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种无需依赖传统机顶盒硬件,通过应用软件就能实现IPTV等业务与智能终端设备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的有效方案,软终端很好地解决了多遥控器、多设备切换繁琐等痛点。
近两年,在“便捷看电视”的行业大背景和主基调下,软终端愈发成为一个确定性趋势。
作为一种无需依赖传统机顶盒硬件,通过应用软件就能实现IPTV等业务与智能终端设备深度融合,从而实现“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的有效方案,软终端很好地解决了多遥控器、多设备切换繁琐等痛点。
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软终端既满足着用户对便捷看电视的最本质需求,也是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尤其是2025年以来,随着“双治理”工作进入“巩固、深化、拓展、提升”的关键阶段,以及“一体化电视机试点应用和百万级部署”等目标的确认,软终端替代传统定制机顶盒的进程随之加速,产业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布局。
在此之中,长期专注于国内IPTV/OTT领域,且已经形成面向通信运营商IPTV/OTT业务整体解决方案的成都卓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代表性玩家之一。
据了解,卓影科技推出的IPTV软终端整体解决方案,突破了主流智能终端适配问题,覆盖80%主流电视品牌,同时兼容大部分一体机、投影仪、智能机顶盒等智能终端设备,有力推动着IPTV终端形态的创新变革进程。
近期,围绕IPTV软终端的最新发展趋势,以及软终端接下来对产业的具体影响等话题,流媒体网对话卓影科技副总经理陈峻峰,听他讲述卓影科技的软终端实践,以及对接下来的行业趋势预判。
IPTV软终端正处在“规模化爆发的前夜”
近两年,随着双治理的持续推进,软终端的发展也迎来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
2025年4月8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一体化电视机研究及试点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实现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是治理电视操作复杂的根本之策。
4月22日,CCBN2025开幕式暨主题报告会上,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提到,推动一个遥控器和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规模部署,推动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按照总局规划,今年将实现一体化电视机试点应用和百万级部署。
再叠加用户对“便捷看电视”的强烈诉求以及终端、网络的不断融合趋势,软终端在产业侧的发展也不断加速。
以IPTV软终端为例,陈峻峰就表示,其“正处在规模化爆发的前夜”。
据介绍,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逐步从传统机顶盒(STB)向软终端方案迁移,运营商整体对IPTV软终端的态度积极且战略性强。尤其是在存量用户向智能电视迁移的大背景下,软终端正成为主推方向之一。
电视厂商方面,主流品牌也对软终端保持开放合作态度,但在合作中希望兼顾自身生态利益,因此常在特殊行业定制系统中以SDK集成或系统级适配形式推进。
在陈峻峰看来,软终端不仅可以突破传统IPTV边界,而且它天然就是“IPTV+OTT”融合的最佳载体。
他表示,首先,软终端具备融合的天然土壤。软终端通常是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构建的应用形态,本身就支持OTT内容平台的并存。
其次,IPTV与OTT走向融合是趋势所向。IPTV用户基数大,但粘性较弱,收入增长缓慢;OTT平台疯狂侵蚀大屏时间,占据用户主要视听入口,但用户流量分散。
第三,双方都有融合的强需求——运营商需要OTT的内容活力,OTT需要运营商的大屏渠道和资源。
实际上,一段时间以来,不少运营商已经开始了融合新模式的尝试。
陈峻峰举例称,中国电信天翼高清+欢视通平台融合方案,就以IPTV直播为基础,并在首页引入优酷、芒果TV、腾讯视频的内容推荐;中国移动魔百和“内容汇聚”计划,则推出了“AI聚合推荐”页面,打通自营与OTT内容。
此外,部分OTT厂商也推出了运营商定制版本业务,比如爱奇艺TV版推出与中国联通的合作版本,支持账号权益共享;极光TV也支持运营商入口统一接入。
陈峻峰表示,这些案例都在验证一个逻辑:软终端能把“IPTV+OTT”的“内容融合+体验整合+数据协同”进行真正的落地。
可见,从用户诉求到政策推动,从技术发展到产业尝试,软终端不仅已经成为一个确定性趋势,其发展也已经进入加速度。
助力电视大屏的“轻量化”转型
作为较早洞察到软终端将在大屏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有着多年终端软件技术能力底蕴的行业玩家,卓影科技一直在全力推动IPTV终端形态的创新与变革。
