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利好满天飞,但看懂这一点,才能人间清醒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4:13 2

摘要: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 青城桢楠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美经济就像李煜的《相见欢》,难分难解,难解难分。

经过系列博弈后,中美要谈谈。

5月6日,BP报道,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将于本周晚些时候前往瑞士,参加由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主持的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启动两国之间的谈判。

(图源:pixabay)

5月7日一大早的重磅新闻,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确认何立峰副总理将于5月9日—12日访问瑞士,作为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将在访问瑞士期间,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长贝森特举行会谈。

答记者问中提出,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无论是打还是谈,中方维护自身发展利益的决心不会改变,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经贸秩序的立场和目标不会改变。

顺便提醒对方不要继续搞胁迫讹诈,既在安慰,也在提醒各与美谈判的经济体,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谈判要注意尺度。至于我们,不会牺牲原则立场、牺牲国际公平正义去寻求达成任何协议。不管谈判结果,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坚定不移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坚定不移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这个方向不会变

市场受到鼓励,根据FX168的数据,周三亚市早盘,金价暴跌50美元,亚市盘初,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直线拉升逾100个基点,升破7.2关口;美元指数跳涨近40点,纳指期货周三亚市早盘涨幅扩大至1%。

最近,毛衣战对两国影响已经显现。美国经济近期数据不好,中国的经济表现也在同步走弱。

我们在上周六的檀几条里分析,制造业PMI全面下滑。原因是在抢出口之后,订单青黄不接,而内需提振速度较慢,不足以弥补出口订单的缺口。

5月6日,财新公布了4月份服务业的PMI数据,4月财新中国通用服务业经营活动指数(服务业PMI)录得50.7,低于3月1.2个百分点。

50.7尽管还在扩张区间,已是七个月来最低,情况不容乐观,

财新在报告中写道,服务业之所以走弱,主要在于关税作用下,新接业务量增速放缓。

报告中还提到,目前企业的乐观程度下滑至2020 年 2月后的最低点,用工数量也在继续下降。成本上涨,服务业却不得不继续卷价格,保持竞争力。

小阳春没了?楼市重新滑落

制造业、服务业PMI下滑的同时,楼市也在滑坡。现在对楼市的关注度非常低,对经济却异常重要。

5月1日中指研究院的数据,4月份,百城二手住宅均价为13892元/平方米,环比跌幅扩大至0.69%,同比下跌7.23%。

4月份,没有一座城市的二手房价环比上涨,全军覆没。

自从2021年楼市调整以来,中国楼市已从新房、二手房两分天下,演变为二手房一家独大。据克而瑞的数据,从成交面积来看,截至2025年一季度,二手房成交面积已经占到三分之二左右。

二手房主导楼市,意味着中国楼市的景气度表述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二手房活跃,楼市才景气,二手房冷却,楼市即暗淡。

2025年一季度之所以出现小阳春,本质上是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几个热门城市出现二手房结构性景气。现在这几个地方的二手房活跃度开始下降,楼市需要加快刺激。

5月6日,据城市财经公众号援引各地统计数据,4月,主要城市二手房网签或成交情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环比下滑。上海、杭州、北京三个发动机最为严重,环比下滑幅度均在20%附近。

我们多次强调,2021年之后,但凡楼市疲软,二手房挂牌量一定高企,是最直观的楼市信号。

据中指研究院的文章,当前核心城市二手房市场挂牌量再度高企,“以价换量”仍是市场主流。根据公众号潜龙勿用之房产笔记5月1日的文章,头部中介内网数据显示,上海的挂牌量重新回到历史高位。

大摩近期的调研印证了楼市供需关系的失衡,大摩研报写道,4月份的调查显示,业主出售房屋的意向正变得更加迫切

潜在房屋卖家中,高达43%的受访者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出售房产,相比2024年12月提高了11%。有10% 的人已经挂牌出售,比12 月增加了1%。

关于出售价格,房东的心态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当前43%的房东愿意亏损出售,坚持以高于售价的价格出手的卖家,还剩下21%。

2024年12月,这一数字是26%。

(图源:pixabay)

需求方面,大摩反映,受关税影响,越来越多居民考虑推迟买房计划,相比于2024年51%的购房意向人群,2025年4月,考虑未来买房的受访者,还剩49%。

据大摩反馈,当前有45%的受访者预计房价会下跌,越是低级别城市,情绪越悲观。

4月底惊现核心城市土地流拍

2025年一季度,久违的地王一度成为热门话题。不少人看到地王频出,开始幻想楼市重现往日荣光。

不到一个月,镜花破碎。据克而瑞4月29日的报告,2025年4月,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同比下降23%,一二线同比均由正转负,分别同比回落73%和14%。

土地溢价率方面,连续4个月走高之后,4月出现回落。据克而瑞统计,2025年4月重点城市的土地溢价率从3月份的16.3%,跌落至4月份的9.9%,重新回到10%以内。

最让人意外的当数4月底深圳一块“黄金”地皮突然撤拍。4月30日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原定于4月30日拍卖的深圳宝安中心区南街坊地块(A002-0060宗地),在开拍前48小时突然宣布撤拍。

