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口音就是新闻联播级别的,第一次听见时差点以为是昕薇模特大赛临时改了场地,更车上的日本人却已经司空见惯,并没有任何错愕的表情是什么让日本一夜之间变了调子?为何日本的亲中氛围越来越浓烈了呢?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现在东京地铁的画风真的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上车刚开始还是日文报站,结果突然就来了一句标准的中文发音:下一站,关西机场。
口音就是新闻联播级别的,第一次听见时差点以为是昕薇模特大赛临时改了场地,更车上的日本人却已经司空见惯,并没有任何错愕的表情是什么让日本一夜之间变了调子?为何日本的亲中氛围越来越浓烈了呢?
近几年日本年轻人中间开始流行用中文聊新闻的新技能,在谈到中美贸易战时,要是说话间不蹦出两句字正腔圆的汉语“中国”好像都不够时髦。
这种变化不仅发生在地铁里,居酒屋也好,办公室也罢,时不时就能听到有人高喊Zhōngguó怎么怎么样,以前的欧美风不知道什么时候变得是中气十足。
除了语言之外,就连年轻人讨论问题的角度都在变,谈的都是我国的外交政策,分析的都是全球供应链调整的大趋势,看来这一代日本年轻人的视野比上一代开阔了不少。
有天晚上秋叶原的大屏幕上放着专家分析,结果一个穿T恤的宅男突然激动的用中文大叫:哇噻,这句话让整条站台的人都开始模仿他的发音,让现场活生生变成了一场中文发音模仿秀。
现如今的日本,想要成了整条街最亮的崽,喊一嗓子字正腔圆的中文比什么都管用,中文正在逐渐变成年轻人关注世界的新工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事还得从中美贸易战说起,美国关税大棒的一记重锤直接砸到了日本头上,也顺带着砸到了每个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日本这两年的经济本来就不景气,从地产泡沫崩盘以来,日本的经济一直不温不火,为了搞活经济,各界政府不知道想了多少办法,从安倍经济学到现在的石破茂经济大法,可事情并没有什么起色。
大家本来就被通货紧缩搞得手里没钱,结果一波高关税让生活直接从困难模式变成了地狱模式,现在美国对日本的汽车、钢铁和电子产品加征了高额关税,日立建机株式会社预计,2025到2026财年利润将会减少300亿日元。
日本央行坐不住了,把全年GDP增长预期从1.1%一口气砍到了0.5%,国家层面的腰斩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多见,数据摆在那里,怎么看怎么揪心。
普通民众的感觉更是好不到哪儿去,现在已经有85%的人觉得关税将会造成经济压力,更有一部分人直接开始担心下个月的伙食还能不能跟上?
现在日本面临的问题很严峻,说是吃饭将成问题都不夸张,在关税的影响下,进口小麦价格不断上涨,日本面包和意大利面价格直线上升。
很多日本人已经开始担心,以后是不是连吃碗乌冬面都得咬咬牙了?平时买吉野家牛肉饭当快餐的上班族现在对着一碗498日元的牛肉饭眼泪汪汪,过去的平民美食成了现在的奢侈品。
面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的应对手段可是相当纠结,一系列紧急政策砸下来宣称要确保国内产业不受影响,还拍胸脯保证要给老百姓降低汽油价格和电费。
但这几年政府的政策执行不给力,到现在几乎已经没啥民众口碑了,所以无论是宣布支持产业还是发些现金给民众,最后拿到手的总不是最初承诺的那些。
也有日本学者跳出来直接开怼,认为政府目前的措施无异于临时抱佛脚,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最多只能有短期效果。
日本经济早就失速了几十年,别说未来50年,不少人现在就已经开始面对跌落的现实,一边要抵抗美国关税对经济的打击,另一边又要筹划怎么从失去的30年中爬出来。
此时此刻有人开始将目光盯向了高科技产业,AI成了日本人想要破局的救命稻草,很多人开始将最后的赌注放在了AI上,如果将人工智能投入年轻人的教育和发展,日本的未来会不会有点不同的风景?
可AI真的想要全面进入人类社会是需要时间的,美国的加重关税却不等人,现在很多日本企业在恐惧中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成本增加、订单减少。
除了贸易战场上的数字之外,日本餐桌上谈得更多的是日常生活问题,现在的面包已经越来越小了,鸡蛋也在越来越贵!日本真的能坚持的住吗?
