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乙肝防治莫大意,早发现早干预别让病情进一步发展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7 16:20 2

摘要:在中国,乙肝感染者曾高达近1亿人,尽管近年来通过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感染率显著下降,但仍有约7000万慢性感染者。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对乙肝的认知仍停留在“与我无关”或“无需重视”的阶段,甚至存在“无症状就不必治疗”的误区。

(文章自河北中医肝病医院微信公众号)

在中国,乙肝感染者曾高达近1亿人,尽管近年来通过疫苗接种和防治措施,感染率显著下降,但仍有约7000万慢性感染者。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对乙肝的认知仍停留在“与我无关”或“无需重视”的阶段,甚至存在“无症状就不必治疗”的误区。

事实上,乙肝病毒如同潜伏在体内的“沉默杀手”,早期防治的疏忽可能为肝硬化、肝癌等终末期肝病埋下祸根。今天,我们就来科学认识乙肝的防治要点,避免让生命因大意而付出代价。

乙肝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公众对乙肝的认知误区,往往成为疾病恶化的推手。以下是三种常见错误观念:

误区1:“没症状就不必检查”

乙肝病毒最危险的特点之一,是其感染初期甚至长期携带阶段可能毫无症状。数据显示,约70%的慢性乙肝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进展期。这是因为肝脏本身没有痛觉神经,即使病毒持续复制、肝细胞逐渐受损,患者也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疲劳,容易被忽视。

误区2:“肝功能正常就不用担心”

有些乙肝病人认为自己肝功能正常、身体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就不用治疗,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肝功能指标正常仅代表抽血时肝脏未发生急性损伤,并不等同于肝脏健康。临床中常见患者因长期忽视病毒控制,最终在体检中发现肝癌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3:“一起吃饭就会传染乙肝”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日常共餐、拥抱等行为不会感染。然而,这种误解导致部分人对乙肝患者过度排斥,反而让感染者因害怕歧视而隐瞒病情,错失早期干预机会。

抓住四个关键节点 科学防治乙肝

01疫苗接种: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

乙肝疫苗的保护率超过95%,我国自2002年起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使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从9.7%降至1%以下。但成年人尤其是高危人群(医务人员、透析患者、性工作者等)仍需及时补种。接种程序为“0-1-6个月”三针法,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水平。

02定期监测:早发现才能早干预

对于慢性感染者,定期监测比治疗更重要。以下指标需重点关注:

乙肝病毒DNA:反映病毒复制活跃度,>2000 IU/mL提示需抗病毒治疗。

肝脏弹性检测(FibroScan):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甲胎蛋白(AFP):肝癌筛查的重要标志物。

03规范治疗:从“控制”到“临床治愈”

过去认为乙肝无法根治,但随着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的普及和新型药物(如RNA干扰疗法、衣壳抑制剂)的研发,部分患者已可实现“临床治愈”(HBsAg清除)。2023年研究显示,经个体化治疗的患者5年肝癌发生率可降低60%-70%。

04生活管理:细节决定预后

严格戒酒:酒精与乙肝病毒协同作用,可使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剧增。

合理安排作息:乙肝患者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熬夜。

避免滥用药物:中草药、保健品等可能加重肝损伤。

控制代谢性疾病:合并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会加速肝病进展。

乙肝防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对于乙肝患者来说,早期诊断和干预是病情防控的关键。乙肝的长期管理需要医患共同协作,通过规范治疗、健康生活方式和严密监测,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维持高质量生活。

来源:石家庄资讯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