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的表现格外强势,截至4月28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已超过30%,距离阶段性高点一步之遥(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有风险)。
2025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的表现格外强势,截至4月28日,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已超过30%,距离阶段性高点一步之遥(指数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投资有风险)。
(数据来源:Wind;统计周期:2025.1.2-2025.4.28)
创新药今年为何强势?
医药行业整体受关税冲击较小。与其它行业板块相比,医药有着两个显著的特点:
1、刚需。医药行业的需求相对坚实,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未来市场空间或将被进一步打开,所以即使外部受不可抗力需求萎缩,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也足以提供支撑。
(数据来源:Wind;统计周期:1953-2024)
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逐年加速,截至2024年已经达到了15.6%,而根据国际社会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7%时,就已触及人口老龄化。
2、出海。我国医药领域的出海,多为知识产权出海,也就是通过BD(商务合作)、NewCo(成立新公司)等方式出海,受到的冲击较小。
其次,AI利好催化。
AI应用端的加速发展,尤其是Deepseek的破圈,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会的生产效率,比如创新药在研发时,通过使用人工智能,在靶点发现、分子设计、虚拟筛选等等环节,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进而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企业盈利能力。
最后,政策松绑。
医药领域其实也属于“新质生产力”的一员,所以也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比如创新药板块,医保谈判降价幅度从早期70%收窄至30%,《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也明确了创新药定价保护机制,政策风向从“控费”转向了“促新”。
后续医药怎么看?
对于未来的行业发展和医药投资,华安科技联盟之一的桑翔宇看好创新药和AI医疗。2025年一季报显示,他管理的华安医药生物布局了较高比例的港股创新药龙头企业,他认为:
第一,创新药仍处于产业加速向上的周期,今年也有强基本面的兑现支撑。在既往ADC、PD1/VEGF等技术爆发之后,TCE、ProTac等新技术已经看到萌芽开花;同时,创新药从可预期的BD潮走向盈利潮,以往大家对创新药的疑虑是研究壁垒高、企业没盈利,因此不敢投,但随着未来企业的收入高增速带动利润的快速提升,就进入了投资者可理解的范畴内。
第二,AI医疗有望成为2025的年度投资主题,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AI医疗的底座能力强、具备先发优势和互联网化的运维能力。目前,国内AI医疗已发展出三种商业模式,分别为AI+制药、AI+ Biotech和AI+医疗。
总之,医药行业2025年有望迎来向上的复苏机遇,而在诸多子行业中,创新药、AI医疗,因为有政策、新技术等的加持,或许有望成为新的“黑马”,可借助华安科技联盟中的相关产品进行布局。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
来源:华安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