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俄难下,被遗忘的海兰泡东江六十四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1 10:34 2

摘要: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的阿穆尔州,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译为喜讯),距离黑河市非常近,坐船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如流水,冲刷着过往的痕迹;如今这里全都是金发蓝眼睛的白种人,满大街的俄文广告牌丝毫没有一点中国元素,不禁让人触目伤怀,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叫

与黑龙江省隔江相望的阿穆尔州,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译为喜讯),距离黑河市非常近,坐船只需要十几分钟。时间如流水,冲刷着过往的痕迹;如今这里全都是金发蓝眼睛的白种人,满大街的俄文广告牌丝毫没有一点中国元素,不禁让人触目伤怀,一百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叫“海兰泡”的中国村庄!

19世纪中叶,野心勃勃的沙俄对土地有着狂热的需求,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英法联军击败后,只能放弃西进的想法将扩张重心转向日薄西山的清朝。其核心目标是获取黑龙江流域的控制权,打通太平洋出海口。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攻。1858年,英法联军逼近天津,咸丰帝被迫调东北驻军入关,东北边疆因八旗驻军锐减、柳条边封禁政策松弛防务空虚,沙俄趁火打劫以武力胁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条约规定将黑龙江以北的6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划分俄国,但清朝保留对海兰泡和东江六十四屯的原住民(包含汉人、满人、达斡尔人约3.5万人)的管理权,形成了主权属俄,治权属中的特殊管理地带,这种划分显然无法满足贪婪的俄国人,对此耿耿于怀。

1900年,义和团运动蔓延至东北,焚毁教堂、破坏中东铁路。沙俄以“保护侨民和铁路”为由,调集17万军队分六路大举入侵东北。

7月14日,俄军船队在瑷珲江面遭清军炮击,双方爆发武装冲突(史称“黑龙江事件”)早有预谋的俄军在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宣称“华人藏匿武器威胁安全”,于7月16日下令全城搜捕中国人。军警与哥萨克骑兵挨家挨户抓人,将居民集中至精奇里江边的木材厂,夜间对反抗者实施杀戮。

约3500名海兰泡居民被驱往黑龙江边,哥萨克骑兵以刺刀逼迫其跳入湍急江水中,随后开枪扫射。幸存者王顺福回忆:“江水齐腰深时,子弹就从背后打来了……江面上全是浮尸,月光照在血水上,红得像火。”7月16日至21日,俄军分三批将剩余居民押至江边,用斧头、刺刀砍杀,或将辫子捆绑成串推入江中。日本间谍石光真清目击后记载:“这是阿穆尔河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屠杀。这场屠杀造成海兰泡居民约5000人遇害,仅有80余人侥幸逃生。江面浮尸数月不绝,腥味弥漫数里。

7月17日至21日,沙俄又以“清剿义和团”为名,分兵进攻六十四屯。屯长姚福升组织抵抗,但不敌俄军炮火。俄军将居民驱入房屋纵火焚烧,或驱赶至江边集体枪杀。达斡尔族妇女李凤兰躲在草垛中目睹:“他们抢走铁锅,连墙上的玉米都不放过,最后一把火烧光整个屯子。

”结果约2500-5000人遇害,六十四屯化为焦土,仅有少数人乘瑷珲水师船只逃生。六十四屯居民的土地、房产、店铺全部被沙俄掠夺,经济损失高达150万银元。屠杀后,俄军以海兰泡为进攻前沿,沿黑龙江南下攻占瑷珲、黑河屯,焚毁瑷珲古城,屠杀数千军民。至1900年底,东北全境被俄军占领。

屠杀事件经英国《泰晤士报》、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后,国际社会强烈谴责沙俄暴行。俄方却狡辩称“华人参与义和团袭击”,将屠杀归咎于“暴民骚乱失控”,仅象征性将两名军官关禁闭三个月。

清政府虽向沙俄提出抗议,但受八国联军侵华牵制,自顾不暇被迫于1902年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承认沙俄对东北的占领。1924年中苏协定虽废止旧约,但未解决领土争议,海兰泡、东江六十四屯最终被苏联并入阿穆尔州。黑河的江边,有一座不起眼的纪念碑,碑身刻着"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遇难同胞永垂不朽"。每年七月,总有人来此献上一束野花,或是摆上几个玉米饼。一位姓陈的老人告诉我,他的太爷爷曾是六十四屯的猎户,当年躲进深山才逃过一劫,"太爷爷临终前说,江对岸的土地里埋着咱家的祖坟,还有他年轻时打的那张熊皮。"说着,老人望向江面,对岸的俄罗斯城市高楼林立,与这边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现在江上架起了大桥,可有些东西,永远隔在了江那边。

来源:时光之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