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大姑姐去世我养外甥20年,如今外甥年薪40万,我买房他给60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6 19:34 2

摘要:"他是我的孩子啊,虽然没有血缘,却胜似亲生。"我手指抚过茶杯边沿,眼里浮现出一丝笑意。

二十年养育,一生相伴

"李阿姨,您怎么舍得给小强六十万呢?"

"他是我的孩子啊,虽然没有血缘,却胜似亲生。"我手指抚过茶杯边沿,眼里浮现出一丝笑意。

我叫张秀芬,今年已经五十有六。

说起我和小强的故事,还得从一九九三年那个雨夜说起。

那年,我刚三十出头,在县城国营纺织厂做挡车工,每月工资八十六块钱,虽不富裕,但在单位分了十六平米的平房,日子也算安稳。

姐姐李桂珍和姐夫在县城开了家小卖部,卖些瓜子花生、汽水冰棍,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那天晚上,窗外雨点拍打玻璃,我刚从厂里下了夜班,正准备煮碗挂面,电话铃突然响起。

"秀芬,你姐...不行了,快来县医院。"姐夫的声音哽咽得几乎听不清。

我放下筷子,冲进雨夜,踩着积水奔向医院。

医院的走廊灯管发出刺眼的白光,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味。

姐姐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整个人瘦得只剩一把骨头。癌症来得太突然,从查出到恶化,仅仅半年时间。

"秀芬..."姐姐艰难地抬起手,"强子就托付给你了..."她的目光落在床边熟睡的三岁小男孩身上。

我紧握姐姐的手,泪水模糊了视线:"姐,别担心,我会照顾好强子。"

那夜,姐姐走了,带着对儿子的不舍与牵挂。

葬礼上,小强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是懵懂地看着大人们哭泣。

"爸爸,妈妈去哪儿了?"他扯着姐夫的衣角问道。

姐夫强忍泪水,蹲下身搂住儿子:"妈妈去很远的地方了,以后你要跟着秀芬阿姨生活。"

那段日子,姐夫整日借酒消愁,照顾不了小强。一个月后,他拿着小卖部卖掉的钱,去了南方打工,此后音讯全无。

亲戚们七嘴八舌起来。

"一个未婚女人,怎么带孩子?"二舅摇着头说。

"工资那么低,自己都吃不饱,哪有余钱养孩子?"三姨插嘴道。

"不如送福利院吧,对孩子也好。"有人提议。

我望着睡梦中的外甥,他眉眼间全是姐姐的影子,心一横:"我来养!姐姐的孩子,我不会送走。"

就这样,我抱着小强回到了自己的单身宿舍。

十六平米的房间,除了一张单人床、一张桌子,就是一个小煤炉。我把单人床给了小强,自己打地铺睡在小方桌旁。

那几年,真是苦中作乐。

白天我去上班,把小强送到厂办幼儿园。傍晚下班后,赶紧去接他回家。为了多挣些钱,我常常加夜班,那时厂里一个小时补贴五毛钱,一个月下来能多得二十来块钱。

小强很懂事,从不吵闹。记得有次我加班到深夜,回到家发现他蜷缩在床上发高烧,却一声不吭,怕影响我休息。

"傻孩子,不舒服要说啊!"我背着他跑了三里地到医院,那晚我在病床前守了一宿,看着药水一滴滴落下,眼泪也一滴滴砸在地上。

"阿姨,不哭。"小强伸出小手,轻轻擦去我脸上的泪水,"强子不疼。"

那一刻,我知道,这辈子我认定了这个孩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强上了小学,我们的生活刚有些起色,却遇上了九十年代末的国企改革。

纺织厂效益不好,大批工人下岗,我也在其中。四十岁出头的年纪,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学问,到哪儿去找工作呢?

