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处快速变化的时代,管理者们常常陷入迷茫:管理的价值究竟在哪?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2025年4月22日,陈春花老师在总裁读书会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读享盛典活动上,领读赵曙明老师新作《管理学大师的智慧 - 彼得・德鲁克经典著作导读》。这不仅是对经典的回溯,更
身处快速变化的时代,管理者们常常陷入迷茫:管理的价值究竟在哪?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挑战?2025年4月22日,陈春花老师在总裁读书会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读享盛典活动上,领读赵曙明老师新作《管理学大师的智慧 - 彼得・德鲁克经典著作导读》。这不仅是对经典的回溯,更是在混沌商业世界中叩问管理本质,以知行合一迎接数智时代,以知识求发展,以管理促共生。
春暖花开
正文字数 4290 字 |阅读 15 分钟
很高兴向大家推荐我喜爱的一本书——《管理学大师的智慧 - 彼得・德鲁克经典著作导读》。选择这本书,源于我的亲身经历。当初我刚决定踏入管理学领域时,并不清楚如何找到一条理想的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幸运的是,刚开启管理研究的时候,我就读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让我理解每个管理者以及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管理理论,以及彼得·德鲁克的研究方法,包括他对于管理理论本身的阐述方式。因此,我认定这就是我要走的路。
于是,我开始阅读彼得·德鲁克的著作。我发现成为一名管理者,遇到基础的管理问题,回到运营的内在逻辑时,德鲁克的著作都可以给予我们非常明确的指引。
德鲁克作为现代管理学和社会生态学的奠基者,不仅在商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管理者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拿到赵曙明老师的《管理学大师的智慧 - 彼得・德鲁克经典著作导读》,我就跃跃欲试来做这本书的领读。这本导读堪称德鲁克管理思想精华合集,打开这本书,我们就能感受到其智慧。
我特别期待大家能把握书中的基本内容,理解为什么在今天需要重读经典,下面谈谈我对这本书的认识。
书中,赵曙明老师按照德鲁克著作的出版顺序,对37部德鲁克经典著作做了全面解读和深入探讨。每一部著作,作者都用五个部分来解读。
(1)导言:介绍写作此书的时代背景
导言最具阅读价值的地方是,清晰阐释了著作的写作时代背景,尤其是技术革命、计算机革命、社会动荡以及新社会形态下,管理者面临的挑战。每本书的导言部分,对时代背景做了详实的介绍,帮助读者在时代背景中理解德鲁克的理论,并与当下的现实形成有效对应。
(2)概述:介绍此著作的核心观点以及关键内容。
(3)评价:把此著作与当下的环境和面对的问题做一个贯穿,让德鲁克的思想与当下做一次深度的对话。
(4)阅读概览:对此著作的每个章节和关键线索,做一次梳理性介绍。
(5)摘抄:彼得·德鲁克语录。
书中对37部著作所做的5部分导读设计,不仅重点突出,而且能够概览全貌,让人阅读完,不仅能够理解到精髓,更引发出再去精读原著,细细体味,并跃跃欲试,深入去实践的感受。
为什么今天我要很认真地推荐此书,核心原因在于重读德鲁克的管理经典,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助力。
1、在混沌与焦虑中,找到明确的方向
过去几年我一直坚持不断重读德鲁克的著作,最深的感受是,德鲁克的理论犹如定海神针,帮助我们在混乱纷杂的商业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定力。
2、更清晰和明确自己的责任,并让组织成员更有成效
管理者一定要清楚自己身上的责任,重读德鲁克管理经典,可以帮助管理者清晰认知自身的责任,帮助组织成员更加有效。
3、回归企业的基本定义,为顾客创造价值
重读德鲁克著作,可以帮助我们真正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企业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都感觉今天的变化太大了,甚至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而德鲁克明确指出,企业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创造顾客价值。也就是说,为顾客创造价值是唯一不变的东西,当我们把握了这一核心,就知道如何以定力去迎接变化。
4、理解企业作为社会器官,发挥和承担社会责任
德鲁克身上有两个标签,一个是现代管理者大师,一个是社会生态的奠基者。因此,德鲁克的著作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超越传统企业和商业组织的概念,展现社会生态学的深刻洞见。
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德鲁克将企业定位为“社会器官”,企业必须发挥和承担社会责任,这一理念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
5、从整体的视角去理解新社会所带来的挑战以及需要做好的准备
这本书从整体的视角,帮助我们审视社会挑战,以及应对挑战所需要的各项准备。
我推荐这本书,另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的作者赵曙明教授。作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资深教授,同时,他是最早将西方人力资源理论引入中国的学者。更重要的是,赵老师是把西方的人力资源理论和中国的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倡导者、引领者,而他本人也是把传播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当做自己的重要使命,这本书就是他承担或是传递这个使命的里程碑著作。
赵老师在前言中写了一个观点,是我特别认同的,同时也是我非常想推荐这本书的原因。他写道:“更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理解德鲁克思想的重要参考,……并将其管理思想运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
通过对37部著作的导读,能够了解到德鲁克先生对企业、管理、组织、管理者、非营利组织以及社会的本质认知,责任界定,功能梳理,以及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当你读完这37部著作的导读和介绍,你会发现贯穿始终的是四个部分。
第一,强调管理者的三项责任:为组织绩效负责、为人的成长和发挥价值负责、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
今天有很多的挑战、压力和困难,但是如果作为管理者,必须为绩效负责。同时,管理者应该为组织成员的成长和发挥价值负责。人工智能来了之后,组织绩效借助于数字技术、AI完成,人的价值如何发挥?德鲁克认为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最后,ESG是今天很重要的一个议题,德鲁克在很多年前就明确提出,管理者必须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
第二,在这三项核心责任的基础上,关注环境变化;具有前瞻性思维;明确战略制定流程;以顾客为中心;为了创造成果;资源必须分配给机会而非问题。
第三,特别强调面向未来,面对巨变时代的挑战,要关注知识、知识工作者,关注和发挥知识工作者的价值与地位,在知识社会中要终身学习。
第四,在这些著作中强调了管理者所面对的基本问题,这些问题我们称之为“灵魂之问”:谁是我们的顾客?顾客的价值是什么?我们的成果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管理者的双重职责是什么?
