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生活。”摘要:曾经的老北京鬼市,从月黑风高营业至凌晨天亮,来无影去无踪,卖的东西来路不明,疑似市中有“鬼”,故曰“鬼市”。如今的鬼市多在前半夜开市,虽货品也有真假之辨,但随着当下的市场发展逐渐正规化,已然成为了“夜市”的代名词。
北京的东三环从不缺少潮流,如果能在夜幕里趟一趟潘家园鬼市,更是热闹。
曾经的老北京鬼市,从月黑风高营业至凌晨天亮,来无影去无踪,卖的东西来路不明,疑似市中有“鬼”,故曰“鬼市”。如今的鬼市多在前半夜开市,虽货品也有真假之辨,但随着当下的市场发展逐渐正规化,已然成为了“夜市”的代名词。
鬼市,一个曾经让小白听来闻风丧胆,老客逛得津津乐道的名字,如今多了一分市井气,少了一丝神秘感,但逛鬼市的乐趣只增不减。毕竟,精深存闹市,博大在民间。
鬼市中见潮流
京城三大鬼市之首——潘家园鬼市,每周三、五、六在北京CBD向南四公里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开门营业,从早10点到晚23点。但要想逛逛真正的鬼市,还是要在晚上7点之后过来,此时摊主们都摆好了自己的宝贝,逛夜市的宾客也逐渐多了起来,气氛也就上来了。
偌大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分区复杂,有地摊区、大棚区、精品门店,销售的商品也五花八门。文玩珠串、古玩杂项、民间旧货、藏品钱币、书籍报刊……每一种神奇的玩意儿似乎都能在此地找到他们的归宿。相比白天也常驻市场的旧货商品,潮流玩具成为只出现在潘家园鬼市时段里最特别的品类。潮玩,就是当代年轻人的古玩珍宝。
18点30分,潘家园东门的霓虹灯准时亮起,“夜游潘家园”的旁边是“地摊文化”和“潮玩当道”。拉着行李箱的摊贩们如约在摊位摆起了自己的收藏。如今想在潘家园鬼市支一个自己的摊位并不难,提前一天在微信小程序预约,交了押金按时入场就可以。摊位的租金一直在微调,不过体验一下的话也在可接受范围,4月后执行旺季时段,每个摊位根据位置和售卖品类不同,在100-280元不等,其中玩具摊最贵,文创次之。
但想要取得一个心仪的位置有时也并不容易,尤其是潮流玩具品类的摊位总是热门。爱玩潮玩爱逛潮玩展的年轻人们以前能线上卡点秒杀限量款,能线下自带帐篷夜排抢首发,如今又开始比手速在鬼市抢摊位。
卖玩具的摊位主要集中在潘家园旧货市场的西侧,以“大树”为地标环形分布在周围的西地摊、西书刊、北商房等几个区域,卖的商品也是五花八门。
有经典的潮玩盲盒确定款,涵盖泡泡玛特、TOPTOY、52TOYS等多个品牌,但一般会被统称为“泡泡玛特”;有迪士尼玩偶公仔挂件,既有玲娜贝儿、星黛露等热门七宝,也有老板老板娘、熊鸭等老员工;有环球影城的爆米花桶、杯子、徽章;也有DIY手作的捏捏、饰品、萌粒挂链、皮质卡包。
有时下热门的动漫卡牌、球星卡、谷子周边、乌龟对对碰、类jellycat;还有大面积的热门IP周边如chiikawa、三丽鸥、卡皮巴拉、网红熊猫;有经典的日式IP手办景品、日文原版漫画书,还有高达、变形金刚、奥特曼;有各种大小的哪吒敖丙玩具,还有扫码定制的3D打印白模。
年轻人喜欢的潮流,仿佛在这鬼市上都能看得见。不同于商场和品牌连锁店里精心布置的美陈,按IP设计好的动线,定期迭代的新品,在鬼市这类二手市场上,既能看见十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古早商品,也有常规热销售卖款和最新的断货限量款。在这里,无人引导,行家可以尽情淘宝,如果只是出于闲逛,也可以主打一个随心所欲。
没有人能空手走出潘家园,进了潘家园的潮流玩具摊儿也会自带一股潘家园夜市的气质。卖谷子卡牌盲袋的平头老哥脖子上带着文玩大吊坠,手里盘着串儿;冰箱贴摊位的北京老哥一边吃着田老师红烧肉,一边给问询的顾客解释“zei个故宫文创”“内是颐和园儿”;紧挨着的两个labubu毛绒摊位,一边有热情老大哥拉客“正品泡泡玛特”“大件可以发快递,要不明儿白天我给你送家里去”,一边是i人小姐姐不好意思吆喝,没人光顾的摊位上她的男朋友“冒充”了托儿开始询价互动,两个人玩笑间,给有点冷清的摊位增加了温度。
