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5日,第137届广交会线下展在广州圆满闭幕。本届广交会以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实现了精彩、成功、安全、廉洁的目标,为促进外贸稳量提质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文 于成林 医药经济报
5月5日,第137届广交会线下展在广州圆满闭幕。本届广交会以多项指标刷新历史纪录,实现了精彩、成功、安全、廉洁的目标,为促进外贸稳量提质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全球贸易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其中境外采购商创新高,截至5月4日,共有来自2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89万名境外采购商参会,同比增长17.3%。“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占比64.9%,金砖国家增长24.1%。头部跨国采购企业达376家,创历史新高。现场意向出口成交额达254.4亿美元,同比增长3%;进口展方面,吸引50个国家和地区的736家企业参展,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比67%,众多企业与境内采购商达成合作意向。
近年来,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增加,近期美国关税战又再次搅动全球市场。2025年4月16日,WTO发布《全球贸易展望与统计》报告,在当前形势下,预计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硬币的另一面,第137届广交会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顺利举办,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当“中国市场为何拥有如此强大磁力?”“如何共享中国机会?”成为国际经贸论坛的焦点议题,广交会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与“稳定锚”,以新纪录的参展规模与成交数据,为世界提供了最具说服力的解决方案。
创新产品助力打开全球市场
5月1日,备受业内关注的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如期而至,全球各国在中国的一站式采购继续。本期以“美好生活”为主题,在玩具及孕婴童、时尚、家用纺织品、文具及健康休闲5大板块集中展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创新产品层出不穷,科技含量、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展会现场人山人海,境外客商采购洽谈火热。《医药经济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的展客双方不用过多寒暄,甚至没有展开产品细节,就开始问价下订单,显然采购商在此之前早有准备。
有些展台需要挤进去才看得到展品。因咨询的采购商太多,一些海外采购商等不及展台工作人员一一进行介绍,便自行拿取产品海报,再追着参展商咨询产品价格。“刚刚那人直接定了100个?”在展台内,相关企业工作人员正在确认刚刚交易的“创新网式雾化器”产品订单详情。
在参展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展出产品紧跟市场需求,充分展现人工智能、银发经济、健康保健、中医养生等服务消费新热点和新趋势。例如,这届广交会特设服务机器人展区,集中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中“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吸引了许多参展商、采购商驻足,其在广交会现场通过三维动态模型与模拟操作演示了如何利用AI算法实现截骨手术。
与此同时,更多智能、数字、专业的产品受到境外采购商青睐。其中,高清数字人虚拟解剖台系统就是一类备受采购商关注的产品。山东数字人科技国际销售经理Allan Qi表示:“公司产品基于高精度人体大数据,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现实技术处理,得到可见的、能够调控的虚拟仿真人体模型及3D打印人体标本。经过十余年研发与打磨,公司产品虽然近几年才开始销往海外,但迅速就打开了全球50多个国家市场。”
从医疗器械、保健品、中药到健康养生;从膝关节、颈部、头部等部位关键问题聚焦到全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各个展位人头攒动,在广交会现场,记者深切感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的热情,各方客商汇聚于此,既洽谈合作、拓展商机,又交流互动、广结友谊,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当下,突破产业周期并创新满足市场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课题。博凯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叶楠还表示:“首先公司实现了美国NSF认证、清真认证(Halal认证),在打通国际市场拥有了强有力的资格证明;其次,产品创新方面,公司及时发现市场变化,在全球年轻人逐渐重视保健养生的前提下,开发了剂型更新颖、口感更好的软糖系列,满足了‘休闲化,零食化’的需求,同时还实现了泡腾片、胶囊、片剂、粉剂、滴剂等全品类生产,还针对不同人群的功效需求研发不同类型产品。”
多重挑战下市场韧性尽显
广交会期间,全球贸易正经历美国关税战的冲击。然而,本报记者走访发现,不确定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多数外贸企业展现出早有预期、沉着冷静的姿态。无论是开拓新兴市场、推进产品全球化,还是依托中国制造业的独特优势和中国创新的巨大潜力,这些企业都有着坚实的发展基础和信心。
医药产业作为代表领域之一,2025年一季度表现令人眼前一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周惠表示:“2025年一季度,我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产业韧性。从整体数据来看,医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470.88亿美元,实现0.38%的同比增长,其中出口表现尤为亮眼,出口额266.32亿美元,增长4.39%,进口额204.56亿美元,下降4.42%。我国医药产业在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持续优化。”
即使在关税战等不利影响下,中国外贸产业持续升级,海外市场高端需求也不断扩大,质量和结构都有了稳步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仍然要保持一定的警醒,并积极布局。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中美关税战对医药贸易影响深远,但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积极应对。”周惠建议道,技术创新是应对挑战的核心路径,重点包括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面对医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难题,加强新兴技术平台迭代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
技术含量高,出海意愿强,且具备全球视野与商业落地的能力,这是本次广交会参展企业的共性特点。与此同时,面对美国挑起关税战,多数广交会参展商表示并不特别焦虑,此次关税战整体影响不是很大。
“通过公司多年海外市场探索发现,事件发展往往危中有机,一切皆有可能。比如欧洲市场走出低谷期,开始回暖。”张叶楠表示,一方面,贸易战不是今年才开始的,公司早有预期并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另一方面,美国市场仅是我们全球布局的一部分。非洲、俄罗斯、东南亚、中东等都是公司的主要市场,且潜力空间很大。
Allan对此表示认可:“目前来看公司产品订单量并未受影响。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具有很强的高智能、高科技属性,在当地相关开发不多且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仍然非常有竞争力。对客户来说,特别是当地的医学院校、研发机构,他们只需要买好产品、性价比高的产品,这是我们的优势。”
交流过后,本报记者发现,这些企业自信的底气是基于多元化市场结构以及产品创新优势,也是对未来国际贸易结构变化的深刻理解和深度预判。深耕中医医疗器械领域20多年的中研太和国际业务相关负责人薛永周也回应记者道:“公司深耕中医医疗器械针灸和中医文化产品20余年,海外市场布局涉猎全球大部分国家,关键在于中医药文化在海外传播广泛且中医药疗效在不断获得认可。”
在诸多企业看来,新时代企业出海面对政策合规、文化差异、海外运营、品牌建设等诸多挑战,乃至在海外仍然要面对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想要胜出产品就要有过硬的实力,显然在此前提下,美国关税战仅仅是企业面对的众多挑战之一罢了。
透过“中国第一展”,旺盛的人气和激增的订单折射出中国企业正以创新为突围利器,引领全球消费新趋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庞大需求。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