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戴原礼三下萧山楼塔救姑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7 16:39 2

摘要:1344年夏秋,21岁的戴原礼跟随师傅朱丹溪第4个年头了。这天师徒俩悬壶浦江,中午间,徒弟提醒师傅,“师傅,再过5天,宋太师要来赤岸,咱还是从浦江返回义乌吧。”师傅理理胡子,吩咐弟子说:“既然到了浦江,你可回家看看你父母。”戴原礼应着,“好呀,这次有半年没见二

潮新闻客户端 田渭法

1344年夏秋,21岁的戴原礼跟随师傅朱丹溪第4个年头了。这天师徒俩悬壶浦江,中午间,徒弟提醒师傅,“师傅,再过5天,宋太师要来赤岸,咱还是从浦江返回义乌吧。”师傅理理胡子,吩咐弟子说:“既然到了浦江,你可回家看看你父母。”戴原礼应着,“好呀,这次有半年没见二老啦,真也是想他们。宋太师来还有几天,我要再仔细看看《格致军论》的抄写稿,如果太师不即刻题词,他也可带去应天府南京慢慢看来。”

原礼匆匆到马剑自己的家,太阳已经从西边落山。但是当他亲切地呼唤了“咱爸咱妈”时,却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萧山楼塔姑妈病重!

空气一下凝固了。窗外的知了,还在不停地烦呜。

父子俩头脑思考着:要不要火速去看病?

原礼一边吃着饭,一边向娘要来一双草鞋,他又把布鞋和衣服放在背包里。

“儿啊,姑的病肯定不轻,你得明天一早去萧山。”爹喝着茶,看看儿子的表情。

“不!我有数!病来如山倒,我还是夜里去。早治早愈。”

“夜里去,马剑到楼塔有百多里路呢!”妈心疼儿子深夜赶路。

原礼笑着说不要紧。他接过母亲手上的草鞋,穿好草绳,套在脚上,背起背包上路了。

天已经全黑了,萤火虫在眼前乱飞,喳喳的蝉声慢慢变得低吟。月亮开始露出脸来,光亮透过稀疏的树,斑驳陆离的投在他前面的路。

他盘算着,大概到天亮会走完百多里路,来到楼塔姑妈的面前。是的,她会患什么病呢?疟疾病?伤寒症?麻疹?痘疹?一定是这种气势汹汹的急病。他的步伐加快了。

他想起了童年。那时候姑妈背着他去山上拔笋;姑妈牵着他的小手去学馆读书;而当姑妈嫁到楼塔,他领着弟弟思温去给姑妈姑夫拜年,有一次思温还在姑妈家尿了床,姑妈一边麻利地把被子、裤子烘在火堆的罩子上,一边逗笑着安慰弟弟思温。姑妈是他最亲近的人!

双脚不停地走,有点出汗了。口开始干渴。他找到一口小水塘,掬了几捧,擦擦嘴巴。

想着姑妈,步子加快。身子大汗淋漓,口更干了,但忍着,体大热不能饮凉水,热身凉水要伤身。他嘱病人也是这样。

前方有亮光,东方也开始有几缕白色。他奔上前讨口温水喝。

原来这是一个豆腐坊。他抬头看招牌,知道这里已经到了近邻楼塔的诸暨次坞村。

“师傅,我是个过路的,讨口温水喝。”

姓俞的豆腐坊主人顺便在桶里舀了一碗温水,递给他。这时主人的老婆颤巍巍走过来,突然晕倒了。说时迟,那时快,原礼一个眼快,伸出右手接住了她,而左手上的一碗水溅落在身上。

主人连连向原礼道谢,并说明情由,“我老婆产后血晕,已经第三天了……”

原礼叫妇女坐于青油灯下,看舌苔,切切脉,问一下病况,他解释说,“我是郎中,是义乌丹溪徒弟,嫂子的病,我开个方子抓药,服了一定会好!”

一张黄稀稀的处方上,原礼立即写下人参、白术、黄芩、陈皮、川芎、茯苓、生姜……

“小兄弟,你夜间行路去哪?”俞师傅问。

“我从浦江来,去萧山楼塔给姑姑看急病。”

夫妻俩连忙给原礼盛出一碗豆腐脑,“郎中,请吃碗豆腐脑,解解饥。”

原礼毫不客气地吃了豆腐脑,起身走了。

到了楼塔。有点熟悉的台门,有点熟悉的家。

叩开门,姑夫一见是内侄戴原礼,一阵惊喜。

“姑妈呢?姑妈!”原礼叫着。

房门一开,戴原礼一眼瞅见那一张闭着双眼的脸。它似乎发过高热,她的脸彤红中烧得厉害,上下嘴唇干得变成干裂,嘴角溢出白白的分泌物。

“姑妈。姑妈。”他摸着妈额头,哇一声扑在她怀里。“我来迟了,我来迟啦!”

