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的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上,天翼云宣布了一系列新动向:通过全面升级“息壤”平台、构建国产化全产业链闭环,以及多元生态合作,让“息壤”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从而让广大用户能像使用水电般“即开即用”。
大国竞争中,谁率先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谁就能在产业变革中占得先机。
文|牛慧
编|赵艳秋
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的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上,天翼云宣布了一系列新动向:通过全面升级“息壤”平台、构建国产化全产业链闭环,以及多元生态合作,让“息壤”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从而让广大用户能像使用水电般“即开即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历次产业变革表明,当技术升维为基础设施时,将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如今在大国竞争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化,成为新的角逐焦点。
传统AI开发曾是企业的一场“重资产豪赌”:搭建算力、定制模型、整合工具链,这让大多数企业望而却步。而如今,天翼云正在尝试打破这一个格局。当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智能化的门槛将低如“拧开水龙头”。
当天,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出席了鹏城-天翼云算力网实验室成立仪式,这一战略合作将加速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转化。中国电信副总经理唐珂则在致辞中强调,以息壤为核心,将“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构建为五位一体的智算服务体系。企业无需关心底层技术架构,能够按需取用。
峰会现场座无虚席,来自千行百业的代表见证了这一关键性跨越: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的变革,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智能化发展范式,未来,智能将触手可及。
01
第一科技“息壤”
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
当更多AI应用呼之欲出时,广大政企尤其是中小企业市场,需要更低的门槛,来拥抱人工智能技术。这其实在呼唤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化
历次产业革命的本质,都是“革命性技术”深度融入社会生产体系,进而发展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过程。电力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人工智能也将同样如此。
为了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化,天翼云对“息壤”平台进行全面升级,涉及平台架构、国产化根技术、AI应用生态三个方面。业界观察,此前,息壤是天翼云的算力调度平台,而这次升级则以息壤为核心,实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化。
“传统上,用户开发一个AI应用,要先找云资源,再在上面部署数据库、中间件等,然后治理自己的数据,选择适用的模型算法,开发应用。”一位行业人士分析。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还面临的一大痛点是工具种类繁多,不同用途的工具又互相割裂,导致70%以上的工作量都耗费在工程化上。
而息壤升级之后,在平台架构方面,推出了Triless架构,它借鉴了云原生的Severless概念,使息壤提供的算力服务与资源无关,平台服务与框架无关,应用开发服务与工具无关。新架构的背后则是多种自研技术形成的支撑能力:
在算力资源方面,息壤已实现多方、跨域、异构算力的接入,自建与调度智算算力规模达到62EFlops,可根据用户应用场景需求,如时延、性能、成本,自动匹配合适的节点,供用户选择,实现“连起来、调起来、用起来”。
息壤自研的异构训推框架,对模型和代码进行适配和转化,让用户不再纠结于AI框架的选择,实现“一次开发、多框架运行”的框架无关体验。通过技术攻坚,息壤已完成120多个优质模型的国产算力深度适配。
息壤对AI开发全流程工具链进行抽象封装,提供可编排、预集成的流水线服务,为用户提供开箱即用的AI开发环境。
伴随息壤的基础设施化,现在企业用户在天翼云上,只要通过一个入口,选择自己的场景应用和业务量,平台就能自动化提供一系列服务:匹配算力资源,部署相应的中间件、数据库,用户再进一步选择模型,进行应用开发和发布,这极大地降低了用户应用AI部署的门槛,提升了效率。
而伴随中国电信各地人工智能应用建设项目,反哺更多的场景应用,天翼云息壤平台能够为更多场景提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服务,从而实现AI在政企市场的普惠和普及化。
在国产化根技术方面,天翼云正在从基础软件技术攻坚,走向基础软硬件一体研发,从关键技术自主可控,走向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天翼云在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多项突破:基础软件层面,天翼云CTyunOS系统通过国家安全可靠测评,很多客户对此非常关注,它为国产技术提供了新选择;TeleDB数据库完成升级,在国际TPC基准测试中位居全球第二,为客户提供“开箱即用”的数据库国产化替代方案。
在基础硬件端,元器件级的国产化服务器样机已研发完成,即将量产。自研紫金DPU4.0,在网络存储加速、虚拟化卸载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已在国产化万卡集群中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软硬件创新成果,都不是为了”单打独斗“,而是为整体提升云计算性能与用户体验而来。在天翼云构建的国内首个国产万卡智算集群中,基于这些核心技术的突破,构建了“国产化算力-云服务-大模型”完整生态链。
