守卫延安的东北大门。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陈奇涵出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绥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
陈奇涵:毛主席称他是赣南农民运动的一面旗帜
03守卫延安的东北大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央军委于1937年8月25日发布命令,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陈奇涵调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下属第四局(教育)局长,负责全军的教育训练工作。8月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成立绥德警备区,守卫延安的东北大门。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陈奇涵出任绥德警备区司令员,绥德地委书记郭洪涛兼任政委。
绥德地区国共两党斗争极其复杂,陈奇涵指挥所属部队深入乡村,开展群众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纲领和减租减息政策,密切军民关系。接着,在尖锐复杂的反顽和反摩擦斗争中,他坚决执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在每日举行的“商议”会上,陈奇涵唇枪舌剑,以雄辩事实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分子破坏抗日的行为,并深入群众,在群众中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行为,在军事上进行积极配合,随时派出部队包围攻打土匪据点,指挥部队对公然袭击八路军的国民党军队进行自卫反击。
◆担任绥德警备司令时期的陈奇涵。1937年摄于陕北绥德。
为抵御日军的进犯,陈奇涵指挥警备区部队抢修了黄河两岸的河防工事。1938年4月至1939年6月间,日军曾数十次对河防八路军阵地发动进攻。陈奇涵沉着应战,一方面施以“半渡而击”的战术,待敌人渡到河中心时,突然猛烈开火,歼敌于上岸之前;另一方面,他坚持积极防御的方针,派出精干的小分队从侧背打击敌人,配合行动,使敌人腹背受击,被迫撤退。在陈奇涵的直接指挥下,绥德警备区的抗日和反顽斗争,取得很大胜利。毛泽东曾称赞陈奇涵和他的同事们,保卫了延安的东北大门。
在绥德警备区,国民党绥德专员何绍南是个有名的“摩擦专家”,一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造了不少事端。一天,他从胡宗南处要了个“少将法官”的头衔,跑到陈奇涵跟前炫耀说:“奇涵兄,兄弟我是第二战区政治部主任,现在又是少将法官,老兄你是什么衔级呢?”陈奇涵轻蔑地看了一眼何绍南说:“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为做官,若你一定要论衔级,那你好好想想,我在黄埔军校是当教官的,陈诚、胡宗南都是学生,你说我该是什么衔级呢?”陈奇涵这一席话,让何绍南顿时感到羞愧不已,自讨没趣。
1939年,陈奇涵兼任延安卫戍司令与防空司令。一次,日军飞机对延安狂轰滥炸。陈奇涵坚守在窑洞里,用电话指挥防空。一颗炸弹在窑洞前爆炸,窑洞即将倒塌,警卫员催促已经受伤骨折的陈奇涵赶快离开,但他坚守岗位不走。情况越来越危急,警卫员急中生智,抓住陈奇涵的胳膊用力一拽,将他拖到背上迅速冲出窑洞。他们还没有来得及下坡,窑洞就塌了。
1940年陈奇涵(后排右三)与延安留守兵团部分领导合影。后排右起:萧劲光 周士第 后排左起:耿飚 莫文骅 萧向荣
1939年冬,陈奇涵调回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任部长。1941年春,根据工作需要,中央军委决定陈奇涵和许光达工作对调,陈奇涵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1942年春,陈奇涵调任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到新的岗位不久,陈奇涵参加了延安的整风运动。在整风运动中,陈奇涵要求党组织复查1933年受撤职处分的问题。对此,中央军委为陈奇涵作出了平反决定:“对陈奇涵同志的撤职处分,是当时干部政策错误,应予正式撤销其撤职处分。”陈奇涵背了近十年的“包袱”,终于解除了。
1943年,陈奇涵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担任中央党校党支部书记。1945年4月,陈奇涵被选为中共七大正式代表出席了大会。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奇涵调离中央党校,担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开始后,陈奇涵指挥所部连挫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冬,陈奇涵调任东满(吉林)军区副司令员后,率部参加了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初,陈奇涵率领军区部队配合东北人民解放军主力向沈阳外围进攻。3月率部围攻吉林,吉林市解放后,又转攻长春。1948年夏季,陈奇涵出任辽宁军区司令员。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陈奇涵指挥军区部队积极参加辽沈战役,有力地支援了野战军主力的战斗。其后,他调任东北军区参谋长。
1948年留影 陈奇涵(后排右一)贺晋年(前排右一)陈先瑞(前排右二)文年生(后排左三)阎红彦(后排左四)