下岗那天,我捧着两千块钱的遣散费,站在纺织厂的大门口,第一次感到了惶恐。

"秀芬,你别怕。"同是下岗的王大姐拍拍我的肩膀,"咱们可以摆摊,卖早点。"

就这样,我和王大姐合伙做起了早点生意。

每天凌晨三点,我起床和面、蒸包子、煮稀饭,五点不到就推着小车到街口摆摊。小强那时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七岁的孩子比同龄人懂事得多,天不亮就起来帮我摆碗筷、算账。

"阿姨,这位大爷要一碗豆浆、两个包子,一共一块五。"小强奶声奶气地张罗着,引得顾客们直夸:"这孩子真乖巧。"

小车上放着一台老式收音机,每天循环播放着邓麗君的《甜蜜蜜》。那段日子虽然辛苦,但看着小强健康成长,我心里比蜜还甜。

那时候,镇上的红娘王阿姨常来我摊上吃早点,看我独自抚养孩子不容易,总想给我介绍对象。

"秀芬啊,李师傅家条件不错,孩子也大了,你考虑考虑?"

"刘会计前两年丧偶,为人老实,也愿意接受你带着孩子。"

我总是笑着摇头:"王阿姨,我现在只想把小强拉扯大,别的不急。"

其实,来提亲的不乏条件不错的男人,但多数人都隐晦地表示:"孩子可以送回他爸那儿......"每当这时,我就斩钉截铁地回绝。

王阿姨急了:"秀芬啊,你这不是耽误自己吗?都四十出头了,再不找,以后更难了。"

我笑笑:"我有小强,不耽误。"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强从调皮的小学生变成了内向的中学生。青春期的他开始因为没有父母而自卑,有次家长会,他甚至不让我去。

"为什么?"我问他。

"同学们都是爸爸妈妈去,我...我不一样。"他低着头,声音几乎听不见。

那一刻,我心如刀割。

当晚,我翻出一个旧箱子,找出姐姐当年留下的一只玉镯子。那是姐姐出嫁时娘家陪送的,临终前特意嘱咐给我留着,说将来给小强娶媳妇用。

我把镯子放在小强的书桌上:"这是你妈妈留给你的,她很爱你,只是走得太早了。"

小强拿起玉镯,眼眶瞬间红了。他第一次开口叫我:"妈......"

那一晚,十五岁的小强趴在我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第二天一早,当我推着小车准备出门时,发现小强已经把一切准备妥当,还煮好了一锅稀饭。

"今天我和您一起去。"他说。

从那以后,小强变得更加懂事,学习也更加刻苦。初中毕业,他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入了县重点高中。

高中三年,他住校,每周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会帮我干些重活,修理漏水的屋顶,换掉老化的电线。

我心疼他,总说:"学习要紧,家里的事我能应付。"

他却说:"阿姨,您一个人拉扯我这么多年,我得帮您分担。"

供小强上大学是最艰难的时候。

二〇〇八年,他考上了省城的重点大学,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一年就要上万元。我的小摊每月收入不过七八百,根本不够。

"不如复读吧,明年争取考上公费的师范。"我小心翼翼地提议。

小强摇摇头:"阿姨,我想学计算机,将来好找工作。您别担心,我会申请助学贷款,还可以做家教补贴生活费。"

最终,我狠下心卖掉了姐姐的玉镯,凑齐了第一年的学费。同时,我又做起了小区的清洁工,每天凌晨三点起床扫街,天亮后赶回摆早点摊,晚上还接些缝补活计。

县城里人都认识我,叫我"拼命三郎"。

有次,镇上开了家电脑培训班,我攒了两个月的钱去报名学习。店主看我年纪大了,好心劝道:"大姐,您这岁数学电脑,怕是吃力啊。"

我憨厚地笑笑:"我侄子学计算机,我想了解一下他学的是啥。"

就这样,我挤出时间,一点一点学会了开机、打字、上网。虽然进度慢得像蜗牛,但我乐在其中。

小强大学期间,我们通过网络聊天软件联系。每次视频,我都刻意坐在亮堂的地方,怕他看出我的疲惫。

有次,他问我:"阿姨,您看起来瘦了,是不是工作太辛苦?"

