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发表的一项基于CABANA研究的新分析表明,在没有心房扩大的房颤患者中,导管消融可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但消融的预后益处随着心房重构的加重而减弱。
近期,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等发表的一项基于CABANA研究的新分析表明,在没有心房扩大的房颤患者中,导管消融可显著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但消融的预后益处随着心房重构的加重而减弱。
作者指出,在心房重构初期进行房颤消融,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一种有效早期节律控制策略。
CABANA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的国际临床研究,共纳入2204例房颤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导管消融组或药物治疗组。其中1130例患者基线时有左心房内径数据(中位数44 mm),导管消融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有570例和560例。
结果显示,在左心房内径最小的患者中,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对于减少主要终点(死亡、致残性中风、严重出血、心脏骤停的复合终点)和总死亡的益处最大,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加,获益显著下降。
在没有左心房扩大(左心房内径≤40 mm)的患者中,与药物治疗组相比,导管消融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降低了70%,总死亡风险降低了91%。而在伴左心房扩大(左心房内径>40 mm)的患者中,导管消融相对于药物治疗不再有明显益处。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