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劳山遇刺,11名警卫全部牺牲,调查后才知凶手竟大有来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6:13 2

摘要:1937年春天,延安以北的劳山脚下,一支由三辆汽车组成的队伍正缓缓驶入林间狭道。

1937年春天,延安以北的劳山脚下,一支由三辆汽车组成的队伍正缓缓驶入林间狭道。

他们的目的地是西安,任务则关乎国共两党的合作大局,队伍的核心人物,是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

黄昏时分,队伍进入劳山峡谷地段后,突如其来的枪响撕裂天际,这一战,成为周恩来一生中最惊险的一次遭遇

在混乱中,11名警卫战士全部牺牲,而当尘埃落定,中央下令彻查此事,才知凶手大有来历。

就连周恩来自己都忍不住说道:

怎么会是他?

凶手究竟是谁?周恩来又是如何成功脱险的?

1937年4月25日的清晨,三辆卡车悄然驶出延安,前车由副官陈友才领队,车上载着三名警卫。

中车坐着此次出行的核心人物周恩来,以及参谋张云逸与孔石泉,随行的是两名精锐警卫。

尾车则装载着余下的七名警卫,作为殿后支援,整个车队共十二名警卫护送,部署紧凑,秩序井然,目的地是西安。

这次出行事关红军改编谈判,为了确保安全,中央采取了高度保密的措施。

连此次路线,也是临行前一刻,由中央警卫局的负责人汪东兴亲自交到陈友才手中,只有极少数高层知晓。

正因如此,整个车队上下没有人想到,这次旅程,竟然会遭遇如此危险。

当车队抵达甘泉县北部的劳山山脚时,已近午后三点,劳山地势崎岖,谷壑纵横,崖壁耸立,密林中鸟兽出没,不宜久留。

正常速度需三个小时方能穿越,周恩来看了看天色,决定加速前进,以免被困山中。

陈友才按照经验调整了行车顺序,将最核心的三人安置在中车,由左右车队包围。

他曾无数次带队穿越险地,也曾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养成了一种近乎本能的警觉

可这一次,越往山中深入,他越感不安,不是因为敌人的踪迹——反而是因为毫无动静

当车队驶入峡谷时,陈友才坐在副驾驶,侧头望向窗外,目光在山壁与林间游走。

正值黄昏,车外不见飞鸟,也无野兽踪迹,一切静得诡异,在他多年行军的经验里,这是埋伏前的典型征兆

可周恩来的出行路线,是高度机密,除了极少数几人,根本无从得知,这又怎会被埋伏?

他把这份怀疑压在心底,直到车队缓缓接近一处山谷入口时,他终于按捺不住,下令停车。

他快步走到中车,敲了敲车窗,周恩来拉开车门,神情沉稳:

怎么了?

副主席,这一带不对劲。”陈友才压低声音说道,“太安静了,连一只鸟都没飞出来。”

周恩来没有立即说话,他探出身子仔细望向前方,就在他眯眼观察山崖那一刻,密林深处有一道白光一闪而过,像是刀锋反光。

掉头回去!快!”周恩来猛地大喊,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

陈友才立刻挥手下令,车队试图倒车,却就在这瞬间,山顶传来一声刺耳的枪响

命悬一线

几乎就在枪声落下的一瞬间,山顶轰然作响,密布的巨石滚滚而下,直接将车队的退路封死,前车被砸得变形,驾驶员当场毙命

北侧山体陡峭,枪口齐刷刷地对准了谷中毫无遮挡的三辆卡车,子弹一波接着一波,劈头盖脸地砸向车队。

卧倒!”中车上的警卫高喊着,将周恩来一把扑倒。

下一刻,驾驶位传来闷哼,车身剧烈震动,司机中弹倒在方向盘上,整辆车失控地偏转,朝着悬崖边缘疾冲而去。

跳车!”陈友才怒吼。

刹那之间,车门被猛地拉开,周恩来在两名警卫的护送下奋力跃出车外,重重摔在地面上,顺着山道一滚,才勉强稳住身形。

而他的身后,那辆已经失控的汽车飞速冲向悬崖边缘,最终在惊天动地的轰鸣中翻落谷底。

周副主席小心!”一声撕心裂肺的喊叫从背后传来。

周恩来尚未起身,便看到一名警卫战士扑了过来,将他死死压在地上,几颗子弹几乎擦着耳边飞过。

这名警卫刚才还在车上说笑,眼下却已倒在血泊之中,胸膛中弹。

周恩来咬紧牙关,不敢多看,强压心头剧痛,随着剩下的几人向一旁密林冲去

与此同时,殿后的最后一辆车也被打爆轮胎,警卫们迅速跳车反击。

他们并没有被彻底压制,而是在短短几分钟内组织起有效还击,山谷中顿时交错着双向的枪声,一方高居山顶,居高临下,而另一方凭借山石掩护,死守阵地。

快撤!”陈友才一边射击一边指挥战士,“分散突围,不可恋战!

他一眼扫过地形,目光在谷中南侧的密林停留片刻,心中已有计较,他猛然转身,跑到周恩来身边,毫不犹豫地脱下自己的外衣:

副主席,换上我的衣服!快!