深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根据委托人通知,中止上述宗地的出让程序。

为何开拍前48小时中止官方没有给出原因,一些媒体披露了出来。

财新4月29日的报道写道,从多名深圳房企投拓人士处获悉,截至竞买申请期结束,尚无一家企业报名参拍。主管部门担心流拍影响市场信心,临时取消了交易。

按照流程,从地块挂牌开始,意向企业需要在4月28日之前,缴纳足额保证金。

根据4月20日深圳给出的出让公告,深圳宝安这一地块的起拍价格为86.27亿元,按照(最低)20%的保证金比例,想要参与竞购,参与者必须缴纳超过17亿保证金。

眼下房地产企业资金流捉襟见肘,以精打细算为主,17亿不是小数目,如果对后续开发没有十足的把握,不敢贸然出手。

刚好,这块地比较“特殊”。

(图源:pixabay)

据悉,深圳本次撤拍的地块,有50%的非住宅比例。如此高的非住宅面积,让房企望而生畏。

据财新的报道,多名深圳房企投拓人士分析称,这宗地块定价不菲,房企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其中商业与酒店建面占比约为总建面的50%,非住宅比例过大,整体测算下来,地块难有利润空间。此外,当前大宗交易市场上的待售资产大幅打折,短期内酒店和商业两类业态变现难度很大,未来销售回款速度恐大受影响。

土地市场信心越是不足,就越需要政府发力收储。

近期,高盛在研报中给出了一个惊人的数字。2024年,地方融资平台在土地市场中的份额创出新高,其中,土地出让金占比为50%,土地成交面积的占比为70%。

地方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专项债。据国海证券测算,按照当前土地市场以及专项债的发放情况,2025年可能有1万亿专项债资金,借由地方收储,进入土地市场。

1万亿意味着什么?

国海证券根据近5年的土地成交楼面价估算,相当于1亿~2亿平方米土地,约合10%到20%的2024年新房销售面积。

政府如此高程度地参与土地市场,好的方面是,可以借此托住楼市,化解各方风险,但很可能导致价格扭曲,资产价格被高估或者低估。

2021年之前,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中国楼市面粉贵过面包,描绘了中国楼市资产价格的传导过程。

房企拿地,相当于面粉涨价,面包提价,从面粉传导到面包,越涨越高。

如今,买方和卖方的身份合而为一,市场之手让位于政府之手,房企的原始参与感越来越弱,自然就无法像以前一样,重新点燃资产价格。

也许我们不能奢求更多,既要化解风险,又想把资产价格保持在适度合理水平。这世界上,从来没有既要又要,只有优中选优,只有保持平衡。

高盛在研报中说,截至2024年底,地方生地储备达 64 亿平方米,是新开工面积的 8.7 倍。这些土地当前不可能贸然入市,但未来呢?

全都拿来用作公租房、廉租房,未免太多。

4月24日,一个很不起眼,但很重要的新闻,让收储进入新阶段。

据中证网消息,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信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及200亿元存量房收储基金协议。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华发集团和中国信达计划在存量资产收购盘活、国企改革发展、不良资产经营管理、新质生产力发展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合作,实现产融结合,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专营不良资产的四大AMC公司和地方国企携手加入存量商品房收储,是本轮地产周期的第一次。

AMC的介入会让收储更市场化,但AMC的参与,证明当前楼市仍然以化解风险为主,且风险还远没有彻底出清。

大户型热度,成为星星之火

2024年底以来,整个楼市最旺,也是资产价格最坚挺的地方,就是140平米及以上的大户型。

克而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的大面积户型成交占比创出新高。

大户型不仅有量,还能有价。

据克而瑞统计,上海、深圳、杭州2025年一季度的热销二手住宅,多集中在140平方米以上大面积段,成交套数环比多在10%以上,价格涨幅则在10%以内。

克而瑞认为,这些高端住宅正呈现出“越涨越买”的特征,尽显资产荒时代的增值保值特性。

克而瑞的统计数据结合大摩调研,让当前楼市图像更加清晰。

大摩在最新的调研中发现,当前有明确购房需求的人群,多以资产配置和资产升值为目的。只有高端住宅能稳住价格,具有升值保值的能力,而有明确购买意愿的人,又集中在高端住宅。

形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闭环。这个闭环打破了中国楼市二三十年以来一直的连通器效应,让楼市出现价格孤岛。

如此割裂的市场,看似匪夷所思,但仔细想想,又理所当然。经济增速放缓,各条赛道上都出现了价格孤岛。同样卖金饰,老铺黄金越贵卖得越好,同样卖公仔,泡泡玛特溢价几倍,甚至几十倍人们还要抢。

说消费不行,但山姆、胖东来这些不便宜、没那么有性价比的购物场景,人满为患。

对于房地产来说,随着住房拥有率到达峰值,随着保障房、公租房越来越多,资产底部的住宅价格受到冲击。反倒是稀缺的品质住宅,能够向上独立生长。

(图源:pixabay)

想明白了这一点,再看4月25日的重要会议,会别有一番滋味。

4月25日,重要会议指出,要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优化存量商品房收购政策,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第一次意识到,涉及资产价格的只有“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这几个字。原因很简单,因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保留了星星之火,才要加大供给。

最朴素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当需大于求的时候,价格往往是坚挺的,上涨的。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稳住资产价格应该是普涨,其实,顶层设计的初衷,有可能就是分别涨,就是高端的涨。

无论楼市还是股市,所谓稳住资产价格,也许就是部分上涨,其他不涨。

5月7日早上,还有一则重要消息,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降准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并降低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

降准又降息,力度在预期之中。

大家要关注对高科技、涉农和小微企业的呵护,在消费方面重要性仅次于房地产的汽车、服务消费也很亮眼。房地产希望能够平稳运行,毕竟,国人的主要资产就是房地产,主要的财产性收入,也来自于房地产。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工作室视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