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1年,短剧市场的规模是3.68亿,而到了2024年,短剧的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成了当之无愧的暴利行业。
“霸道总裁爱上我”,“上门赘婿原来是富豪”这些看起来无脑又俗套的剧情,正风靡着当下短剧市场。
在2021年,短剧市场的规模是3.68亿,而到了2024年,短剧的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成了当之无愧的暴利行业。
于是,人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如今的各大社交媒体上到处都是短剧的广告。
如今,短剧成了人们当之无愧的电子榨菜,尽管剧情又土又俗,可是架不住它“爽”啊。
在短剧里,主角的人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后,是一定会反转走向人生巅峰的,所有欺负主角的配角们是一定会被打脸,得到报应的。
这和喜欢营造合家欢结局的传统电视剧相比,短剧的营造的爽感让观众们都大呼过瘾。
毕竟现实中的社畜们,每天被生活折磨的够惨了,对于这些不带脑子的纯爽剧情,接受度很高。
而且短剧时长一集一分钟,适应消费者的碎片化娱乐的要求。竖屏观看的方式,也符合当下人们的习惯,所以短剧的市场发展得很快。
此外,短剧制作的周期也短。在横店到处都是拍摄短剧的剧组,二三十人的团队,7—8天就拍摄完成,加上制作周期,最多一个月,一部短剧就上线发行。
短剧上线后,制作方会在社交媒体上“投流”,就类似于投放广告,观众在刷短视频时,会看到这部剧的部分剧情。
如果被剧情吸引,点击观看链接时,页面就会跳转到某个小程序上,开始收费。一般可以免费看8—12集,在主角即将打脸配角的高光时刻,让观众们开始付费。
平均下来,一集便宜的几毛钱,贵的几块钱。一部短剧火不火,上线3个小时就能看到成绩,几天就能看到回报。
全平台来算,短剧每天充值消费在6000万左右,遇到节假日高峰期充值一天能有一个亿。
去年8月25日上线的短剧《无双》,成本不到50万,8天收入破亿,说一句暴利也不为过。
但也不是每一部短剧都有这样好的成绩。短剧也有亏钱的,真正能赚到钱的只占10%—20%。即使如此,赚到的钱也能覆盖掉损失,于是,短剧行业急剧发展,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
横店到处都是拍摄短剧的剧组,拍摄场地的租金也水涨船高,可在丰厚的回报下,这点上涨的成本也都不算什么了。
短剧的受众也十分广。目前为止,微短剧的观众有5.76亿,占整个网民群体的一半还多。其中,中老人构成了短剧界的半壁江山。
根据QuestMobile2023年底的统计显示,在观看短剧的用户中,光46岁以上人数就占比37.3%。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剧,这个比重还会逐渐上升。
中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也看甜宠剧。比如《闪婚老伴是豪门》的播放量超过5.5亿,一度冲上了全网短剧热度的top1。
除了甜宠,中老年人也关注生活类的短剧,诸如催婚、婆媳关系、父子关系等。
在短剧里,孩子会理解感恩父母的付出,在孩子遇到生活困难时,父母可以轻松帮他们解决。这些都贴合了中老年人的情感需要,是他们心目中的爽剧。
另外,短剧的用户不仅集中在下沉市场,高收入群体也逐渐成为了短剧的观众。这都使得短剧市场变得愈加庞大,并且,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
在短剧中,霸总、赘婿等千篇一律的无脑爽剧充斥着市场,时间长了观众难免审美疲劳。
制作方为了吸引观众,难免会铤而走险,搞点擦边、低俗的情节出来,刺激观众的消费欲。
另外短剧的收费模式后也充满了套路。虽然算下来,短剧每集可能只有几毛几块钱,但是架不住短剧集数多,一不小心几百块就出去了。
而且因为短剧节奏快,人们在刷剧的时候,也不会意识到自己到底看了多少集。
很多平台会悄悄开通自动续费或者免密支付,导致观众不知不觉就把钱付出去了。
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对手机的使用不熟悉,对平台的一些付款的条款规则不敏感。上当后,维权往往要借助孩子的力量,相对困难。
等反应过来去平台申诉时,平台往往不认账,不肯退费,导致他们白白蒙受损失。从长期来看,这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对短剧的发展都很不利。
2024年6月1日,广电下发短剧最严新规——《关于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短剧也开始备案,不符合规范的短剧无法上线。
于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各个制作方只能从质量上开始卷。
原本只要10余万的制作成本的短剧,现在精品现代剧成本达到60—80万元,民国和古装能直接上百万。
同时,霸总、娇妻类的短剧霸屏时代也快过去,现实题材的作品成为主流。
比如《重回永乐大典》就是围绕古籍修复创作的短剧,不仅观感好,艺术价值也高。
而且,短剧也开始上星播出了,去年暑期播放了民国题材短剧《折眉》就在地方卫视频道上映。相信此后,短剧上星播出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不仅播出方式有变,短剧的盈利模式也发生着改变,除了传统的付费模式,免费模式的短剧也悄然兴起。
在免费模式下,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短剧也不会像以往那样粗制滥造,会更多的转向精品化。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都会得到极大的扩充与发展,版权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短剧是否还会如同现在这般,成为暴利行业呢?
但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规范的市场会更有利于短剧的持续发展。让我们也拭目以待,更多更好的短剧播出。
信源
1. 光明网——精品化、规范化,让微短剧走得更长远
2. 人民网——推动微短剧朝精品化方向发展(人民时评)
3. 新京报——“红果短剧”主推免费模式,引领产业变革,精品《重回永乐大典》上线,进入免费时代,短剧趋于精品化
来源:史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