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投资的风云变幻中,风向的转变往往藏在细节里。曾几何时,在投资聚会上透露自己钟情贵金属,难免被投来异样目光——那时人们总把这类投资者和堆满发电机、囤着罐头的生存主义者划等号。
在投资的风云变幻中,风向的转变往往藏在细节里。曾几何时,在投资聚会上透露自己钟情贵金属,难免被投来异样目光——那时人们总把这类投资者和堆满发电机、囤着罐头的生存主义者划等号。
但如今,贵金属投资早已褪去“小众”标签,成为精明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拼图。自2023年初以来,黄金价格以美元计价狂飙近60%,跑赢全球各大股指,而更令人瞩目的是,白银正上演一场惊艳的逆袭,从被冷落的角落,大步迈向投资舞台的中央。
在贵金属的世界里,白银一直有着复杂的“江湖地位”。黄金投资者常常觉得白银的拥趸有些“另类”,交易员们更是用“穷人的黄金”“魔鬼的金属”这样的绰号称呼它。
这些称呼背后,是白银过往并不顺遂的投资表现:长期低迷的收益,加上如同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价格,让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也坐实了它高风险投资标的的名声。
然而,过去一年,白银彻底改写了自己的故事。它不仅跟上了黄金上涨的步伐,在过去五年的时间跨度里,甚至交出了比黄金更亮眼的成绩单。曾经无人问津的小众资产,正凭借实打实的市场表现,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
从本质来看,白银和黄金有着诸多共通之处:同样稀有珍贵,同样拥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几千年来都被人类用来制作精美的珠宝、铸造货币,天生就是良好的价值储存工具。
每当市场风云变幻,投资者人心惶惶时,白银和黄金一样,凭借“避险资产”的特质,成为资金的避风港。而且,和黄金一样,白银在地壳中的储量有限,这也让它具备了抵御通胀的天然优势。近期,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物价上涨的影响,白银打破常规,逆势上扬,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韧性。
尽管白银和黄金同属贵金属,但在真实的市场中,它们的价格走势并非亦步亦趋。矿产供应的差异、工业需求的不同,就像一双无形的手,不断调节着银与金的价格关系。
回顾历史,这种价格博弈充满了戏剧性:在20世纪70年代,用30到40盎司白银就能换到1盎司黄金;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攀升到了90盎司左右。
对于投机者来说,白银曾是一把“双刃剑”。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工业需求陷入低迷,白银价格愈发依赖市场情绪和交易员的操作,与黄金价格的联动性变得极强。那段时间,押注白银几乎等同于以更高杠杆押注黄金,这种特性深受对冲基金喜爱,因为通过保证金贷款,他们能利用白银获取更高的收益。
然而,到了2010年代末,这种看似稳固的关系突然崩塌,白银价格暴跌,让不少将宝全押在它身上的交易员损失惨重,也让更多人对白银投资心生畏惧。
如今,白银正迎来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各国央行多年来持续增持黄金储备,而俄罗斯也传出即将购入白银的消息,释放出强烈的市场信号。自2021年以来,个人投资者用于购买大宗商品的白银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首次出现净流入,资金流向正在悄然改变。
今年,纽约的交易员们因担忧进口商品关税,疯狂抢购伦敦金库的黄金,而他们对白银的热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跨洋的价格差甚至促使他们不惜通过商业航班运输金条,只为抓住投资机遇。
白银市场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受矿产生产和回收利用的影响,白银的年供应量不增反降;与此同时,工业需求却呈现爆发式增长,涨幅超过50%。
这其中,太阳能电池板产业功不可没。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生产的关键原材料,白银的需求量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而水涨船高。
中国作为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生产国,对白银的进口量也大幅增加。由于采矿行业产能扩张需要时间,短期内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为白银价格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投资者对避险资产的需求有增无减。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资产储备方式,寻找不受单一经济体影响的价值存储途径。当加密货币还在争议中前行时,白银正凭借自身独特的优势,成为越来越多投资者的新选择。
对于那些长期坚守的白银爱好者来说,等待多年的春天终于来临;而对于广大投资者而言,白银这座投资宝库,正等待着更多人去挖掘其中的价值。在贵金属投资的新赛道上,白银的逆袭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
文本来源 @《经济学人·商论》 的内容
来源:奇葩综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