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在《化学评论》发表创新性成果,提出一种名为确定性基准测试(Deterministic Benchmarking, DB)的新协议,为量子门性能评估树立新标准。该技术通过少量实验即可精准识别相干与非相干错误,显著提升量子计算系统校准效率,加速容
确定性基准(DB)协议通过设计的脉冲序列精准识别量子噪声类型 | 图片来源:Chemical Reviews (2025)
南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在《化学评论》发表创新性成果,提出一种名为确定性基准测试(Deterministic Benchmarking, DB)的新协议,为量子门性能评估树立新标准。该技术通过少量实验即可精准识别相干与非相干错误,显著提升量子计算系统校准效率,加速容错量子计算机研发进程。
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受限于量子门的操作精度,这些基本逻辑单元极易受噪声和校准误差影响。误差主要分为两类:
相干错误:确定性、可重复的相位或振幅误差,保留量子态纯度但以振幅形式累积,可能导致误差二次方级增长。非相干错误:源于量子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如退相干),使量子特性退化至经典水平。传统随机基准测试(RB)方法通过平均随机电路序列获得单一错误率指标,但无法区分误差类型。研究通讯作者Daniel Lidar教授指出:“相干错误对量子算法的破坏性更强,需针对性缓解策略。DB协议仅需少量实验即可同时识别两类误差,效率较RB提升数倍。”
确定性设计:采用固定的小型脉冲对序列替代随机电路平均,实验复杂度从指数级降至多项式级。多维诊断:通过设计序列揭示特定误差源(如微波脉冲畸变、串扰),定位硬件缺陷。资源高效:实验次数减少90%,适用于多量子比特扩展。团队在超导传输子量子比特上的实验表明,DB可检测标准方法无法察觉的微小参数变化(如频率漂移±0.1%)。例如,当量子比特失谐量仅2 MHz时,DB准确识别出相干误差主导(占比>85%),而RB仅报告平均错误率。
实验平台:超导量子处理器,单量子比特门保真度基准99.3%协议流程:生成预设脉冲序列(如[π/2]_x-[τ]-[π/2]_y,τ为延迟时间)测量量子态随序列长度的衰减曲线通过解析模型分离Lindblad方程中的哈密顿量误差(相干)与耗散项(非相干)结果对比:DB在10次实验内完成全误差分析,传统方法需百次以上共同通讯作者Eli Levenson-Falk强调:“DB不仅加速硬件优化,更为错误缓解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例如,针对相干错误可采用动态解耦技术,而非相干错误需优化退相干时间。”
论文信息
Vinay Tripathi等, Benchmarking Quantum Gates and Circuits, Chemical Reviews (2025). DOI: 10.1021/acs.chemrev.4c00870
此项突破标志着量子基准测试从“粗放式评估”迈入“精准诊断”时代,为构建实用化容错量子计算机奠定关键基础。随着DB协议的推广应用,量子硬件优化周期有望缩短数月,加速量子计算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来源:量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