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4日北京大学建校126周年当天,哲学系30岁青年学者王昱洲获聘助理教授引爆热搜。这位出身普通家庭的"学术黑马"如何打破"非升即走"焦虑魔咒?年轻学者崭露头角背后折射出哪些教育新趋势?
5月4日北京大学建校126周年当天,哲学系30岁青年学者王昱洲获聘助理教授引爆热搜。这位出身普通家庭的"学术黑马"如何打破"非升即走"焦虑魔咒?年轻学者崭露头角背后折射出哪些教育新趋势?
5月4日,#北大30岁教授#话题空降热搜前三。校庆直播画面中,身着深灰西装的王昱洲接过聘书时,弹幕瞬间被"30岁就当教授?""哲学系颜值天花板"刷屏。这个打破常规晋升路径的聘任,恰似投入学术圈的深水炸弹。
梳理王昱洲的"开挂人生",他的成功绝非偶然:2017年以山东省文科第3名考入元培学院,本科期间3篇论文被《哲学研究》收录;牛津大学硕博连读期间师从分析哲学泰斗Timothy Williamson,参与欧盟"认知科学前沿"重大项目研究。更难得的是,他在《奇葩说》学术专场展现的"用庄子解构元宇宙"演讲,全网播放量超2000万。
这届年轻人正在改写学界规则:据统计,近3年985高校引进的"90后"学者占比提升17%,清华钱班更出现28岁特聘研究员。北大去年推出的博雅博士后"计划,允许优秀博士毕业生跳过讲师直评副教授。王昱洲的案例印证:扎实的交叉学科背景+国际化视野,正成为学术晋升的加速器。
当校庆遇上青年节,王昱洲的聘任恰是对"常为新"精神的最佳诠释。他在接受采访时提到:用现象学解构ChatGPT的认知边界,是我想带进课堂的新课题。"这种将古典哲学与前沿科技结合的创新思维,或许正是北大敢为天下先的底气。
你如何看待30岁当教授的现象?是学术内卷的加剧,还是人才选拔的进步?如果给你王昱洲的同款天赋,你会选择深耕学术还是跨界发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来源:淇方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