姑夫见原礼如此悲痛欲绝,又看看原礼的脚下,草鞋底已经磨成了洞,被皮肤磨破流出的血污在地面印着,他禁不住也为原礼流出了眼泪。

等戴原礼问了病史,切完脉,他断定姑母是得了“伤寒”重病。姑妈的重伤寒症前期已过,现在是高热不退,口喝欲饮,大汗出,脉洪大。

他赶紧拟出方子。首先要用“白虎汤”清热生津。

姑夫把方笺接住,特地去临浦镇上撮药。

原礼一边叫13岁的表弟楼英打一盆水来,他给她擦身,翻身,待中药冒出热气,他才起身在外边小塘洗了个面,擦了个身,把草鞋换成布鞋,把一身汗臭的衣裳换掉。

中午时分,给姑妈喂完中药,但她还是浅昏迷状态。

他看看瞳孔,听听呼吸,小心翼翼地用棉毛巾轻轻擦擦她的脸,又用棉花球浸冷开水涂她的嘴唇。

下午,第二汁的“白虎汤”喂下。

晚上,姑夫催他早些睡在单间,他不肯。一把扇,一盆水,一张蓆,他睡在地上。他时不时爬起来观察姑妈的病情,为姑妈搧扇,为姑妈擦汗。

第二天,戴原礼又拿起笔,开出了“大承气汤”药方。至傍晚,姑妈的额头烧似乎退了一些,她有点清醒了。第三天一早,“大承气汤”中药又给她喂下。

傍晚,太阳已经渐渐落在西山下,这时候,姑妈神志已清会说话了。

“原礼,听说你走马剑到楼塔走了一个晚上?”

“姑妈,我赶时间,只知道急病不能拖。”

“你爸妈还好吗?”

“好的,姑,你放心!这次是受父命深夜来。”

“你的药对准毛病,2剂服下渐渐好了起来。”

“姑妈,你别坐起来,还须卧着。”

这时候,表弟楼英来了,他拿了块西瓜递给原礼。“哥哥,吃西瓜。”

原礼接过西瓜,问:“你13岁了,读什么书?”

楼英不加思索道:“读《诸子百家》,读《大学》,又读《论语》。”

“噢!表弟一定是个聪明的孩子。”

“我长大后也要像哥哥一样,给人家看毛病,做郎中。”

第四天一早,戴原礼拟方“小承气汤”,向姑夫告别,“我赤岸师傅家有事,三四天后再来。”说着起身走了。

等戴原礼到义乌赤岸,他把去楼塔救姑妈的诊治向师傅汇报,又和师傅迎接着宋太师的到来。他把手抄本《格致余论》交于太师,陪同宋太师和师傅朱丹溪敬了绍兴老酒。

等姑妈服药后的第7天晚上,戴原礼又乘着夜色穿着草鞋直奔楼塔。恰巧到次坞天刚微明,他又来到豆腐店讨温水喝。豆腐店俞主人喜出望外,“小官人,小郎中,你的医术真好,我老婆的病好了。”他连忙呼老婆过来拜谢戴原礼。

毫不客气,原礼又在豆腐坊吃了碗豆腐脑,又来到楼塔姑妈家,姑妈已经能起床了。

这次,戴原礼为姑妈望、闻、问、切后,认为“伤寒病”已基本愈了,但尚有体虚。他拟出“竹叶石膏汤”益气养阴,并嘱这个药可服10天。

戴原礼为姑妈治急病的事在姑妈家大为传播,楼塔一带,临浦一带,甚至有萧山、杭州的人赶来打听戴原礼治病的技术,于是一些乡绅们请求戴原礼第三次来楼塔悬壶。

大概过了20多天,戴原礼又来到楼塔。

这次有三四十人簇拥着欢迎着戴原礼的到来。戴原礼白天为患者看病,晚上睡在姑妈家,时间前后有3个月之久。

因此,明代医学家楼英在《仙岩漫录》中记载着这一事例。他没忘表哥戴原礼对他家的情义和医术。

2025年3月18日,诸暨市戴思恭康养研究院易名为戴思恭中医药文化研究院,并在草塔庙会开展授牌仪式,戴原礼的老表家楼塔楼英研究会的楼士青先生也到场,大家一起在欢乐声中见证了授牌仪式。中饭时,同桌的同道们请我再能发掘些有关戴思恭和师傅朱丹溪的故事,我表态说:写一个《戴原礼三下萧山楼塔救姑妈》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