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是国家疾控局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6月山西省太原、临汾、晋城3个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破除难点堵点,先后派出专职疾控监督员229名,兼职疾控监督员948名,督
导读:浏览行业最新资讯,看看你错过了哪些近期要闻?
一、山西省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是国家疾控局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的重要举措,自2024年6月山西省太原、临汾、晋城3个市开展试点工作以来,持续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破除难点堵点,先后派出专职疾控监督员229名,兼职疾控监督员948名,督查巡查113所公立医院、141所社会办医院、271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累计提出传染病防控问题建议1100余个,形成“分类派驻、一揽子推进”工作模式,工作成效初步显现。
一是疾控监督员选派机制初步形成。各市突出问题导向,结合疾控监督员职责定位,针对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采取“多对一”“一对一”“多对多”和“区域网格化”派驻方式,做到专业力量直达基层、疾控工作网格监管。专职疾控监督员充分发挥“指导员”作用,帮助医疗机构构建起比较完善的传染病诊断监测、预警上报、分析研判、应急处置的管理网络。
二是疾控监督员办公室作用凸显。各级疾控机构成立的疾控监督员办公室在监督员选派培训、技术支持、管理考评等方面持续发力,为疾控监督员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发挥“传输纽带”的重要作用,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重要政策依据。以疾控监督员管理员办公室为中心的“市级统筹-区县联动-机构落实”的三级管理框架初步形成,有效促进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在疫情处置、监测预警、培训演练等方面紧密合作、迅速响应、医防协同体系高效运转。
三是医疗机构疾病防控意识显著增强。在疾控监督员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持续规范、信息上报更加高效,试点市传染病报告时间由3.30小时缩短到2.83小时,二级以上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率平均下降2.2个百分点,传染病报告率和预警处置及时率持续提高,医防融合工作有序进展。
新闻来源:山西省疾控局
争上游有话要说:
疾控监督员办公室并非完全独立的新设机构,而是依托疾控机构原有架构增设的职能模块,它的设立是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监督员办公室作为枢纽平台,可实时对接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监测数据,破解传染病报告延迟、漏报等梗阻问题。智能化监管工具应用也能为疾控监督员的日常工作减负增效。争上游科技创新研发的疾控监督员综合管理云平台是疾控监督员开展线上监督、动态评估、风险研判的信息化工具,以信息化手段提高疾控监督员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化自查、报告、处置能力。云平台围绕疾控监督员工作职责及重点进行功能设置,整合疫情报告、医疗废物处理、智慧监测等多种板块接口,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帮助有关部门对疾控监督员、医疗机构、专家等业务开展情况进行有效管控。入驻医疗卫生机构的疾控监督员可以利用平台对医疗机构开展疾控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进行上传下达,保证报告的时效性。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平台定期查看和审核疾控监督员的工作记录、报告和统计数据等,并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统计功能,对疾控监督员工作进行量化分析和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调整和优化疾控策略,提高试点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可实现医疗机构自查评价,监管机构(疾控管理人员)督导评价、专家线上评估/指导的协作机制,并形成“发现问题到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不断完善疾控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目前,疾控监督员综合管理云平台已经在在重庆市、山西临汾市等地区开展信息化试点。
二、《健康常在》第146期——以“智”促治精准管控,“数据要素+”赋能医废处置
2025年4月25日,由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与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开办的《健康常在》专栏播出以“智”促治精准管控,“数据要素+”赋能医废处置专题,介绍常州市医疗废物处置平台的搭建情况。
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置综合监管是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旦管理不善引发传染病疫情,将会对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巨大威胁。为此,常州市卫健部门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试点优势,通过“数据要素+”创新模式,实现全市重点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综合监管的数字化转型。
常州三院住院部十三病区收治的都是呼吸与危重症科的患者。每天,护士将收回的医疗废物分类分类投放至处置室,再由保洁人员分类收集,并用医用捆扎带进行“鹅颈式”封扎。值得注意的是,在捆扎带上设有相应的二维码,回收人员到达相应病区的固定回收点后,分别扫描科室码、扎带码及交接码,实现医疗废物回收定人、定岗、定责,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据了解,常州三院医疗废物日产量在七百公斤左右。过去,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出库采用人工秤重的方式,登记、汇总形成台账,效率低、数据汇总校对不精确,也无法对产生、收集、运输、处置实施动态的全过程监管。2020年,常州三院引入医疗废物管理系统,并依托4辆具备信息功能、带秤重功能的转运车,通过物联网技术,在收集转运的同时,将医疗废物的重量、时间、地点、责任人等信息实时上传云端,全程可监管、源头可追溯。
常州三院信息科科长秦涛表示:“尤其像我们传染病医院,对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要求可能更高。目前可以实现整个医院医疗废弃物的出库、追溯,包括整个闭环管理,我们的数据也会传给卫健委的医疗监管平台。”
目前,常州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大型社区服务中心及第三方处置单位已接入平台,平台实时汇聚医疗废物数据并进行处置,依托云端的算力实现动态分析。
新闻来源:健康常州
争上游有话要说:
目前我国医废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像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建成智能医废追溯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监管,但部分县级机构仍依赖简易地磅和人工记录,暂存点标准化建设滞后。智能医废发展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区域差异和技术落地难题仍需重点关注,各地需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与跨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向高效化、标准化方向升级。医疗废物处置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是提升管理效能的关键支撑,争上游科技重点研发搭建了医疗废物追溯管理系统,系统包括针对医疗机构研发的医疗废物院内追溯系统,可实现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从产生、收集、暂存、出库的交接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针对医废处置机构研发的医废处置公司追溯系统,帮助处置公司实现医疗废物从医疗机构暂存点收取、运输、焚毁的信息化管理;以及针对监管部门研发的卫生、生态监管平台,可实现卫生、生态监管部门对区域内的医疗废物处置进行智慧化监督管理。
来源:卫生健康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