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6日,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在福克斯新闻网的一档访谈节目中,用“中国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一词描述中国民众,引发全球舆论强烈反弹。这一言论不仅遭到中国外交部严正驳斥,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批评浪潮,被批评为“种族主义
2025年4月6日,美国副总统万斯(JD Vance)在福克斯新闻网的一档访谈节目中,用“中国乡巴佬”(Chinese peasants)一词描述中国民众,引发全球舆论强烈反弹。这一言论不仅遭到中国外交部严正驳斥,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批评浪潮,被批评为“种族主义傲慢的集中体现”。
争议言论:从经济叙事到种族标签
在讨论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时,万斯声称:“我们向中国乡巴佬借钱,来购买中国乡巴佬制造的东西。”("We borrow money from Chinese peasants to buy the things those Chinese peasants manufacture.")尽管他辩称“peasant”一词在经济学语境中仅指“农民”,但该词在英语中长期带有贬义色彩,尤其在涉及发展中国家时,常隐含西方中心主义的优越感。美国网友直言:“2025年了,副总统还在用19世纪的词汇羞辱他国?”
中方回应:无知与傲慢的“双重荒诞”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4月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回应称:“听到这位副总统说出这样无知又缺乏礼貌的话,令人诧异,也感到悲哀。”林剑强调,中美经贸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美方政客的言论不仅违背事实,更暴露出“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将合作伙伴污名化”的狭隘思维。外交部驻港公署随后更改变对美称呼,直斥其为“关税讹诈的野蛮人”。
舆论风暴:从美国底层到国际社会的嘲讽
美国网民的反噬
评论区涌现大量讽刺:“他口中的‘乡巴佬’正坐着高铁、用着5G,而他还在用200年前的殖民思维!”“建议副总统先看看中国GDP——这可不是靠种地能达到的。”更有网民翻出万斯出身肯塔基州铁锈地带的贫困背景,嘲讽其“靠底层叙事上位,却背叛了真正的底层”。
国际媒体的犀利点评
香港《亚洲周刊》刊文指出,万斯的言论本质是“新殖民主义话术”,试图通过贬低中国发展成果,为美国关税战制造合理性。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在记者会上间接批评:“煽动性言论无助于解决分歧。”
深层剖析:政治投机与文明冲突
政治人物的“表演性愤怒”
万斯以《乡下人的悲歌》一书塑造“草根代言人”人设,却在权力场上迅速倒向特朗普的民粹主义路线。此次言论被分析为“转移国内矛盾”——通过制造外部敌人,掩盖美国制造业空心化、贫富分化等结构性困境。
中美认知鸿沟的缩影
中国高铁里程超4.5万公里、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占比超60%、5G基站数量占全球70%……这些数据与万斯“落后农民”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新加坡学者郑永年评论:“当中国用科技重塑全球产业链时,美国某些政客仍在用18世纪的视角看待东方。”
连锁反应:中美博弈进入“舆论战”新阶段
外交层面:中国驻美大使馆取消原定与美方智库的对话会,强调“对话需建立在相互尊重基础上”。
经济层面:中国加速减持美债,3月单月减持规模达212亿美元,创2016年以来新高。
文化层面:TikTok等平台掀起“中国智造”话题挑战,民间自发反击西方偏见。
结语:傲慢与偏见的代价
从“中国病毒”到“乡巴佬”,美国政客的污名化言论屡屡碰壁,折射出其既恐惧中国发展,又无力解决自身问题的深层焦虑。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用种族主义滤镜看待中国,只会让美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中国用高铁、5G和新能源定义未来时,某些人还在重复“乡巴佬”的陈词滥调——这场认知竞赛,胜负早已分明。
来源:清爽风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