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千山水库,踞九华余脉。代公山麓之峡谷也,五六十年代始建。截流为堤,筑坝其上,高百米。库容七十万平方米,谢圲,水库,寺冲村址犹存其间,见证岁月沧桑。坝体巍峨,截天锁水,惠及万民;村舍俨然,隐于碧波,古今相映。此地山川壮丽,工程雄奇,实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典范。
千山水库
文/周金山
千山水库,踞九华余脉。代公山麓之峡谷也,五六十年代始建。截流为堤,筑坝其上,高百米。库容七十万平方米,谢圲,水库,寺冲村址犹存其间,见证岁月沧桑。坝体巍峨,截天锁水,惠及万民;村舍俨然,隐于碧波,古今相映。此地山川壮丽,工程雄奇,实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典范。
此地沃野丘畴,鱼米之乡。然旱涝无常,农耕者恒苦岁收之不齐。内延数里,虬川泉涌,固若金汤。库内碧波万顷,清澈见底,游鱼碎石,历历可数。四时之景不同,晨昏之气各异。春水初生,浮光跃金;夏兰盛放,香远益清;秋月皎洁,静影沉璧;冬雪纷飞,玉宇琼楼。
自河源至下游,阡陌纵横。春灌时节,河水奔涌如注,十数里稻田尽沐甘霖,新苗破土,绿意盎然。村中老农执耒而立,望水兴叹:“此水恩泽,胜过金玉满仓。”夏秋之交,河畔垂柳依依,蝉鸣聒噪,村姑三五成群,浣纱清流。素手轻扬,衣袂飘飘,笑语盈盈间,浊水化清波,恰似“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之景。
河畔古木参天,桦树苍翠,槐柳成荫。晨曦初露,薄雾氤氲,鸟鸣啁啾,似奏天然雅乐。日暮时分,炊烟袅袅,牧童横笛,牛羊归圈,好一幅“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的山水画卷。夜深人静,明月高悬,河面如镜,倒映星斗,恍若“仰瞩俯映,弥习弥佳”的奇幻之境。
此河不仅滋养万物,更承载着两岸百姓的生计。清泉入户,炊饮不愁; 代汇河之水,源自深山,挟清濯而东下;接漳河之首,系长江之波,奔腾万里,纳百川而东逝。水库乃两水交汇之枢,调节洪峰,平衡水量。每逢雨季,山洪暴发,堤坝巍然不动;旱魃为虐,清流源源不绝。农田得灌溉之利,石拱古桥之便,商贾云集,市井繁荣,真乃一方之胜境。
库畔多生杉、枫树、碧草,夏秋之际,绿意盎然,鸟鸣啾啾。白鹭翱翔,点水嬉戏;野鸭群集,悠然自得。山间松柏苍翠,藤萝缠绕,奇花异草,遍布幽谷。游人至此,或垂钓清溪,或登高远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碧波涵水流,林麓隐龙虬。野绿鸣清晓,溪明抵锦秋”。“水利万物而不争。”千山水库之建,非惟利泽一方,亦显天地之道。夫水者,生民之命脉,社稷之根基。今观此库,既能防洪减灾,又能灌溉农田,更添旅游之胜景,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也。
“代家汇畔筑新堤,碧玉怡神映耀梯。诗韵长留纷入境,古风烟景集群栖”。代公山之灵秀,漳江之浩荡,共育此一方水土。水库之功,非一人之力,乃众志成城之果。愿后人永葆青山绿水,共护此千秋基业,使千山水库之名,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
作者简介
周金山,1954.8.出生,安徽省南陵县人,热爱并坚持古诗创作。2024年度分别荣获;城市头条编委会授予的“先进工作者”荣誉;现代名家书画网“梦想文学家”文学大赛获“优秀奖”;名篇、金榜头条“华夏文豪杯”文学大赛荣获“特等奖”、“突出贡献奖”;全国第七届“孔孟杯”文学艺术大赛获“特等奖”和“新时代领军作家”称号。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签约诗人,专栏作家。作品常在诗词纸刊和网络平台展示。
来源:湖北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