人性是有劣根的,在自己国家软弱的同时,日本人开始羡慕硬刚美国的中国,现在的世界上,中国已经成了带头对抗美国的标杆。
凭借一己之力硬抗了美国最大的关税压力,在其他国家被特朗普搞的焦头烂额的时间点,我们已经开始推出一个接一个的精妙反制措施。
其实中美贸易战的这盘棋远没有表面上看的姿态,虽然从表面上看美国的攻势凶猛,又是关税又是制裁,但我国也不是在被动放手,反而是一副稳如泰山的模样。
打关税战这事对我们而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套路了,从这几年我国应对来看,我们非但没有乱了阵脚,反而走出一套相当漂亮的反击套路。反制的每一步都下在了关键位置,不仅精准且硬气,还凸显了大国的沉着和长远战略眼光。
在美国宣布对我国产品加征关税之后,我国就展现了不急不躁的态度,一句不愿打,但也不怕打迅速传遍网络,不少网友跟帖表示硬气。
对美国的大棒政策我国的反制可不只是防守,首波反制措施直接瞄准了美国的农业领域,对美国出口的大豆、玉米加征关税。
其实这步棋下出来之后很多人都看不懂,明明美国针对的是我国的高科技和制造业,为啥我们要对农产品下手,难不成是变相的示弱?
其实在了解了事件内涵之后,才知道我国的反制有多精准,中国是美国农产品的大买家,而美国的农产品又和特朗普总统的票仓息息相关。
打这一领域就让美国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同时感到压力,精准加税的操作硬是让美国农业界闹起了相当严重的焦虑情绪。
很多农民和农场主开始反对加税的政策,毕竟种出来的东西要是找不到地方出口,就只能成堆烂在地里,压力到了这个地步,美国农场主成了反对这场贸易战的先锋。特朗普之所以有这么多选票支持,农民和红脖子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没想到政策一推行,首先吃亏的就是这一批拥趸,轻松一招棋,我们就把特朗普驾到了火堆上!
除了农产品的反制之外,我们在科技领域的反击也不含糊,美国不是限制高科技产品出口,想卡住我们脖子吗?咱们就拿半导体、5G技术来做文章。
中兴事件后我国已经做了深刻反思,快速迈出国产替代的步伐,所以对美国的科技制裁,我国企业早做了防范,华为遭遇芯片断供的威胁时拿出的备胎计划成功抵挡住了美国的这波围堵。
除了华为之外,全国其他高科技企业都在朝这个方向发力,华为搞出鸿蒙系统,芯片设计领域大量新生力量迅速冒头,一套组合拳下来,一边全力研发自主技术,一边加快寻找替代来源,开辟多样化供应路径。
现在我国已经成功避免了被美国一手掌控技术的风险,同时有效打乱了对方的计划。
眼见着招式没起什么效果,美国又开始竭尽全力在地缘政治和高科技领域堵截我国,我国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更多选择和其他国家联合合作,在西方和欧盟洽谈6G开发,一起进行新能源技术探讨,一带一路倡议更不用多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跟中国寻求合作。
这种区域化的科技多边主义成了我们能破局的一部分战略方向,抱团一同发展成了最具实力的反击利器,借助全球化的优势打造出我们自己掌控的产业链,也就于让我们能在未来的全球科技版图上占据更有利位置。
比起一味靠着关税战的美国,我们的应对又多面又具备弹性和智慧,中国人民大学的经济专家赵锡军提出了关税政策下的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思路,现在全球产业链已经开始朝更加分散和区域化的方向加速前进。
很长时间一直美国过度依赖单一国家的供应链,现如今我们也推动了产业重新分配和全球市场的协作合作,不论是中欧、中国和拉美关系,还是借助东盟开展自贸合作,都能看到中国和世界的紧密关联性不断增强。
这些太极推手的回应正让咱们立足全球化的更高处看得更远,总有些人天真地觉得中美打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可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互利共赢成了这段时间合作中的高频词,背后的经济增长刚好证明了这种协作策略的优势。
现在美国国内已经被我们的政策搞的焦头烂额了,原本铁板一块的特朗普和马斯克的最佳拍档也已经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才是稳坐钓鱼台的大赢家,现在的全球市场已经很难找到不需要中国参与的供应链。即使是日本、韩国这些国家也在和我国不断加深合作,中小型制造业将工厂搬到了我国周边以便更好嵌入中国的大市场。
随着中国实力上升,这片经济圈只能合作越来越深,卡壳之类的做法还不如合作来得实际,所以对我们来说,手里拿着整个未来发展的牌,能做的就是甩出一张又一张反制好牌,一张比一张硬气。
参考资料:
美国关税战下的中国式破局
青瞳视角2025-05-06
跌落的50年+美国关税,日本民众感慨雪上加霜
千龙网2025-05-06
特朗普加征中国关税达104%?邱毅:硬干最后吃亏的是美国
海峡导报2025-04-09
来源:说宇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