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觉哉书信与森林工作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0:40 2

摘要:谢觉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人民司法制度奠基者之一。《谢觉哉家书》共收录谢老1919年至1965年之间书信115封,内容涉及子女教育、家庭、家乡事务等,反映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对晚辈的严格要求和教导,对于传播红色家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备受读

谢觉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人民司法制度奠基者之一。《谢觉哉家书》共收录谢老1919年至1965年之间书信115封,内容涉及子女教育、家庭、家乡事务等,反映出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对晚辈的严格要求和教导,对于传播红色家风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备受读者喜爱。值得注意的是,在《谢觉哉家书》所收书信中,与森林工作有关的有11封之多,占到全部书信的十分之一,可见谢觉哉十分重视森林绿化事业。

宣传森林工作重要意义

由于战争年代的损失等原因,目前留存的谢觉哉最早一封有关森林事业的书信作于1955年12月,他在给湖南宁乡工作的侄女婿的信中提到,国家正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要求绿化全国,宅旁、水旁、路旁、荒山均要栽树”。谢觉哉认为,必须解决农村长期依赖木材作为燃料的习惯,我国南方地区长期缺少煤炭,“烧的问题必须解决,从出煤地运煤来,学会烧煤,不然的话,树林就蓄不起来。”在我国工业化刚刚起步时期,谢觉哉具有前瞻性地认识到能源问题,并积极宣传植树造林工作。

1957年3月底至4月初,谢觉哉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宁乡实地调查并走访亲友,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返回北京后,他致信宁乡县委书记李学良,在称赞家乡面貌发生可喜变化的同时,对森林保护提出自己的意见,他说:“但也有使人不快的事,就是森林大不如前了,本来以前有些破坏,现在则更破坏得不成样子。‘风景优美’的不优美了,‘水旱无忧’的有忧了。而且破坏尚没有停止,我看到有的棕树被剥死了,路上看到一个挑棕的都是未成熟的棕;仅存的几棵松树,被劈得只存一点凉帽须子;竹山也大不如前,有的只存几根黄色的竹娘,恐怕今年不会多生春笋;河里尚存木材待运。”并提出几点建议:一、向农民作交代。二、忍受错的后果。三、激发农民对育林、护林的热爱。四、被砍了的地方要有计划地栽种,缺水果的可栽些果树;大量发展油茶桐油等经济林等。此后,他一直关心家乡的森林绿化工作。1960年,谢觉哉为宁乡所作的十首《忆江南宁乡好》词中,有一首提到绿化工作,“宁乡好,勤植又勤培,处处幼林成行列,中间还把杂粮栽,几载就成材。”对家乡的植树造林事业多有褒扬。1961年,他在给宁乡县委书记的信中特别提及:“今春李学良告我:育了800万株树苗,今春移栽了多少?”并随信寄送有关植树的诗、信稿供当地开展工作参考。同年9月,在给宁乡县田沙大队书记谢岳云的信中,谢觉哉说:“有计划地栽树,比自然生长的要好。桐子树、茶子树、棕树……生长虽慢,但长大了收益很大。”

谢觉哉认为森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1957年,他在致宁乡县委书记信中说:“十年可以培养出可用的人,十年却只能培养出欣欣向荣的幼木。云山学校的黄金树三十多年了,现在还不能作梁作栋。”可见,谢觉哉把绿化工作寄希望于下一代。

谢觉哉的主要职务是法治工作,并非专业的农林学家,对于森林重要性的认识源于他早年的农村生活经历,他回忆说:“森林对于农业的作用,在我乡有很多事实可以证明。我从懂事时到离乡40多年,没有见过或听说过那里遭过灾。”除了防治灾害的功能之外,谢觉哉还认为“森林还有使人精神愉快的一面,我童年是在屋前树林下过的,不论雨天雪天,总要到树下玩玩”。“我生长在肖家湾,屋子前屋后都有大树,真好玩!树下可以打滚,树上可以摇风……我都爬熟了,对它很有感情。”他对绿化工作比较好的杭州、南京等地印象深刻,曾赋诗大为赞赏。1962年,他写下《大兴植树之风》的诗。

教育后代保护环境

谢觉哉子女和孙辈众多,很多不在他的身边,他十分关心他们的成长,不时写信教育他们,其中多处提及森林和环境问题。

1957年,他在给时任宁乡县友仁学校教师的干孙女潘云冰的信中说:“一点使我不满意的是,解放中间森林遭到破坏,听说县府已采取措施,你和红领巾们要注意这事,因为这不是件易事,一棵树的长成要在十年以后。”勉励年轻人从事森林事业。

1962年,宁乡县出现滥伐树木的情况,谢觉哉的儿媳和孙子也砍伐了一些树木,因此受到大队的处理,并向谢觉哉反映了这一情况。谢觉哉立即写信严厉地批评这一行为,要求儿媳和孙子一家深刻认识错误,指出这种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政策法令,并要求他们在社员代表大会和社员大会上作出检讨,以后成为育林、护林的模范或先进分子,充分体现出谢觉哉严守纪律与法规的作风。

利用科普类文章宣传森林工作

谢觉哉还利用科普类文章宣传森林工作,1963年,他在给孙子谢金圃的信中,向其介绍《人民日报》上农林学家乐天宇的文章《森林在发展农业中的重大作用》,他写道:“如果失掉了森林的气候调节作用,必然要破坏优越的农业气候,以致使农业收成减少,甚至无法进行农耕。也即是说:没有森林就没有农业,没有好的森林就没有好农业。”

谢觉哉认为森林工作是一件惠及子孙后代、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在给亲友书信中多次提及此项事业的重要意义,惜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谢觉哉的夫人王定国晚年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事业,身体力行,不辞劳苦,到祖国各地了解林业建设情况,并担任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终身名誉会长。她感言道:“只有大家都走上这‘绿色长征’之路,才能真正为子孙后代造福。”因为其突出贡献,2009年,她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中国生态贡献奖“特别奖”,2011年又被授予“终身生态贡献奖”。

随着我国工业化初步实现,一些生态问题不断显现,相关制度和法规不断完善和健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大地呈现出秀美山川的景色,谢觉哉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逐步实现,重读这些书信,我们更加敬佩谢觉哉的前瞻性。

来源:团结报党派e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