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CDE官网公示,齐鲁制药BCMA/GPRC5D/CD3三抗QLS4131获批临床,适应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据悉,该药于2024年7月首次获批临床,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
文 张洁莹 整理 医药经济报
1.齐鲁制药2款新药获批临床
日前,CDE官网公示,齐鲁制药BCMA/GPRC5D/CD3三抗QLS4131获批临床,适应症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据悉,该药于2024年7月首次获批临床,拟用于多发性骨髓瘤。
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12条BCMA/GPRC5D/CD3三抗管线在研(仅统计积极状态),5款已启动临床试验,分别来自天广实/康源博创(MBS314)、信达(IBI3003)、齐鲁(QLS4131)、先声(SIM0500)和强生(JNJ-79635322)。
此外,该公司的注射用QLS5132于近日首次获批临床,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2.基因编辑疗法攻坚晚期胃肠道癌
近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科研团队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全球首例运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人体临床试验取得阶段性成功。该疗法通过改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使CISH基因失活,从而更精准地识别和攻击癌细胞。
2020年5月12日-2022年9月16日,共有22名参与者入组本次临床试验(其中一名患者由于首次尝试未能成功培养出TIL而被重复入组一次)。其中10名为女性,11名为男性,有1名患者为亚洲人,其余为白人。
在接受治疗的12名患者中,有6人(50%)在第28天时病情稳定;其中4人(33%)在第56天时仍维持病情稳定。一名年轻的患者患有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的结直肠癌,并且对PD-1/CTLA-4免疫治疗无效,但在本研究中获得了完全缓解,并持续至今,超过21个月。
安全性方面,所有12名接受治疗的患者(100%)均出现了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其中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包括,由于预处理性淋巴细胞清除化疗方案或白细胞介素-2(IL-2)预期作用引起的血液学不良反应(12人,100%),疲劳(4人,占33%)和食欲减退(3人,占25%)。
在研究期间的死亡病例中,10名患者的死亡原因归因于所研究的基础疾病(即转移性胃肠道癌)及其并发症,另有1名患者死于感染(5级脓毒血症),没有患者出现严重(3级及以上)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神经毒性事件。
图片来源:柳叶刀杂志官网
3.福泰制药终止AAV基因疗法研究
近日,福泰制药表示,将停止使用腺相关病毒(AAV)作为基因治疗载体的研究。公司发言人指出,尽管不再使用AAV,仍坚定地致力于细胞和基因疗法,并将继续推进其现有项目,例如用于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的Casgev,以及用于1型糖尿病的zimislecel。据悉,此举可能影响福泰与至少两家生物科技初创公司的合作:AAV设计公司Affinia Therapeutics和使用AAV的tRNA疗法公司Tevard Biosciences。
AAV是一种常用于递送基因疗法的病毒载体。福泰制药这一决定并非孤例。近年来,包括百健、辉瑞、罗氏和武田在内的几家大型制药公司都削减了AAV基因疗法的研究。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