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2025“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期间,2025上海空间信息大会金融主题研讨会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及风险管理系列研讨会在沪举办,航天、金融及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机遇与风险管理挑战,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总监石合群
漫天 “星” 光 “箭” 冲九天,平安产险硬核护航中国“航天梦”
近日,在2025“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期间,2025上海空间信息大会金融主题研讨会暨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及风险管理系列研讨会在沪举办,航天、金融及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商中国商业航天发展机遇与风险管理挑战,为航天强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平安产险团体事业群总监石合群出席会议,平安产险重要客户部副总经理保翰璋介绍了公司助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苏东,副总经理章力、彭旭敏陪同参会。
今年是钱学森归国70周年,也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55周年。近十年来,“中国航天日”已成为“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文化,普及科学知识,凝聚航天力量”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航天大会也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专业性、综合性、国际性盛会,被中国科协连续多年列为重要学术会议,吸引国际宇航联合会、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机构支持。
从“一星独唱”到“漫天星光”,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随着中国航天在国际舞台上越发闪耀,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就越加不容忽视。发射前风险、发射风险、在轨运行风险、三者风险,已成为卫星发射企业、火箭制造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风险。
平安产险一直为中国航天发展保驾护航,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30多年来通过独家承保、共保等模式参与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商业航天保险项目,自1992年起累计为400余颗遥感、通信、导航、探测卫星提供风险保障,不断丰富保障内容,提升保障额度,仅2024年已提供73.8亿元风险保障,累计赔付1.1亿元。
作为中国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同样也是未来经济的增长引擎之一,目前中国商业航天已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新研项目多,排期任务多,市场期望高。但与此同时,目前国内商业化航天公司仍处于技术积淀期,相关产品可靠性有待验证,风险不被认同导致承保能力不足,企业客户购买相关保险困难多。市场需要相关保险产品支持,政府政策引导以及补贴必不可少,但同样应考虑市场化竞争,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平安产险充分利用科技保险,深入推进政策指导下的市场化机制创新。平安产险通过国际国内承保能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全球承保能力,加大支持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力度。比如,发挥上海本地再保资源优势,依托上海国际再保中心区位优势,吸引更多国际再保人参与航天保险,并通过多种政策补贴扩大国际再保承保能力支持。平安产险还积极研究扩展新兴承保能力的支持,在原有传统再保人的基础上,有效发挥市场优势,减少市场波动影响,有效增加承保能力。
同时,平安产险积极建立行业数据库实现跨领域数据互通,与行业协会、经纪公司搭建多方对话平台,定期交流互换共识,提升行业风险认知,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跨界技术融合,共建行业标准与生态。此外,平安产险从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创新、新技术新场景下的风险需求分析、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优化三个维度出发,持续创新商业航天产业链风险管理服务体系,以保险创新的硬核实力助力中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
本次航天大会在上海举办,充分利用了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辐射作用,推进国内航天产业链集群协同发展。上海以“五个中心”建设为引领,着力提升空间信息产业能级,打造空间信息产业集群。“上海箭”“上海星”“上海网”的品牌优势,更将有助于上海构建开放融合的产业生态,为航天强国建设和全球空间信息技术发展输出“上海智慧”。平安产险将充分发挥保险科技及上海再保中心的区位承保优势,创新引领、顺势而为,为中国航天梦保驾护航。
转自平安产险头条,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平安产险阿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