我连忙否认:"哪有,是你阿姨年纪大了,皮肤松弛了。"

电脑那头,小强沉默了一会儿,突然说:"阿姨,等我毕业工作了,一定让您过上好日子。"

我鼻子一酸,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

二〇一二年,小强大学毕业,去了深圳一家科技公司。开始他常打电话,后来工作忙了,联系渐少。

我理解他,年轻人事业为重,我也不想打扰他,只在春节盼他回家。

这几年,我搬进了县城郊区一间地下室,十几平米,潮湿阴暗,但租金便宜,一个月只要三百块钱。我省吃俭用攒钱,想着给自己养老买个小房子,可积蓄始终不够。

有时晚上躺在床上,想起小强小时候软软地依偎在我怀里的样子,不禁莞尔。时光太快,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小男孩已经是职场精英,而我,也从壮年变成了老年。

二〇二二年冬天,我的膝盖开始疼痛,起初以为是气候变化引起的,没太在意。后来疼得连路都走不稳,才去乡医院看了。

"张阿姨,您这是风湿性关节炎,要长期治疗。"年轻医生看着检查单说。

我暗自盘算着药钱,决定先拖着,毕竟小强马上要回来过年了,钱得省着给他准备些好菜。我舍不得告诉他我生病的事,怕他担心。

谁知他回乡探亲,一眼就看出我走路不便,硬拉我去县医院做了全面检查。

看到病历单,他红了眼眶:"阿姨,您怎么不早说?您这膝盖都退化严重了!"

那天晚上,小强主动张罗着做饭。看着他在厨房忙碌的背影,我恍惚看到了当年那个帮我摆摊的小男孩。

饭桌上,小强突然说:"阿姨,您知道我现在一年能挣多少钱吗?"

我摇摇头。在我的概念里,年轻人刚工作能有三五万年薪就不错了。

"四十万。"他轻描淡写地说。

我手一抖,差点摔了碗:"多、多少?"

"四十万。"他笑着重复,"我在深圳做人工智能开发,去年升任项目经理了。"

我一时说不出话来,心里既为他骄傲,又感到一丝距离。四十万啊,那是什么概念?我一辈子可能都挣不到这个数。

"阿姨,我想买套房子送您。"他突然说。

我连忙摆手:"不用不用,我这把年纪了,住哪都行。"

"我不在身边,至少要让您住得舒适安全。"他坚持道,"您看中哪套房子,我出六十万给您买。"

"太多了!"我惊讶得合不拢嘴,"小区里二手房五六十万就能买到了。"

"那不够好。"他认真地说,"我想给您买套新小区的电梯房,一楼二楼的,以后腿脚不便也方便出行。"

我推辞再三,他却说:"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这二十年,您把青春都给了我,现在该我回报您了。"

说着,他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来,里面赫然是姐姐当年的那只玉镯。

"大学第一年,您瞒着我卖了姑妈的镯子给我交学费。毕业后我第一件事,就是找遍了县城的旧货市场,花了十倍的价钱把它赎回来。"

我一下子泪如雨下。

"阿姨,不,应该叫您...妈。"小强单膝跪地,将玉镯郑重地戴在我的手腕上,"这些年,您为我付出那么多,我却没能好好陪在您身边。以后,我一定常回来看您。"

玉镯冰凉的触感让我想起了姐姐,仿佛她也在天上看着我们母子俩。

如今,我住进了新房,窗明几净,阳光透过大大的落地窗洒进来,照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小区里有健身步道,我每天早上去走走,膝盖也好了许多。

小强调到了省城工作,虽然离县城还有两小时车程,但每个月都会回来看我。他还教我用智能手机,我们常视频聊天,有时我会傻乎乎地问些新鲜事物,他总是耐心地解释。

邻居们都羡慕我:"张阿姨真有福气,养的外甥比亲儿子还孝顺呢!"

我只是笑笑:"缘分啊,缘分。"

每当夜深人静,我独坐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星星,总会想起那个雨夜,姐姐临终前的嘱托。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初那个三岁的孩子,如今已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而我,从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

人生啊,就像是一场接力赛。姐姐走了,把爱的接力棒交到我手上,我又将它传递给了小强。虽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二十年的养育之情,已经让我们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前几天,小强带了个姑娘回来,羞涩地介绍说是女朋友。看着他们年轻幸福的笑脸,我突然明白,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爱的付出与回报,生命的传递与延续。

我笑着拿出姐姐的玉镯,轻轻戴在了女孩手上:"好好珍惜,这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姐姐,你在天上看到了吗?你的儿子,我们的儿子,长大了。

来源:怀旧的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