1949年3月,陈奇涵随第四野战军南下,5月,中共中央任命陈奇涵为江西军区司令员。解放初期,赣南有许多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的老红军战士、老党员以及烈士家属来找曾经担任过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长的陈奇涵。面对这些为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与牺牲的父老乡亲,他都及时地一一接待,从不摆官架子。对于他们提出的重新入党、归队、参加工作、解决各种困难等实际问题,陈奇涵既坚持政策,又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兴国革命烈士子弟多,他就介绍他们参军、参加土改工作队或到八一革命大学、烈士子弟学校学习。许多人反映的“AB团”被错杀问题,他也及时地向毛泽东主席作了汇报,并最终促成了问题的解决(被错杀的人可视为革命烈士,家属子女享受烈属待遇)。陈奇涵也曾几次重回故里,为家乡的建设出策出力。
◆1949年,陈奇涵任江西军区司令员。
1954年1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统一管理全军审判工作。同年2月28日,经毛泽东提议,中央军委任命陈奇涵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庭长。11月1日,中央军委颁布军事法院暂行编制表,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在从事军法工作的同时,陈奇涵还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并当选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委员。当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55年,陈奇涵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授衔之前,毛泽东特派汪东兴到陈奇涵家里看望,代表他向陈奇涵表示慰问。
◆陈奇涵(前排右三)与陈正人、陶铸等出席在庐山召开的江西省军区剿匪工作会议。
011932年5月7日
国家政治保卫局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分局胡底到漳州同兴社侦察,捉获被认为是“福建军阀和冯玉祥派来同季振同、黄中岳接头的代表”刘佐华。经严讯,刘供认季、黄的“叛乱计划”“同谋名单”,中央接报后决定秘密逮捕季、黄等人,先批准季振同离开苏区去厦门,在半路上实施逮捕。
红5军团总直属队移往永安一带休整。
红3军将漳浦城南之部队缩至城或城以北,红15军仍集中南靖,以筹款为主要工作。
红14军在赣南、闽西地区肃清残匪,扫除敌占据点。
★永安市槐南乡洋头村红军驻地旧址
021933年5月7日
红5军团4时30分由崇仁马口出发,经云溪行军30里,至崇仁百昌宿营。
031934年5月7日
董振堂、朱瑞指挥红34师及44团隐蔽于铺前以南,扼守在树下北端阵地,防御阻击汤恩伯纵队。
敌北路军周浑元纵队抵达樟村、横村,准备向建宁的将军殿进攻。奉彭德怀、杨尚昆电令,红13师38团派去袭击香炉峰、南华山一带之敌的一营未奏效,只将花坊寨至双港间的野堡拆毁4、5个。而敌人仍以少数 兵力扼守花坊寨、香炉峰、马坊寨之线的碉堡。军委动员部长罗荣桓来师部巡视工作,师侦察连亦于晚开回此地休息整顿。
红15师(缺44团及43团1个营)在敌进路上阻敌,极力阻滞敌周浑元纵队。43团1营在建宁城守备。
★广昌县香炉峰战斗遗址
041935年5月7日
中革军委致电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李卓然:“渡河极顺利,每日夜能渡万余人,3军团即可渡毕,5军团现在部队只需4小时可渡毕。从皎西到江边50里,隘路天险,极利掩护,敌即至皎西亦不忧渡江困难。而万(耀煌)敌孤立,前昨两日其仅进约百里多,畏缩可知。5军团必须用大力本日阻敌于石板河以南,保持石板河于我手中,以掩护1军团后卫队于8日下午通皎西,及你们自己于9日安全渡江,决不得违误。”
红5军团继续在石板桥、皎西、沙老树一带阻击敌人。一边在坎凳、二道河一线阻击追敌,一边向金沙江边前进。39团主力在坎凳西南山地顽强地扼止敌人,侦察连亦配合该团作战。敌之別动队约一营,自7时起即与我警戒部队接触,后被我侦察连及39团2营全部击溃,退至二道河以南山地。晚,军团以一营扼守坎凳西南山地,余均在石板河、龙郎河宿营。
★云南石板河阻击战战场遗址坎邓村
051936年5月7日
红5军驻防绥靖和观音河一带,一边开展军事训练,一边自己动手,买羊毛、捻毛线、打草鞋、织毛衣,解决御寒装备,并为迎接红 2、6军团做物资准备工作;37团及31军在牦牛到丹巴一线警戒。
★红四方面军红军用过的毛袜
★红五军团研学:“宁暴”中坚,善战将军李青云
★红五军团研学:董振堂,不应忘记的一位真心英雄
★红五军团研学:从红五军团到红五军
★红五军团研学:季振同黄中岳参与领导宁都起义的功绩
★红五军团研学:中国共产党对宁都起义部队的改造
★红五军团研学:李卓然: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鲜为人知的遵义会议参加者
★红五军团研学:红五军团37团为何三次翻越夹金山?
★红五军团研学:红星在历史的天空闪耀
★红五军团研学:长征中的“铁流后卫”红五军团,带给我们怎样的时代启示
★红五军团研学:雄师铁军:爱党爱国 战无不胜
★红五军团研学:李达 “军中的活地图”
★红五军团研学:“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红五军团研学:关于西路军失败的报告
★红五军团研学:“少共国际师”疆场浴血征战
★红五军团研学:壮哉红34师
★红五军团研学:红五军团四位领导人的悲壮人生历程
★红五军团研学:为什么说宁都起义壮大了红军队伍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反动当局?
我是红土老记,我为您讲述红五军团,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欢迎分享!
(红五军团研究会)
来源:州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