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聽·評述|医疗信息泄露顽疾难除?“谁收集谁负责”不能只是口号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3:41 2

摘要:山东孕妇产检后遭月子中心精准推销,明星病历被医护人员随意曝光,产妇信息以50元一条被贩卖……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再次暴露出医疗信息泄露的严重性。尽管《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明确“谁收集谁负责”原则,但现实中,患者隐私仍在“裸奔”。要根治这一顽疾,不能仅靠患者自我保护

山东孕妇产检后遭月子中心精准推销,明星病历被医护人员随意曝光,产妇信息以50元一条被贩卖……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再次暴露出医疗信息泄露的严重性。尽管《个人信息保护法》已明确“谁收集谁负责”原则,但现实中,患者隐私仍在“裸奔”。要根治这一顽疾,不能仅靠患者自我保护,而需从制度、技术、监管和惩戒等方面“刮骨疗毒”。

法律不能“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现行法律对医疗信息泄露的处罚仍显宽松。例如,贩卖患者信息的医护人员可能仅被行政处罚,而涉事医院往往以“临时工行为”搪塞,最终不了了之。相比之下,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对数据泄露的罚款可达全球营业额的4%,而国内类似案例的追责却常流于形式。法律必须提高违法成本,让医疗机构真正感到“肉疼”,才能倒逼其重视数据安全。

技术防护不能“形同虚设”。许多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权限管理松散,医护人员可随意查看非分管患者信息,甚至导出数据。更讽刺的是,某些医院一面强调“信息安全”,一面却使用老旧系统,连基本的访问日志都无法追溯。区块链、动态脱敏、AI异常行为监测等技术早已成熟,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投入真金白银去落实。

监管不能“纸上谈兵”。卫健部门对医疗数据安全的检查往往流于“看台账、听汇报”,而非真正渗透测试。例如,若能像“黑客”一样模拟攻击医院数据库,或随机抽查医护人员电脑,必能发现更多漏洞。此外,医疗数据的共享涉及医院、医保、第三方合作机构等多个环节,监管必须覆盖全链条,而非仅聚焦医院本身。

患者维权不能“孤军奋战”。目前,患者遭遇信息泄露后,往往面临举证难、维权成本高的问题。即便胜诉,赔偿也常是象征性的几千元,与侵权者的获利不成正比。应借鉴消费者权益保护模式,推动集体诉讼和惩罚性赔偿,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可建立“医疗数据泄露救助基金”,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持。

医疗数据安全是底线,不是选择题。患者去医院求医,交出的不仅是病历,更是信任。若连最基本的隐私都无法保障,何谈医患互信?治理医疗信息泄露,不能总让患者“自我保护”,而要让数据收集者真正担起责任。唯有法律长牙、技术筑墙、监管亮剑,才能终结医疗数据的“黑色生意”。(供稿:艾华 新媒体观察员)

编者按:时代在变,声音多元。从2025年5月1日起,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正式推出《读听·评述》栏目,以深度观察、多维解读和理性评述,记录社会变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观点纷杂的时代。我们期待以专业视角梳理现象背后的逻辑,以开放姿态聆听不同群体的声音,以建设性态度探讨发展路径。《读听·评述》将融合文字、音频、数据与互动技术,打造兼具思想性和传播力的内容产品,让思考更有价值,让讨论更具建设性。

时代向前,我们与您同行,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

来源:读听视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