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6V0A4基因功能获得性突变致肾小管碱中毒机制被首次揭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4:37 3

摘要:4月29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内科王彬教授团队在百年老牌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发表了题为“A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ATP6V0A4 drives primary d

4月29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内科王彬教授团队在百年老牌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发表了题为“A gain-of-function mutation in ATP6V0A4 drives primary distal renal tubular alkalosis with enhanced V-ATPase activity”的论文。该论文首次报道了ATP6V0A4基因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的肾小管碱中毒病例。研究揭示了ATP6V0A4功能获得性突变导致发病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基于突变体结构的虚拟筛选发现了靶向突变体的小分子抑制剂。本研究的第一作者为中大医院肾脏内科彭思琪博士和伍倩倩博士,本研究的通讯作者为中大医院肾脏内科王彬教授、张晓良教授和刘必成教授。


作者团队世界上首先报道了一个原发性肾小管碱中毒家系案例,该家系中父亲和儿子均表现为低血氯代谢性碱中毒、酸性尿、低钾血症和尿钾排泄增多的家系,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该家系中选出ATP6V0A4 c.1534G>T(p.Val512Leu)杂合突变,该突变符合家系共分离,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该研究通过结合遗传学变异分析、生物信息预测、临床组织样本和体外功能实验交互验证,世界上首次证实患者携带的ATP6V0A4 p.V512L突变为功能获得性突变,并通过基于突变体结构的虚拟筛选首次发现靶向V512L-a4突变体的一款新型抑制剂,为临床靶向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理论依据。(编辑王倩 校对刘敏 编审程守勤)


来源:东南大学中大医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