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沃土二十载 测土配方施肥赋能“粮安密码”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09:38 2

摘要: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而土壤健康与科学施肥则是保障粮食产能的“隐形密码”。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的技术人员从2006年开始承担国农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至今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牡丹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从“凭经验施肥”到“按配方精准供给”,从

深耕沃土二十载 测土配方施肥赋能“粮安密码”

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而土壤健康与科学施肥则是保障粮食产能的“隐形密码”。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的技术人员从2006年开始承担国农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至今二十年如一日始终坚守在牡丹区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在这片土地上他们从“凭经验施肥”到“按配方精准供给”,从“肩挑背扛忙追肥”到“无人机划过田垄洒金”书写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人生篇章。实现了从“经验施肥”到“精准施肥”的跨越,为破解“粮安密码”提供了关键支撑。如今,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突破90%,玉米种肥同播实现“田田可见”,新型肥料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交织成网,让每一粒种子都喝上“定制营养”,每一寸土地都迸发勃勃生机。

一、精准施肥: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跨越

在牡丹区的万亩玉米田里,“种肥同播”机械正开足马力,将种子与缓释肥同步精准深施——这项技术已实现全区全覆盖,让农民告别“弯腰追肥”的辛劳。更令人惊叹的是“缓释肥+种肥同播+无人机叶面喷肥”的“黄金组合”:缓释肥如“土壤营养师”,按玉米拔节、抽雄、灌浆的不同需求“细水长流”供养分;种肥同播确保基肥“准时送达”;无人机叶面喷肥则在灌浆期化身“空中补给队”,飞防让叶片“张嘴喝营养”,实现抗逆增产双提升。

小麦田同样上演着“省力革命”:小麦一次性施肥技术应用面积达10%以上,播期基肥“一施到底”,省去后期追肥工序,既让麦农“少跑腿”,又让养分“少流失”,土壤更健康,麦穗更饱满。

二、新型肥料:土地的“健康密码”,增产的“绿色引擎”

走进牡丹区的田间地头,缓控释肥、水溶肥、微生物肥料等“新成员”已成主角:缓控释肥会“看天吃饭”,随土壤温度、湿度智能释放养分,肥料利用率从“大水漫灌”时代的30%跃升至如今的43%,每亩少用10%肥料,却让作物不减产;水溶肥搭上滴灌、喷灌的“快车”,实现了“水肥同频”,让水溶性养分随水直达根系,使吸收率提升50%,蔬菜基地里,水肥一体化让黄瓜、番茄产量激增50%,品相好、耐储存,地头价高出市场20%;微生物肥料则是土壤的“益生菌”,通过激活土壤微生物群落,让板结的土地重焕活力,作物抗病性增强,瓜果更甜、蔬菜更香,品质效益双丰收。

三、水肥一体化:向“高效”要效益,为“生态”筑屏障

4万多亩水肥一体化农田,是牡丹区农业节水节肥的“绿色样板”。管道纵横如“农田血管”,将肥料溶液精准输送至作物根部,按需“滴灌”:相比传统漫灌,每亩节水30%-50%,节肥20%-30%,蔬菜大棚里,水肥一体化让灌溉施肥从“一天劳作”缩短至“半小时操控”。更重要的是使过量施肥导致的土壤板结、水体污染得到了有的效遏制,实现了碧水蓝天与金色麦浪交相辉映,绘就了生态农业新画卷。

四、增施有机肥:土壤也需要“健康饮食”!

田间试验数据证明:每亩增施160公斤有机肥,即可减少10%化肥用量,让土地在“减负”中焕发新活力!

从“吃饱”到“吃好”,从“丰产”到“丰收”,牡丹区农业农村局用科技赋能每一次耕作:测土配方让土地“知冷暖”,新型肥料让养分“会思考”,智能装备让田间“有智慧”。如今,全区肥料利用率逐年上升,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民亩均节本增效超100元,更守护了一方沃土的永续生机。

当无人机的轰鸣声掠过田埂,当智能水肥系统在晨光中启动,牡丹区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正在证明:科技,是最好的“有机肥”;坚守,是最动人的“丰收曲”。牡丹区的农业正以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姿态,迈向更广阔的未来;牡丹区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也将持续发力让每一次耕耘都满载希望,让每一季收获都闪耀科技之光!

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土肥站二十年的深耕印证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国家智慧。测土配方施肥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一场农业理念的变革。未来,牡丹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以科技创新激活土壤潜力,让每一寸沃土都成为粮食安全的根基!

来源:牡丹融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