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穿着白大褂,假装医生侃侃而谈;打着“助农扶贫”的幌子,以“催泪”故事让人点赞;以“养生”为饵,诱骗老年人消费……如今,短视频的“江湖”,时常上演着一幕幕“荒诞剧”,让网友直呼“毫无底线”。2025年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
穿着白大褂,假装医生侃侃而谈;打着“助农扶贫”的幌子,以“催泪”故事让人点赞;以“养生”为饵,诱骗老年人消费……如今,短视频的“江湖”,时常上演着一幕幕“荒诞剧”,让网友直呼“毫无底线”。2025年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三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乱象。专项行动的启动,既是治理的“闪电战”,更是生态建设的“持久战”。那么,短视频恶意营销为何屡禁不止?如何让短视频内容变“清朗”?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虚假摆拍屡成“流量密码”
“一辆白色教练车挂在大树上,距离地面三四米,部分树枝被压断。”近日,一条“驾校教练车直接开上树”的短视频火了,“学员误操作”“教练车飞天”等标签让视频播放量瞬间突破千万,直到监管部门揭穿真相——该视频是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某驾校为了博取关注而策划的“摆拍”视频,并非学员将教练车“开”上树。
记者发现,平台上类似的虚假摆拍视频屡见不鲜,频频引发争议。“女孩婚后被恶婆婆欺负”“单亲妈妈带脑瘫患儿送快递”……不少网友刷到过这类短视频,为之心酸、难过、气愤,含泪点赞。可当摄像机停止运转,镜头里的“苦命人”便会擦干眼泪,去准备下一场戏的台词。
虚假摆拍视频屡禁不止,背后有利益驱动的因素。“无底线摆拍往往能迅速吸引公众注意,短期内带来高点击率和流量,进而转化为广告收入、商业合作等利益。一些网络博主将此视为引流变现的捷径。”在北京某MCN机构从事知识类短视频拍摄营运近5年的博主白明宇直言,很多博主采用的正是这一套路。
此外,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还发现,不少店铺售卖情感、励志、农村等类别的视频剧本,成百上千个剧本打包出售6.9元起。有的店铺还可以根据需求代写、定制。“此次专项整治中,针对恶意虚假摆拍、虚假流量的问题提出明确打击方向。”白明宇也提醒广大网友需要提高辨别能力,不盲目跟风、被虚假内容所误导,积极举报虚假不良信息。
AI滥用加剧“智能造假”
“那些AI造的假专家简直防不胜防!”5月2日,大同市民吴晓燕向记者反映,“AI能冒充名医、名人,比如假冒名医张文宏带货,售卖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蛋白棒,我七十岁的父亲看到相关短视频就信以为真,曾购买过该产品。”近日,名为“婵宝小助理”等多个账号,通过AI伪造全红婵及家人的声音和形象,生成虚假视频内容,在社交平台发布并带货“蜂蜜”。4月29日,全红婵父亲通过媒体无奈发声,那些带货蜂蜜的视频全是AI伪造的,他们一家人根本没有参与过。
“随着AI技术门槛降低,仅需照片、声音等素材即可快速生成‘AI克隆’视频,这种‘换脸拟声’技术被一些人在利益驱使下异化为造假工具。”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赵龙表示,利用AI换脸技术,将公众人物的脸合成到带货视频中,借助公众人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诱导消费者购买产品,从而谋取利益。“张文宏带货蛋白棒”“全红婵带货蜂蜜”等视频,就是这种恶劣行为的典型代表。
山西晋通律师事务所律师陈飞林表示,平台有权依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及平台规则履行监管义务,对违法商家采取封禁账号、限流等处理措施。“虚假带货视频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扰乱了网络平台的正常运营。”陈飞林认为,大量虚假视频的存在,降低了平台的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让用户对平台产生不满,影响平台长期发展。
针对AI“智能造假”,“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重点聚焦的问题之一就有涉及“利用‘换脸’‘换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问题。此外,4月30日,中央网信办还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清理整治违规AI应用程序,加强AI生成合成技术和内容标识管理等;聚焦利用AI技术制作发布谣言、不实信息、假冒他人等问题,集中清理相关违法不良信息,处置处罚违规账号、MCN机构和网站平台。
多元共治跳出“短视”困境
多方协同共治是根治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的核心途径,平台方应与监管部门、创作者及广大网民携手共治。
平台作为短视频内容传播主阵地,应承担起“守门人”的责任。4月28日,抖音发布《关于“恶意营销号”的治理规范》,直指恶意营销号通过预设模板、套路化文案批量炮制同质化视频,或利用AI软件批量生产低质内容,意在攫取流量、滋生虚假谣言。规范明确将打击十类违规行为,从内容、账号、法律追责三个层面进行处置,并推出账号“健康分”评估机制。
同时,监管部门正在加强对短视频行业的监管力度,及时清理违规内容。4月30日,网信山西发布消息,结合“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依法对利用AI技术进行低俗恶搞、无底线玩梗抹黑的“xx无敌搞笑梗图”“xx刘皇叔”“人间xx文案君”3个“自媒体”账号予以关闭处置。原因是相关“自媒体”利用AI技术制作生成“关公”形象的低俗、恶搞图片,以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方式无底线博取流量。山西省委网信办还提醒属地“自媒体”账号运营者,要严格遵守互联网领域法律法规;坚决防范、抵制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违规发布“财经”类信息、虚假摆拍、卖惨引流、利用AI技术低俗恶搞等违规行为。
“优质内容是短视频行业的突围之道。”白明宇表示,科普博主用3D动画解析量子力学单月涨粉百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借短视频复兴打铁花技艺,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内容为王”的硬道理。“平台应鼓励原创,为优质内容创作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如流量扶持、奖金奖励等,激发创作者的创作热情。”白明宇说。
山西传媒学院副教授周怡帆认为,只有当技术从“造假工具”转变为“治假利器”,法律法规从“追赶者”升级为“引领者”,公众从“围观者”进化为“监督者”,短视频行业才能突破“短视”困境。到那时,短视频才能摆脱“信息污染源”的标签,化身“时代相册”,忠实记录真实瞬间,有效传递正向价值。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