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牧牛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7 14:37 2

摘要:范曾(1938年7月5日-),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书画巨匠、当代大儒。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文史两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中国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顾问和交流大使,北

《牧牛图》

范曾(1938年7月5日-),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中国书画巨匠、当代大儒。现为南开大学终身教授、文史两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名誉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多元文化特别顾问,中国网中华文化国际传播顾问和交流大使,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国防大学、南通大学等15所高校的讲席或终身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荣获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意大利共和国大将军勋章、国际奥委会主席奖杯、多次荣誉纳税模范称号、民盟杰出盟员称号、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此藏品为梁先生收藏)

范曾以其对于简笔泼墨人物绘画复兴与开拓所做的贡献,成为当代中国简笔泼墨人物绘画艺术的一位重要代表。范曾简笔泼墨人物绘画具有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于工笔、写意两科均有精研,范曾的简笔泼墨人物艺术已经超出绘画本身,在文化层面上有更多的价值承载。

范曾的人物画题材,主要集中在历史人物和现代名人,尤其是在历史圣贤的形象塑造上独树一帜。数十年来,范曾以他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将线描与泼墨相结合,为中国画开辟了一片波澜壮阔、气象宏大的水墨人物画世界。

范曾的毕业作品《文姬归汉图》是一幅工笔巨构,线条极富表现力;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中国古代服饰资料》绘图工作时,编绘服饰同时,临摹了大量传世杰作,诸如《货郎图》《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清明上河图》等,在白描上痛下苦功。写意方面,范曾尚延续蒋兆和的绘画风格,如 《韩非子像》《荀子像》。

范曾的即兴泼墨风格体现在1980年所作的 《灵运歌啸图》《载歌行》两幅人物画,他以粗放纵逸之笔勾勒,前者描绘谢灵运怡然自得、放浪于形骸之外的姿态,后者将粗笔勾勒于浅淡设色相结合,刻画一人酒后挑壶,手舞足蹈的愉悦瞬间。

这幅牧牛图,其牛以没骨法绘成,墨气较活,只用浓墨勾出角、嘴、眼、蹄、尾等部位,孩童身体先用简洁干脆的墨线勾出,再设单色,颜色明亮清爽,一实一虚,一浓一淡,加强了整体气氛的传达和技法的对比。这幅画虽没有松石等背景,但仍然可以感受到牧童游戏于自然田园的快乐和趣味。这种不画之画、不写之写正是这幅画的魅力所在。虽尺幅不大,用墨不多,春暖大地的气息却扑面而来。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牧牛图》所展现的田园生活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应忘记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

《牧牛图》中的牧童和牛,代表了勤劳和朴实的精神。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它鼓励人们勤奋工作,脚踏实地,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做贡献 。

《牧牛图》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这种向往转化为对健康、和谐、可持续生活方式的追求。这幅作品提醒人们,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的乐趣 。

《牧牛图》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作,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在现代社会,这幅作品不仅是艺术欣赏的对象,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了解和欣赏这幅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

范曾的《牧牛图》在现代社会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它倡导和谐的自然观、勤劳朴实的精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意义和启示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来源:天道酬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