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中国技术助推这个东非国家绿色发展——专访中国驻肯尼亚大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0:16 2

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正午60分》报道,4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肯尼亚总统鲁托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至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正午60分》报道,4月2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肯尼亚总统鲁托举行会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双边关系定位提升至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 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这对中肯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中肯双方在绿色能源领域合作潜力如何?特别节目《大国外交》本期推出:《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中国技术助推这个东非国家绿色发展——专访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海燕》。

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郭海燕

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郭大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到新时代中肯命运共同体,这样一个关系定位的提升意味着什么?

郭海燕:应习近平主席邀请,鲁托总统上周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就中肯、中非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鲁托总统还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还访问了福建省。

4月24日,摆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中肯两国国旗(总台中国之声记者马喆 拍摄)

郭海燕:新时代命运共同体是中肯关系的新定位,意味双方战略互信达到了新高度,合作范围、领域、深度将进一步拓展。双方将以此为基础,共同致力于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把中肯关系打造成为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引领中非关系发展和全球南方团结合作。

蒙内铁路,彻底改变肯尼亚国家面貌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蒙内铁路在肯尼亚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用鲁托总统的原话就是“蒙内铁路彻底改变了肯尼亚的国家面貌”。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以蒙内铁路为代表的合作项目,如何通过支持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其他领域的发展?

郭海燕:以蒙内铁路为代表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刷新了非洲铁路建设的新纪录,更成为带动多领域发展的引擎以及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催化剂。

蒙内铁路(图片来源: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网站)

郭海燕:蒙内铁路建成后,肯尼亚货物运输效率显著提高,运输成本大幅降低,货物从蒙巴萨到内罗毕运输时间从几天缩短到一天。众多货物通过蒙内铁路在东非地区实现高效互联互通,加快了东非共同体一体化进程。蒙内铁路每天平均开行货物列车从开通初期2列增加到17列,高峰时期达到30列,兑现了“港口有多少运多少”的承诺,基本杜绝港口货物积压现象。蒙内铁路以及延长线内马铁路贯穿肯尼亚多样的地貌和多个国家公园,是一趟名副其实的旅游列车,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蒙内铁路还开通了出口茶叶专列,促进了肯尼亚茶叶出口增长。铁路沿线酒店、零售商店、工厂、工业和科技园区等商业服务和工业设施,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一批标志性项目为肯尼亚绿色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不久前,鲁托总统表示,中国在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电池等相关技术领域表现出色。肯尼亚可再生能源丰富,中肯双方在绿色能源领域有哪些合作潜力?

郭海燕:肯尼亚政府计划到2030年实现全国100%使用清洁和可负担能源。中方企业通过投资和承建等方式参与当地地热、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加里萨光伏电站、奥卡瑞发电站地热钻井、图尔卡纳湖风电和开山地热电站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已投入运营和有序推进,为当地绿色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肯尼亚加里萨5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资料图)

郭海燕:中国将继续通过项目合作和政策对接,让肯尼亚用得上中国的光伏、储能、电动交通等先进技术;通过融资支持和规模效应降低项目成本,确保肯尼亚用得起这些技术;通过技术培训和运维支持,保障肯尼亚长期用得好各项技术,切实提升肯尼亚可持续发展能力。相信随着中肯绿色能源合作不断深化,两国将为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品牌电动车取得成功不是偶然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去年,肯尼亚的出租车公司采购了多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集中投放当地市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您认为中国车企在肯尼亚乃至非洲市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有哪些呢?

郭海燕:中国品牌电动车在肯尼亚乃至非洲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中国品牌电动车比传统燃油车以及欧美同级别车型具有更高性价比,通过灵活的融资、租赁等模式,大幅降低了购车门槛。中国品牌电动车在底盘耐用性、电池续航、安全性等方面不断优化,使车辆能适应肯尼亚及非洲的气候和路况,在高温、多尘、连续运行环境下依然稳定可靠。中国品牌电动车大都在当地设立销售与服务中心。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中国品牌电动车能源消耗和维护成本可以节省40%以上,大大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行驶在内罗毕街头的中国品牌新能源公交车(图片来源:CGTN)

郭海燕:肯尼亚政府已经把发展新能源汽车纳入国家战略,陆续出台税收减免、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鼓励政策。内罗毕、蒙巴萨等主要城市也在规划建设电动公交示范线和快充网络。这些政策信号将极大激发市场需求,吸引更多中国车企加强同肯尼亚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中国车企将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积累的经验和能力,为中肯绿色发展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也为非洲清洁交通转型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农业技术助力肯尼亚农民增收减贫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中肯之间农业合作也是亮点之一。近年来,中肯双方农业专家在当地推广多项技术,提高了番茄等蔬菜的产量。中国农业技术如何帮助肯尼亚农户增收减贫?

郭海燕:番茄是肯尼亚重要的一种蔬菜作物,对肯尼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前些年因为青枯病的影响,许多种植户不得不放弃番茄生产。2023年9月,南京农业大学和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合作开展了番茄嫁接技术培训。该项合作把肯尼亚青枯病发病率从80%降到10%以下,产量从近乎绝收提高到亩产5000到6000公斤,每亩收入可以增加大约5000元人民币。

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培训肯尼亚农户番茄种植技术(图片来源: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郭海燕:近年来,中方教育和科研机构同肯方开展了大量农业技术合作,开展了玉米、高粱、水稻、 小米、小麦、葡萄和猕猴桃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优质高产示范,筛选出了适宜当地的优质高产作物20多种。特别是菌草引种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吃菌草的奶牛每天产奶量可增加5升左右,经济效益显著。

中国游客赴肯尼亚创历史新高

总台中国之声记者:中国游客对肯尼亚野生动物保护区和国家公园有浓厚的兴趣。您如何看待中肯在旅游业的合作潜力?对赴肯尼亚旅游的中国游客,您有哪些建议?

郭海燕:肯尼亚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八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还有四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肯尼亚六大入境游客来源国之一。根据肯尼亚旅游和野生生物部统计,2024年来肯尼亚的中国游客超过9万人次,同比增长47.4%, 创下历史新高。

肯尼亚马赛马拉国家公园里的宽羚和斑马的大迁徙(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郭海燕:举办“中肯文化和旅游季”也是此次鲁托总统访华的一项重要成果,相关活动将在今年下半年陆续开展。我们相信有关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活跃两国文化和旅游合作。

出国旅游最重要的是确保安全,我们提醒来肯尼亚旅游的同胞事先做好充足准备,了解当地气候、交通、治安等各方面信息,保护好人身和财产安全。当然我们也欢迎肯尼亚的朋友多到中国旅游观光,欣赏中国的名山大川,体验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来源:中国之声)

“直通非洲”

来源:直通非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