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基从教材相较价值投资更重技术分析的思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3:49 2

摘要:无意中翻阅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的官方教材,被其中一个学习框架所震惊:技术分析等炒股技巧被列为“重点掌握”,而价值投资相关的基本面分析,仅归入“掌握”之列。

无意中翻阅2025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的官方教材,被其中一个学习框架所震惊:技术分析等炒股技巧被列为“重点掌握”,而价值投资相关的基本面分析,仅归入“掌握”之列。

(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教材)

作为教材要照顾入门者的学习曲线,应试导向,无可厚非。但当技术图形被强调、企业研究被弱化时,它所传达的不仅是知识点优先级,更可能是在塑造整个行业的认知方向——将市场视为一个靠“看图说话”获利的场所。这不仅荒谬,更值得警惕。

教材中,K线图、MACD指标、趋势线等被重点讲解,而企业的护城河、自由现金流、估值体系却寥寥数笔。这种知识结构极易让初学者误以为,市场是个靠“金叉死叉”发家的赌场,而不是价值发现的生态系统。然而,穿越周期、实现长期复利增长的,从来都不是靠炒概念、赌题材的人。真正积累财富的方式,是以企业为载体、以时间为朋友。

以沃伦·巴菲特为例,其通过长期持有苹果、可口可乐等优质企业,实现了跨越周期的丰厚回报。截至202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初至今股价上涨17%,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却下跌5%(①)。

再看伯克希尔副董事长特德·韦施勒,他在30年内将7万美元的个人退休账户增长至2.69亿美元,年均收益达22%——这正是复利与长期主义的胜利(②)。

在中国,李录管理的喜马拉雅资本长期布局比亚迪、招商银行等优质公司,仅比亚迪一项投资,十余年内累计涨幅超10倍(③)。

相反,美国学者布拉德·巴伯与特伦斯·奥德恩在研究中指出,交易越频繁,回报越低,频繁交易者的年化收益率往往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④)

真正靠投资变富的,不是“图形大师”,而是企业的耐心股东。福布斯榜上的“炒股致富者”屈指可数,而通过企业成长与价值重估而悄然致富的人,则在寂静中积累财富。

从官方考试的角度讲,强调技术分析的“可操作性”和“上手快”也许有它的道理——毕竟这是一本应试教材。但我们不能忽视其背后更深远的影响:

(一)导致市场参与者追求短线博弈。它在无形中误导从业者,把股市看作一个“图形预测”的赌场,而非企业价值发现的市场。图1体现A股市场的散户比例超过50%;

图表1A股投资者结构变化(2023Q2) 来源:华西证券研究所

(二)贬低了传统理性投资的合理性。它加剧市场短期化心态,让真正做研究、看财报、拜访公司的人,变得不合时宜。

(三)错误的炒作导向恰恰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当大多数人都去追逐“图形信号”、“五日均线死叉金叉”,而忽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自由现金流和护城河时,价值投资者反而更容易以合理价格买入优秀公司。要知道,越少人做价值投资,价值投资越容易成功。

中国资本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投资者结构和成熟市场存在显著差距。但我国市场必定会向着健康理性的方向发展。理性投资,才是中国资本市场真正的未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文件如春雷般接连落地,也是证明:《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2020年)剑指“空壳炒作”,呼唤“真金白银”的盈利能力(⑤);“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培育长期机构投资者,促进市场稳定健康发展”(⑥)。

这些政策如同北斗星,为迷雾中的投资者指明方向:唯有深耕企业价值,方能与国运共振。而作为投资者,应当及早拥抱康庄大道,走向未来。

参考资料与脚注

晨星研究报告:2025年巴菲特回报分析

Barber & Odean (2009), The Behavior of Individual Investors

彭博:李录投资比亚迪报道

中证登:2023年度投资者行为分析报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原文

“十四五”规划纲要原文

来源:否极泰董宝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