陈峻峰提到,在政策尚不明朗的前期阶段,卓影科技始终秉持“技术先行、稳步跟进”的策略,通过与集团的深入协作,不断完善自身播放器能力和软终端适配能力。
而随着广电总局“双治理”的推进,行业明确了“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电视硬件播放器直录播”等新技术路径,卓影科技也迅速对软终端战略进行升级与重构。
以卓影科技软终端整体解决方案为例,就基于行业深度定制化浏览器与播放器,通过纯软件实现全功能,可运行于大部分Android智能电视,能显著降低硬件迭代成本。
据了解,该方案已在广东、安徽等省份规模化部署,通过行业深度定制化的软终端应用实现跨品牌兼容适配,覆盖海信、海尔、TCL、小米、华为、创维、康佳等主流品牌电视机。在广东电信试点中,完成了上千款电视机型号、64种芯片类型测试,核心指标通过率超过90%,设备兼容性覆盖率达98%。而且经过现网验证,用户反馈良好,系统故障率低于0.3‰。
陈峻峰还表示,卓影科技不止于打造传统意义上的软终端,更进一步推出了“软终端+”产品。
据介绍,这一产品融合了“终端-平台-运营”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且具备几个关键特征:
智能交互升级:结合三模遥控器与星闪技术的智能Dongle,打造新一代家庭交互中枢;
AI场景融合:引入大模型能力,拓展软终端在康养、教育等场景的服务边界;
云平台能力加持:通过公司自研云平台,实现应用云部署与远程管控,为运营商构建可持续的增值能力;
合规运营支撑:全面适配监管政策,助力运营商实现终端可控、行为可管、内容可监管。
总的来说,其核心突破在于,通过“软件定义终端”的理念,将IPTV服务解构为可按需加载的APK应用,打破传统硬件的桎梏,实现主流设备的即插即用。
而基于“软终端+”的产品和技术体系,卓影科技也正引领着电视大屏行业完成从功能堆砌到体验升级的范式转变。
不过,虽然目前IPTV软终端正处在规模化爆发的前夜,但陈峻峰也坦言,它的全面普及仍需跨越技术、生态和商业模式的多重障碍。
比如最直观的,目前仅是在安装、碎片化适配、用户接受度等方面,软终端就面临不少难题。
对于这些痛点,陈峻峰表示,卓影科技基于在软终端、IPTV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技术储备,可以从软终端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业务逻辑、底层研发技术框架上,自上而下地给出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他表示,未来,卓影科技也将继续以技术驱动创新,打造兼具合规、安全、智能的软终端解决方案,全面支撑运营商在电视大屏、家庭场景的数字化转型。
未来3-5年,软终端将成为家庭视听入口的主流形态
由于软终端自带对业务、终端的多维融合属性,也意味着其并不一定仅局限于电视大屏。
陈峻峰就表示,软终端并不是电视专属,它的本质是把传统电视业务能力以“软件+服务”的形态嵌入到各类智能终端中。
“只要这个终端有屏幕、有联网能力、有一定的计算与图形处理能力,它就具备成为‘软终端’的可能。”
他举例称,像是智能投影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卧室电视替代品、便携大屏影院等场景,可以作为IPTV能力边界的第一补位;带屏音箱“看+听”的特性,则特别适合“非专注”场景下的泛内容消费,如儿童节目、短视频、语音点播、生活内容、戏曲内容等。
“所以,IPTV软终端并不是电视的专属,而是覆盖多元家庭场景、整合丰富内容服务的入口之一。”陈峻峰表示。
他进一步指出,未来真正强势的方案,一定是“跨终端统一体验+差异化交互优化+运营商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
他还提到,未来3-5年,软终端将成为家庭视听入口的主流形态。
也正基于此,随着软终端的不断发展,在促使以IPTV为代表的电视大屏业务形态发生变革的同时,势必也会对后续的产业格局产生影响。
就像陈峻峰提到的,IPTV软终端不仅是传统IPTV业务的自然演进成果,更让整个电视业务生态进入到从“硬件驱动”向“软件平台驱动”转型的标志性阶段。
首先,从政策层面看,“双治理”的不断落地推动了软终端在合规、内容、安全等方面的快速规范化,加速了软终端替代传统定制机顶盒的进程。电视一体机、智能投影、带屏智能音箱等多终端形态,将共同构成未来多元化的大屏场景。
其次,技术驱动下的软终端具备了更强的灵活性与创新能力,未来将支持更多元的服务形态——不仅是直播点播,还包括康养、教育、AI交互等泛家庭服务,这会极大拓展IPTV业务的服务边界,也将为运营商打造可持续的To C产品体系提供新动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内容+牌照+硬件绑定”的模式将逐步被打破,产业链将更加开放和扁平。运营商、服务商、内容商、终端厂商之间的协同关系将被重构,具备“平台能力+终端能力+运营能力”三位一体的公司,将在未来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关键的位置。
“所以,我们相信,软终端不仅是一次业务形态的进化,更是一场产业范式的转换。”陈峻峰表示。
“在这个过程中,谁能率先完成平台化、云化、智能化的转型,谁就能在下一轮视听大屏生态竞争中赢得先机。”
来源:流媒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