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排的计划在Excel里可清楚了,产线一开,立马就乱套。”“说好今天出货的单,结果现场说材料没到,临时改计划,客户那边又得拖。”“我们计划部天天开会,排得挺细,但现场干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最近碰到不少工厂的朋友,聊到“生产计划”这事,个个都直摇头:
“我们排的计划在Excel里可清楚了,产线一开,立马就乱套。”“说好今天出货的单,结果现场说材料没到,临时改计划,客户那边又得拖。”“我们计划部天天开会,排得挺细,但现场干起来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些问题听着是不是很熟?
你别看“生产计划”这四个字简单,真要做好,真不容易。不是你把单子按顺序排好就行了——那只是个“表”,不是“计划”。
今天咱就打开天窗说亮话,不讲理论,只讲实操,掰扯清楚一件事:
生产计划到底怎么做,才能排得稳、干得顺、控得住?
以下解读中所用到的ERP系统,
先别急着说怎么做,我们先看看为啥现在的计划经常乱。问题不找清楚,方案都是表面功夫。
你在办公室排得头头是道,现场人一看,说这不现实:
这条产线刚维修完,你让它跑整天?这批材料还在路上,你让他们先做?操作员今天调休了,你排的工单谁干?计划排得太理想化,现实根本做不下来。你以为是计划问题,其实是“信息不通”。
销售部干劲大,老板一句“单子先接下来”,接了一堆,转头丢给计划部:
“你先排一下,后面我们再协调。”“能不能插个单,这客户挺重要的。”计划部只能把一个月的活挤到两周干,排出来的就是个“表面和平”,现场一执行立马崩。
有些车间,前道干得飞快,后道跟不上,导致半成品堆得像小山。
比如:
冲压一分钟一个,焊接要10分钟一个;你把100个都冲完了,焊接还在做第十个;前道工序满负荷,后道空跑浪费。排计划时不考虑每道工序的“节拍差”,结果就是“前头冒烟、后头打盹”。
Excel微信群改计划?Excel另存一版。
沟通?微信里一句“改一下优先级”,结果没人知道到底谁说的、哪一版是准的。
现场跟计划部吵,财务问不清数据,老板想查问题还得翻聊天记录。
这种方式,只能“临时应付”,根本撑不起一个高频运转的产线。
咱说实话,生产计划要做好,不是靠谁聪明、谁能干,而是靠这6步:
很多公司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排,而是单子太多、信息不准。
你得明确:订单不是来就接,而是要看企业能不能按时做。
接单前干三件事:
算库存:这个单需要的物料,有多少在库?要补多久?看产能:现在所有产线情况如何?设备状态OK吗?定优先级:客户等级、交期要求、付款方式,要提前分级别。系统能做到的,是在你接单那一刻就告诉你:这个单能不能做?最快什么时候能出货?一目了然。
我们经常犯的错就是:按数量排工单,忽视了“每道工序能不能跟得上”。
排工单的时候,你要考虑:
每道工序的单位产出时间;哪些是瓶颈工序(比如热处理、烘干);是否有共用设备,要不要切换、清洗?合理的做法是:
用“节拍对齐”来规划工序之间的衔接;关键工序优先排,让产线整体更顺;给每道工序设置“缓冲区”,防止堵死。计划排出来后要“模拟”一遍,把这种节奏上的问题提前排除。
你是不是排完计划才发现“少了一种螺丝”“油墨没到了”“包装袋不够了”?
这就是信息脱节的结果。
正确的做法是:
排产同时跑MRP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缺什么、哪天到、还来不来得及,一目了然;不要“计划等采购”,要“计划带采购跑”。只要你把计划和采购系统打通,这种“排好了做不了”的事,直接杜绝。
插单是车间计划的日常。
问题是,有些企业没插单机制,结果导致:
老客户的单被挤后;交期紧的单优先排,反而影响整体节奏;一次插单,全表重排。建议你:
插单前要通过系统模拟:“这单插进去,影响几条线、几个订单?”用“优先级分级+系统动态排程”,插单也要走流程;最好设立“计划冻结区”——48小时内的计划不能随便动。这样,现场不会“天天改”,产线也能按节奏稳定跑。
这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步骤。
很多公司计划员排好了就发表格了,车间现场一看就骂人。
正确的做法是:
每天排产结束后,和车间主管、仓库、设备部开个15分钟计划确认会;对几个关键点:设备能不能开、人员到不到、料到不到;所有问题现场敲定,然后再锁定计划。这15分钟能救你一天的“慌乱”,千万别省。
计划不能“排完就不管了”,得有人盯。
好的系统会帮你:
记录所有变更(谁改的、为什么改、影响了谁);异常预警(进度延迟、料不到、设备出故障);自动比对计划 vs 实际完成情况,生成偏差分析。你也不用每天手动催,只要看系统就知道“这个计划跑成啥样了”。
这样,计划员不是“被动救火员”,而是真正的“生产调度指挥官”。
你排得再细、表格再漂亮,不执行就是零。你排得再粗,只要现场跑得顺,那就是真本事。
所以,如果你想让“计划不再一出就乱”,那就从今天起,把以下几件事做好:
计划别闭门造车,得接得住现场;物料同步、产能评估必须提前跑;插单别乱来,有系统支撑才能扛得住;没有系统就试着建“计划+执行+反馈”的闭环;数据不是装饰,是你复盘优化的起点。做好这些,你的计划自然就“能排、能干、能控”,产线才不会天天乱成一锅粥!
来源:简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