鬼市摆摊儿是个体力活,在潘家园里,比手串和潮玩更热销的,是淀粉肠和锅盔。社交平台,比如小红书也成为摊主们重要的交流平台,从如何抢摊位到什么好卖,从今天我在哪再到对暗号购物有礼物。很多专业摊主每周游走在北京的各大鬼市,日常做代购走线上平台发货。
卖家们让主打“艺术”“小众”“萌二”“炒作”的各类潮流玩具在这里接了地气儿,买家们的光顾更是让“出圈”达到了顶峰。鬼市中会常见一些地地道道的行家,比如有的摊主问着“你摆哪儿了”回“没摆,没抢到摊儿,逛逛”的角色转换;比如有的人虽然自己来,但手机开着视频远程求助,把路过的摊位翻个底朝天;逛的久的话,还会见到背着大葫芦、身上都是串儿的潘家园网红四大天王,看看他们最近又更新了什么好装备。
相对来说,一人淘宝或者直播的高手并不算多,逛鬼市多是结伴而行,有年轻的情侣、闺蜜、兄弟,带小孩的家庭,饭后的中老年居民,虽然鬼市上大多数商品的价格高于闲鱼、千岛等二手交易平台,毕竟“不管价格多少,上来就要对半砍”成了鬼市讲价的潜规则,但很多人愿意为线下的体验冲动消费。
在这里你能看见年轻的小情侣坐在摊位边儿的马路牙子上盘点战利品;挽手逛街的鬓白夫妇一边感慨“真好看的小娃娃,挂在包上要200多”,一边碎碎念“要是带孙女来,她要我就给她买”;小挎包里藏着自己的小泰迪的年轻人,边询价边摸狗头安抚;一米高的小男孩儿指着玩具用北京腔对妈妈说“这些都是小孩子玩儿的,我不要”,然后去隔壁的旺仔刮刮乐摊位花10块钱抽中了15元;一对金发碧眼的外国父子,扫码拿到了哪吒扇子,又因为“天雷滚滚我好怕怕”的bgm被吸引到了卖手办的摊位。
男女通吃,老少皆宜,热热闹闹的鬼市也会有小插曲。有时玩具摊位里会穿插一些传统文玩,相比玩具的潮流感,这类摊儿透露出一种遗世独立的气息。卖琉璃的大叔安静坐在摊位后,分出一盏照商品的台灯,捧读一本蓝色封面的《共治天下》,仿佛热闹是他们的,而他自沉浸于横跨五百年的历史中;卖迪士尼pin的摊位正因为真伪引发激烈争吵“看不明白您出门左拐去眼镜城配眼镜去”,旁边的伯伯捏着mini放大镜,给顾客介绍自己羊脂玉的高白瓷“透亮的跟灯罩儿一样”;有的摊位上一半摆满了“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一半是纯手作捏捏,主打一个新旧通吃。
就像大棚区主营古玩文玩的地摊儿也会零星出现戴假发的coser摊主卖雍和宫手串儿一样,传统文化与时下热门的潮流文化在这里互相渗透,浑然一体。
潘家园市场醒目的标语写着:“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文化圣地”,大树下大棚中的熙熙攘攘,买卖的人声鼎沸,穿梭人群间的英短蓝猫,冰糖葫芦卖家的一句“贵宾两位”,无数细节交织在一起,给每一个平凡的夜晚叠加上对热爱的解读,有关潮流,更有关生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潮玩中有生活
从街头巷尾无处不在的潮玩,到潮流玩具生活化,这种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不仅是潘家园鬼市,潮流玩具、二次元文化已经攻占全国各大地摊夜市,突破商业综合体的限制,成为年轻人真正的文化符号。
有趣的是,潮流玩具最初的主流理念,是艺术是创新是特立独行,是从生活中脱离建立独有的情绪角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IP、玩法、产品的迭代,潮玩不仅成为了一个模糊的泛消费概念,也开始重新回归生活,融入生活,成为当代人乐于选择的生活方式。
潮玩的潮流属性好像成为一种过去时,那个轰轰烈烈收割的潮玩短消费时代已经死了。如今的潮流玩具不再稀有,渗透到衣食住行的各个角落,并逐渐成为当代人的共同记忆。
但对于穿梭鬼市的买卖双方来说,无论是传统的文玩手串,古董钱币,还是潮玩手办,谷子卡牌,都没那么重要。在这里,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就足够了。就像很多摊主喜欢支起的文字牌,路过的看客总会不自觉地把上面的文字读出声:首先你要快乐,其次都是其次。
本文作者:UX,由 编辑
来源:靠谱二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