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prrsresistantpig网站消息,2025年4月30日,PIC®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抗蓝耳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这是全球“抗蓝耳病”基因解决方案首次问世。
抗蓝耳猪在美国获批,中国或将2027年上市,蓝耳防控面临变革【福建新桂龙特约·种猪视野】
据prrsresistantpig网站消息,2025年4月30日,PIC®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抗蓝耳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这是全球“抗蓝耳病”基因解决方案首次问世。
PIC®抗蓝耳猪获得FDA批准
中国或将2027年获批
目前,蓝耳病是对全球生猪产业影响最大的恶性传染性疫病,中国每年损失约600亿人民币,美国每年损失12.5亿美元,欧洲每年损失近20亿美元。
2025年4月30日,FDA批准PIC®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抗蓝耳猪。据了解,抗蓝耳猪是PIC®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只删除CD163蛋白与病毒结合的第5区域,保留了其他区域及其功能,致使蓝耳病毒不能与基因编辑猪的CD163膜蛋白结合侵入,表现出完全抗性能力。且与未编辑猪相比,抗蓝耳猪的猪肉成分、生长速率、健康状况和繁殖能力等都没有显著差异。
此项技术在美国获批后,中国畜牧业和科研界对其寄予厚望。目前,中国在批准此项技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基因编辑动物安全评价,但随着FDA批准抗蓝耳猪,中国将参考FDA的评价标准来颁布安全评价指南。若一切顺利,中国有望在2027年正式批准抗蓝耳猪上市。届时,中国生猪产业有望大幅减少因蓝耳病造成的损失,提升整体养殖效益。
TOP50集团60%拥有蓝耳双阴场
抗蓝耳种猪在国内应用空间巨大
稳定非瘟后,蓝耳病成为影响生产成绩最大的疫病变量,中国目前正有序推进蓝耳病净化工作。相关研究表明,蓝耳双阴猪减少免疫对生长性能影响很大,每头猪药费成本能够从50-60元下降到20元,每头双阴猪苗育肥可以增加100元的价值。由此可见,从源头上解决疫病问题可以成为每家企业的发展力量以及进步支点。
当前国内各大集团均在力推蓝耳净化场。据新猪派统计,2024年全国共计291家猪场、100万头种猪实现蓝耳双阴。在TOP50集团中,共计有温氏、双胞胎、正大、德康、天邦、大北农、巨星、力源等30家企业有蓝耳双阴场,占总量的60%,可见头部企业对从根源防控蓝耳病的决心。
未来,抗蓝耳种猪若在国内获批上市,将从根本上解决行业痛点,中国生猪产业将迎来从“被动防疫”到“主动抗病”的范式革命。同时,抗蓝耳种猪将创造超额收益,预计国内应用市场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并将有力推动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养殖企业带来更加可观的经济效益,为消费者带来无疫病、无药物残留的猪肉产品。
抗蓝耳猪推广
种猪市场变革与蓝耳防控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除开展蓝耳病净化工作之外,我国养猪企业还通过疫苗免疫来防控蓝耳病。根据新猪派统计,随着蓝耳双阴种猪场数量的增多,不少养殖场不再免疫蓝耳苗,2024年蓝耳苗市场进一步下滑,批签发数量共计4.12亿头份,较2023年减少400万头份左右。若抗蓝耳猪在国内普及,传统疫苗需求可能进一步萎缩。
但新猪派认为,抗蓝耳猪的繁育成本、知识产权壁垒(如专利许可费)可能在一定程度内限制其经济性发展,尤其在散养户中难以替代疫苗的性价比优势。其次,抗蓝耳猪商业化推广需要时间,未来5~10年疫苗仍将是防控主力,但长期市场面临替代风险。
新猪派分析,若未来国内抗蓝耳猪商业化大规模推广,将对种猪市场与蓝耳病防控产生不同程度的冲击与影响。首先,种猪需求结构将发生改变:抗蓝耳种猪将成为核心卖点,传统种猪(尤其是蓝耳易感品种)的需求可能大幅下降;此外,抗蓝耳种猪初期可能因研发成本和技术垄断而价格高昂,推动市场两极分化-大型养殖企业优先采用,中小型场户可能因成本压力选择观望或依赖传统种猪。
在蓝耳病防控方面,抗病猪的普及短期内可直接减少蓝耳病在猪群中的传播,同时减少疫苗和药物依赖,降低养殖成本及耐药性风险。但长期来看,广泛使用抗蓝耳猪可能迫使蓝耳病毒加速变异,导致新毒株出现。彼时,蓝耳病防控重点可能转向监测病毒变异、评估抗性持久性,以及制定抗病猪更新计划。
可见,抗蓝耳猪的推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通过技术、政策和市场的协同,以实现种猪产业升级与疫病防控的双赢。
「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版面编辑】徐宇萌
【数据调研】徐宇萌
【内容采写】徐宇萌
【数据制图】徐宇萌
【内容审核】李 丹
获取更多数据与资讯
新猪派精选阅读:
来源:从一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