在应用生态方面,天翼云发布第二代AI云电脑,天翼云在云电脑市场上,用户规模和竞争力已连续3年蝉联第一。第二代AI云电脑以DeepSeek为牵引,全面升级AI应用中心,用户无需换电脑,可以零门槛享受各类AI服务。
与此同时,智能体是今年AI应用热点。针对政务云、科研教育、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天翼云研发政务办公、科研教育、研发效能、标书助手四款智能体。业界注意到,这些智能体都选择了目前政企市场上有广泛需求,且痛点明显,并能够打造闭环的场景。
如招投标智能体,能提炼分散在上百页招标文件中的招标要点、评分项、加分项、扣分项,并按照标书写作顺序生成文件,还能对最终的标书进行稽查,解决了传统标书形成过程中的各类痛点,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实现了效率飞升。
02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的数字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设施化,也离不开生态的协同共建。在智能云生态大会期间,天翼云与众多伙伴的合作签约和发布成为焦点。
近几年,鹏城实验室研发了超大规模AI计算平台“鹏城云脑”,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双方发挥天翼云在产业应用优势与鹏城实验室基础研究能力,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在国产算力、社区共建等领域开展合作,推动国产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论坛现场,鹏城实验室不仅与天翼云共同成立“鹏城—天翼云算力网实验室”,还与国机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机集团旗下国机数科与天翼云也达成战略合作,鹏城实验室与国机集团,基于天翼云智算云底座,共建鹏程国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应用中心,推动机械工业智能化转型和国产化技术落地。
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启动了央企“AI+”专项行动,紧扣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方向,天翼云联合多家央国企,启动“央国企AI+”智能领航先锋计划,全力助推央国企数智化转型。
作为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企业,中国交建积极响应并参与了该计划。今年2月,中国交建已发布央企首个土木建筑行业大模型 ——“蓝翼”。天翼云助力其顺利问世,提供智算等关键支撑。双方后续将深化合作,推动AI在中国交建全产业链的海量场景中落地。
同时,为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建设,天翼云联合中国信通院发起 “息壤算力互联互通及调度管理服务计划”,发布《城市算力互联网实践指南(2025)》。
在智能云合作论坛大会上,由天翼云牵头,联合14家头部企业及科研机构发起的魔乐社区Modelers理事会正式成立。作为天翼云发起的开发者社区,魔乐社区已汇聚8000多家大模型及应用。理事会将通过社区平台,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攻克重大挑战,加速国产AI术的创新与落地应用,促进生态繁荣。
此外,天翼云与金凤实验室、瑞云科技、硅基流动、每日互动等伙伴,围绕AI与生物医疗、AI赋能视听产业,以及大模型推理优化、可信数据空间构建等当下备受关注的议题展开探讨,并举行智能云企业项目签约、天翼云互信共创伙伴授牌、天翼云合作共赢伙伴授牌等重磅仪式。
03
支撑行业落地大模型需求
一位参加智能云生态大会的地方数据局负责人告诉数智前线,当地“12345政务热线”正在接入大模型升级改造,后续将研发一网通办便民场景。他们选择了天翼云作为合作伙伴,因为“天翼云动作快,有案例”。
事实上,国产开源大模型DeepSeek问世后,掀起了各行业AI变革的热潮。天翼云迅速将智算产品体系接入该模型,成为国内首家落地DeepSeek模型全栈国产化推理服务的运营商级云平台,并在第一时间响应央国企、政务、医疗等领域的急迫需求,从示范性场景迈向落地深水区。
在央国企领域,中国石化携手天翼云,在国产化算力上部署全尺寸DeepSeek-R1,成为首批在进口与国产化算力双环境下,完成验证测试的央企。中国建科作为城乡建设科技 “国家队”,通过天翼云完成DeepSeek私有化部署,上线中国建科AI助手。在建筑物资物流领域,天翼云与中铁物资集团,基于“铁建云链”平台,开发了智能体服务平台,上线面向供应商的DeepSeek智能助手,实现客户服务智能化升级。
在政务领域,天翼云协助东莞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部署DeepSeek-R1大模型,与东莞“城市大脑”深度集成,赋能交通、应急等领域。后续,“粤政易”平台将接入该模型,为12345政务热线等业务注入AI能力。
在医疗领域,北京协和医院在天翼云息壤平台助力下,研发的“协和智枢”综合智能体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面对各行业对大模型提出的急迫需求,天翼云推出了集国产算力、国产模型和国产云服务于一身的“息壤智算一体机”,满足政务、医疗、金融、科研等的部署应用。
2025年被业界认为是大模型规模化应用的关键之年,AI技术正逐步进入价值深水区。在2025智能云生态大会·智能云合作论坛期间,天翼云宣布全面升级息壤,构建国产化全产业链闭环,并发起一系列战略合作、项目签约及伙伴授牌,目标是成为基础设施支柱,加速千行百业规模化落地人工智能的进程。
正如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所言:云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电信服务数字中国建设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升的重要基础。天翼云正以国家云的责任担当,携手产业链伙伴,以“息壤”为纽带,提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化服务,让算力如水、智能如电,为千行百业铺设智能化转型的基石。
来源:数智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