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剪纸、核雕、蛋雕、内画等非遗项目集中亮相,琉璃、漆器、葫芦烙画等匠心好物琳琅满目。钟书阁冰箱贴、蒲松龄纪念馆文创等20余项特色产品,与济南、滨州等8地市13项旅游商品共同构建“非遗+”消费场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打造文旅新体验。
“五一”假期,
淄博市文化中心广场上的
“礼享淄博·焕新市集”热度爆棚。
近30项非遗项目集中亮相,
传统技艺通过“蹭热点”“玩跨界”
成功圈粉!
剪纸、核雕、蛋雕、内画等非遗项目集中亮相,琉璃、漆器、葫芦烙画等匠心好物琳琅满目。钟书阁冰箱贴、蒲松龄纪念馆文创等20余项特色产品,与济南、滨州等8地市13项旅游商品共同构建“非遗+”消费场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打造文旅新体验。
在非遗摊位前,年轻人举着手机直播、打卡的场景随处可见。“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是明代魏学洢《核舟记》对微雕工艺品的描述,体现了匠人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
在核雕摊位前,匠人刘鹏以核桃、橄榄核、松子壳为材,刀锋游走间便能刻出万千风华。一串“松子壳核雕手串”引得众人驻足,精巧的祥瑞字样与山水纹样在不足2厘米的壳面上栩栩如生。“传统工艺也得跟着潮流走,年轻人喜欢什么,我们就雕什么!”刘鹏笑着展示手机屏幕,几万粉丝的点赞留言闪烁着,他说如今会根据网络热门题材设计图案,让古老核雕在指尖跃动时代脉搏。
钟书阁“陶瓷书脊”冰箱贴、蒲松龄主题文创等20余种特色产品受到游客及市民的喜爱,大学生陈子瑞边发朋友圈边感叹:“带不动网红钟书阁,但淄博文创必须囤货!”数据显示,市集上年轻消费者占比超半,非遗消费金额同比增长超过预期。
“这枚鹅蛋雕得巧夺天工!”游客李女士轻抚着鹅蛋上细腻的山水纹,忍不住赞叹。蛋雕艺人马忠侠以鸵鸟蛋、鸡蛋、鹅蛋为“画布”,用刻刀在蛋壳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图案,吸引众多游客驻足。
展台前围满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一位来自青岛的客人花费380元,将镌刻着寓意美好图案的鹅蛋作品收入囊中。“刻蛋难在力透纸背却不留痕。”马忠侠边演示边说道:“如今我不仅创作,更带着技艺进校园——手把手教过百余学生,看着孩子们掌中刀尖绽放非遗之花,比卖出多少作品都欣慰。”
“第一次了解这种内画大师反手勾勒,笔尖在壶里‘跳舞’的情景,太震撼了!”市民李女士购入鼻烟壶后,立刻拍照发社交平台。漆器摊主遇到萌娃问“这是魔法吗”时笑道:“只要孩子好奇,老手艺就有生命力。”活动现场,亲子家庭占比三成以上,非遗剪纸、团扇手绘等体验课一座难求,传统文化在互动中悄然“圈粉”。
从摆摊卖货到圈粉吸流,从静态展示到动态对话,这场市集见证着传统文化的“破圈”密码。游客王女士感慨:“摸到漆器手镯的刹那,才懂什么是掌心里的活文化。”据统计,非遗市集超70%摊主反馈年轻人询问工艺细节的频率远超预期。正如核雕匠人刘鹏所言:“当‘00后’开始为非遗买单,老手艺就会焕发新生命。”
淄博老手艺出圈,非遗与日常生活正在双向奔赴。
来源:淄博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