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评估营商环境做了企业调查,这些指标上海“全球最优”靠的是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0:26 2

摘要:“全球最优”的背后是上海连续多年把“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具体的行动方案已更新升级到8.0版。在业内专家看来,世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涵盖市场准入、公用基础设施服务、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等10个领域,上海在这些方面不断加码探索

世界银行最近发布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以及《2025中国企业调查概括报告》,而从其中的上海企业调查数据结果来看,这座城市有22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全球最优”的背后是上海连续多年把“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具体的行动方案已更新升级到8.0版。在业内专家看来,世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涵盖市场准入、公用基础设施服务、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等10个领域,上海在这些方面不断加码探索,一连串的“首个”“首创”“首部”为“最优”奠定扎实基础。

首次引入企业调查项目

“营商环境”概念来源于世界银行2002年发起的营商环境评价(Doing Business)项目。2023年5月,全新的世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营商环境成熟度(Business Ready)对外公布,围绕三大支柱,即监管框架、为企业和市场提供的相关公共服务,以及在实践中的效率,评价各经济体的营商环境。这一新体系的重大突破之一就是首次引入企业调查项目,企业调查结果将和专家咨询结果一起构成最终评价的数据来源。

作为本次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项目的合作伙伴,普华永道中国按照世界银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2189家中国企业的所有者或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这些样本企业包括14个不同行业的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地域分布覆盖全国六大片区。

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合伙人陈琳告诉记者,世界银行企业调查项目旨在利用一套全球范围内可比的调查工具和方法,了解各经济体私营企业对营商环境的看法,调查结果不仅有助于制定公共政策,进而支持企业成长和效率提升,也为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价提供关键数据。

“从调研对象的数量上看,很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这是世界银行在营商环境评估中,第一次把企业调查融入其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要从企业端采集客观感受,看看政府推出的举措有没有实际效果,”陈琳透露,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的平行项目,企业调查项目也是支柱三效率维度的数据来源,在整个营商环境评估中分值占比约为27%。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经济预测中心、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促进中心负责人袁伟表示,为更好体现政策法规的公开透明、公共服务的全面可及、企业感受的可量化,世行营商环境评估首次在经济体全域范围内开展企业调查。从评估角度来看,此举更加注重从企业的直接反馈,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感受度来反映政策实际落地的成效。

多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去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2024营商环境成熟度评估报告》,首批涵盖50个经济体。普华永道团队注意到,世行企业调查的成熟度计分项目主要关注企业办理相关事项的效率,包括时间、成本、便利度及电子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主观感受等维度。

根据此次发布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中国企业在时间效率方面的调查数据普遍优于首批经济体的中位数,有的数据达到或接近首批经济体的最优值。例如,中国企业获得增值税退税的时间为1周一个星期,达到首批经济体的最优值;中国企业获得电力连接及电子收款到账用时则分别接近首批经济体的最优值。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使用电子支付的成本(占交易的百分比)为0%,达到首批经济体的最优值;中国企业满足进、出口货物合规要求的总成本,则分别优于首批经济体的中位数。而且中国企业通过电子支付方式向客户收付款的占比,以及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报税和缴税的占比均接近首批经济体的最优值。

从上海企业的调查情况看,共有22项指标达到全球最优水平。例如,在供电可靠性方面,企业填报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均为0次;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电子支付费率成本为0;在市场公平竞争方面,世行考察企业更换互联网提供商的感受度,企业该项感受度得分为96.2。

“上海企业对更换互联网提供商的感受度得分96.2,代表着本市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水平在全球范围是最为优秀的,也显示这个公共服务领域的竞争状态在宏观层面是非常健康的,监管体系是有效率的。”在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所所长钟刚看来,上海一直持续推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处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行政性垄断案件,竞争专项执法工作稳步推进。在公平竞争审查监督保障方面,上海制定重点领域的公平竞争审查规则,组织开展“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专项行动,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交叉检查,向社会公布公平竞争审查举报热线。同时,也积极做好执法信息公开工作和合规指引工作,降低企业转换成本。

持续推出示范性改革举措

“世行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涵盖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用基础设施服务、劳动就业、获取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纳税、解决商业纠纷、促进市场竞争、办理破产等10个指标领域,而企业调查则涉及营商环境的59项测评点。”根据袁伟的观察,在这些方面,上海先后推出一系列全国首创性、示范性的改革举措,向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迈进。

例如,在市场准入领域,上海首创企业信息跨部门自动变更、企业登记信息“一处变更”。在公用设施服务领域,创新推出“拿地建站”服务模式,在用地审批时,提前布局电网,依据园区功能定位制定初步供电方案,开关站建在哪儿安排得明明白白,实现土地“带站出让”。在纳税服务领域,制定全国首个行政复议简易程序办法,设立全国首家专门税务审判庭。在解决纠纷领域,上海在全国率先构建全链条临时仲裁制度规则体系,实现涉外海事临时仲裁首案突破等。

“市场竞争公共服务的制度供给体系建设是上海最值得其他地区借鉴的亮点。”钟刚提到,“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带来更高质量的商品、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和更高的收入。上海积极促进提高市场竞争的法规质量,也废止或修订有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标准100多项,浦东新区还出台全国首部公平竞争审查管理措施。”

针对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感受度,他建议,上海应该创新监管机制,在智慧监管的基础上,围绕新业态新领域,促进预防式监管的探索,实现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和最终的统一,也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继续下移、力量下沉到基层“最后一公里”。

来源:文汇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