德鲁克在其37部著作中反复探讨的核心问题,正是管理者必须直面的基础命题。在当今快速变化、充满冲击的环境下,回归这些基本问题并寻求答案,反而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自己的基本绩效。
本书精选德鲁克 37 部经典著作,系统梳理出贯穿其中的四条思想主线。如果我们能一点点理解这四条主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变化中的机会是什么,怎么承担自身的基本责任,怎么关注知识以及在知识社会中保持终身学习。
因此,在重读德鲁克经典,以及这本书所承担的功能上,可以给我们以下5个方面的帮助。
第一,回归管理本质,确信管理价值
人工智能来了之后,特别是组织面对数智化转型时,我被问的最多一个问题是,管理到底还有多大价值?新的组织有几个有意思的特征:
1、强个体的出现
2、新生代的生活价值观
3、去中心化的组织形式
4、对组织的敏感性、敏捷性、灵活性都给予很高的关注
基于这些新的管理现象,很多人认为,管理的价值可能随着去中心化和个体价值崛起而被弱化。然而,这正是我们推荐此书的首要原因——在此背景下,管理的价值正在凸显。管理者需要更清晰地界定组织的基本责任,在日常纷繁和琐碎的日常管理中抓住核心价值,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协同更多人一起创造价值。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慢慢理解德鲁克思想的精髓,相信管理最核心的价值,而这个价值带来了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书中,德鲁克回溯了工业革命历程,指出人类历史上三次重大革命都是基于知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第一次是知识和生产工具的组合,带来了工业革命。
第二次是知识作用于工作过程,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
第三次是知识运用于知识本身,带来了管理革命。
这三次革命就带来了19世纪、20世纪整个工业革命所创造的巨大规模和财富,这恰恰就是我们看到的管理的价值。
第二,理解和认知变化,把变化视为机会
在今天巨变的时代下,这一观点更具现实指导意义。如果我们只是将巨变视作挑战,很可能惶惶不安;如果我们像德鲁克一样将变化视为机会,就会看到无限的可能性。因此,德鲁克强调,管理者应该是基于社会生态学视角,敏锐洞察技术革新引发的深刻变化,以及社会所面对的变革和挑战,从而理解时代。
在《新社会》中,德鲁克指出,现代管理不仅仅是内部的事务,更重要的是与全球化、技术创新、社会变革紧密相连,构成了宏大的时代叙事。
因此,管理很大的一个变化是,能不能理解管理新范式,主动引领战略变革,更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知识,把变化转化为机会。这几年,我依据这样的训练,不断研究数智技术驱动下企业和组织的发展,把知识作为核心变量,让我们有能力迈向智能社会。
1、通过组织绩效的获得与提升,转化和实现价值,而不是仅仅追求利润;
2、让组织融入社会,并推动人与社会目标的实现,而不仅仅是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四,有效的自我管理
德鲁克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是关于自我管理。德鲁克在自我管理中强调不断问自己三个问题:
1、我的优势是什么?
2、我属于哪里?
3、我能做出什么贡献?
这三个问题是我们不断推进自我管理的最核心问题,当你能回应这三个问题,就可以承担责任。
第五,终身学习
德鲁克本人特别强调,在今天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保持终身学习。在德鲁克的37部著作中,我们看到德鲁克是如何不断理解社会的变化,理解技术的变化,承担管理的职责。
这37部著作中,有2部是德鲁克的小说,1部是德鲁克的自传,非常值得大家花时间细细品味。阅读这本书,读者一定会被德鲁克先生持续学习、研究与思考的习惯与精神所感染,也一定会触动我们持续学习、思考、行动的行为,像德鲁克先生一样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成为有能力面向未来的人。
至此,关于此书的介绍接近尾声,我非常推荐大家阅读这本书。在总结本次发言时,我引用赵曙明老师在书中强调,也是我特别认同的观点:“以知识求发展,以管理促共生”。
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知识让我们拥有沉淀的能力,培养面向未来和洞察世界的能力。同时,作为管理者,从履行三项基本职责入手——提升组织绩效、激发个体潜能、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通过管理实践,让个人、组织、社会都能因为管理具有更好的进步和成长,这是我一直追随和坚持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成为一个共生的组织,为世界的共生做出我们的贡献。(本文完)
来源:春暖花开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