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像坦克但不是坦克,苏联D-38火力支援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7 15:36 3

摘要:二战前大部分坦克的主炮口径都偏小,它们更擅长用穿甲弹打击敌方装甲武器,支援步兵的榴弹在威力上就弱了很多,因此不少国家重视火力支援车的建设,德军的三号突击炮就是其中知名型号。苏联军队也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30年代初就寻求火力支援车。

二战前大部分坦克的主炮口径都偏小,它们更擅长用穿甲弹打击敌方装甲武器,支援步兵的榴弹在威力上就弱了很多,因此不少国家重视火力支援车的建设,德军的三号突击炮就是其中知名型号。苏联军队也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在30年代初就寻求火力支援车。

BT-2坦克

在1931年,苏军开始装备BT-2快速坦克,这是苏联早期量产并装备的轮履两用轻型坦克,克里斯蒂悬挂能让它跑出50千米/小时的最大时速(使用履带模式),不过它的火炮仅为一门37毫米B-3坦克炮,榴弹弹头重量约0.6千克,单发炮弹对普通的土木工事都很难造成有效破坏。为了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设计师N. I. Dyrenkov以BT-2为基础开发了D-38火力支援坦克。

当时有一种思路专门解决坦克火力问题,在不改动坦克炮塔的情况下,在车体内塞入一门向前射击的榴弹炮,法国的B1重型坦克就是这种设计,它的车体前部有一门75毫米榴弹炮。不过这个思路并不适合BT-2,因为它的克里斯蒂悬挂占用了太多空间,导致车体狭窄,没有足够空间安装火炮、弹药架和炮手。

设计师很快新开发了两种更大的焊接炮塔,一种是未被采纳的钢板冲压马蹄形炮塔,另一种是用平直钢板焊接的炮塔。这座炮塔可以直接安装在BT-2车体上,它的四周钢板厚度只有13毫米,钢板有一定倾斜角度,可适当提升防御力。

主炮为一门陆军团属76.2毫米M1909山炮,这是当时苏军主力火炮之一。宽敞的新炮塔无须对火炮进行太大改动,更换了一面13毫米厚的矩形炮盾,去除炮轮、大架等不必要设备后可直接安装,瞄准器则是1930年新开发的,可为炮手提供直瞄功能,火炮备弹50发。火炮俯角不明,最大仰角25°,低于牵引炮状态的28°。辅助武器为一挺安装在火炮右侧的DT机枪,备弹2700发。

虽然D-38看起来和坦克很相似,但它是实打实的火力支援车,或者称它为苏联版突击炮,因为它的主炮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反坦克作战,那时候真正意义的坦克都还没有问世。火炮发射6.23千克重炮弹,炮口初速度只有387米/秒,在牵引火炮状态下最大射程8550米。

从当时的军事水平来看,装甲火力支援车完全符合实战需求,只不过相关概念和技术有待完善。D-38原型车在1932年3月进行测试,测试的细节不明,但结果并不好,似乎存在某些技术问题。

D-38虽然没有成功量产,但在它身上获得的经验没有浪费,1936年服役的BT-7A就是其延续,只不过它是在BT-7轻型坦克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安装了一门改进的76.2毫米1927/32山炮,它的重量更轻、高度更低,更适合安装在炮塔内操作,不过它依旧没有反装甲能力。

BT-7A

BT-7A总共生产了155辆,主要部署在东欧地区,其中一些参与了冬季战争,虽然遭到芬军炮火、地雷的杀伤,但军队对BT-7A的评价很高,它们在辅助步兵冲锋时发挥了大作用。据信在卫国战争爆发时苏军手中仍有117辆BT-7A,大多数状态不佳,它们都在1941年损失殆尽。

来源:丹书战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