你要干什么?”周恩来眉头紧锁,却已伸手接过衣物。

我去引开他们,”陈友才咧嘴一笑,眼中却有肃杀之意,“他们是冲着您来的,打错目标,他们就不会继续追。

换好衣服的陈友才朝密林外一指,低声道:

南边那道林线后有山洼,翻过去就能接近小道,再跑十里能到南三十里铺,咱们的人在那里。

保命要紧,不要恋战。”周恩来看着这个一路跟随自己的副官,眼神坚定地吩咐。

放心吧,副主席。”陈友才把帽檐压低,转身间已跃出石堆,朝北面高地跑去。

他故意暴露自己行踪,引得敌人火力转移,与此同时,敌人从山顶俯冲而下,数十人穿着粗麻布衣,身披兽皮,脚步整齐,动作利落。

他们不是普通土匪,而是受过军训的编制力量,显然目的明确,只杀中车中的“指挥官”。

几个敌人朝陈友才奔去,误以为他就是周恩来,顷刻之间将所有火力集中于他身上。

密林中的周恩来带着张云逸与孔石泉,依照之前安排分头撤退,但显然敌人分出小股部队紧追不舍。

周恩来身边的警卫一个接一个倒下,逃亡之路上,他必须弯腰匍匐、躲避子弹,还要忍受山林荆棘的撕扯。

敌人显然对这片地形极其熟悉,步步紧逼,他不能停,一停就可能被追上,一旦被敌人确认真实身份,那将是无法挽回的结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南侧山林忽然传来枪声,那是游击红军的火力支援,他们听到枪声后火速赶来,与冲下山的敌人正面遭遇。

激烈交火中,敌人发觉目标已不在眼前,干脆吹响口哨,迅速后撤,周恩来立刻制止红军战士追击:

穷寇莫追,快去救其他人!

当他们在山坳处找到陈友才时,这位忠勇的副官已经浑身浴血,弹痕遍体

最终,从劳山突围出来的,只有周恩来、张云逸、孔石泉和一名警卫刘九洲四人,其余十一名警卫,无一生还。

凶手揭晓

劳山血战之后,整个延安为之震动,党中央震怒,立刻下令彻查此次刺杀事件

调查的重任,落到了西北保卫局的侦查科长谢滋群身上,谢滋群带着小队第一时间赶往劳山,踏勘现场。

他们先在周恩来当时藏身的密林一带发现了战斗痕迹——树干上密密麻麻的弹孔,干涸的血迹,还有被踩断的枝丫与残留的子弹壳。

每一个细节都显示出敌人对地形极为熟悉,伏击点更是精确选在必经之地与车队转弯缓速之处。

这不是土匪惯用的抢劫套路,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

谢滋群一路走访山脚下的村庄,最终从一位独居老汉口中得知,在他们来之前,有人警告村民不要乱说话。

这些人是山上的土匪,领头的叫李青伍,是当地有名的匪首。

李青伍,早年间是村里一个孤儿,被村民抚养长大,可他并不满足乡间的清贫生活。

青年时期他便逃入山中,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逐渐在劳山一带聚起一支土匪队伍,残忍好斗,恶名远播。

数年后,他被国民党军方收编,成为所谓“地方武装”,但因土匪出身,始终得不到重用

这次刺杀周恩来,便是国民党某军方高层秘密下达的“任务”,而李青伍,正因熟悉劳山地形,被临时指派为主力执行者。

他们给他承诺:

干成这事儿,就让你李青伍当实打实的‘大官’。

于是,李青伍欣然应命,带着手下翻山越岭,提前数日潜入劳山,设伏埋雷,死咬着车队计划的时间段。

他们不是为了抢劫,不是为了勒索,他们只为一个目标——杀死周恩来

刺杀计划几近成功,若不是陈友才果断引走敌人,若不是周恩来警觉发现闪光跳车脱逃,结果不堪设想。

谢滋群顺藤摸瓜,最终确认刺杀背后的另一个惊人名字:冯长斗

这个曾在延安军政大学受训、身居要职的情报人员,竟是泄露周恩来路线的罪魁祸首

冯长斗表面正气凛然,为人慷慨仗义,常与干部们称兄道弟,平时也表现得极其积极,是个“有前途”的年轻干部。

可他却在某次任务中,被敌方策反,从此一边效命共产党,一边悄然将重要情报源源不断地传给国民党情报部门

当得知周恩来将于4月25日出发,并途经劳山后,冯长斗毫不犹豫地将信息传出。

他自认为聪明绝顶,布局精巧,却未料到血案之后,所有线索都会指向他这只“幕后黑手”。

当中央通报这起案件真相时,周恩来久久未言,他坐在简陋的木椅上,望着窗外的夕阳,沉默良久,低声自语:

怎么会是他?

一场刺杀,引发的不仅是一次血案,更是一场信仰与忠诚的背离审判。

此后,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大规模剿匪行动,彻底清剿李青伍残部,也掀开了共产党在敌我斗争中最严酷的一页。

而那条走出劳山的血路,也成为无数红军将士用生命铸成的铁证,印在历史的伤口上。

来源:钎城墨客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