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岁男孩邹某樽,在山顶与家人失联,此后三天,数百名救援人员在复杂地形与恶劣天气中展开地毯式搜索,而网络上那些毫无人性的谣言和诈骗信息,更是侵蚀着本就宝贵的搜救资源。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五一假期,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场轻松愉快的全家旅行,可对于邹先生一家而言,却是心神不宁、后悔莫及。
8岁男孩邹某樽,在山顶与家人失联,此后三天,数百名救援人员在复杂地形与恶劣天气中展开地毯式搜索,而网络上那些毫无人性的谣言和诈骗信息,更是侵蚀着本就宝贵的搜救资源。
那么,男孩是如何失联的?网上诈骗信息又是怎样?
石谷解山被称为“闽中第一高峰”,海拔1803.3米,以原始自然风光吸引登山爱好者,但山路崎岖、植被茂密,且未完全开发,安全设施有限。
5月4日下午,邹某樽就跟随父母及两名兄长登山,下山途中行至山顶小卖部时,家人发现他脱离视线。
根据监控显示,失联前他身穿黑色条纹短袖、深色牛仔裤和蓝绿色运动鞋,身高约1.2米,曾在山顶巨石上举国旗玩耍,随后蹦跳进入周边空地。
家属报警后,当地警方、蓝天救援队、民间志愿者组成超400人的搜救队伍,携带无人机、热成像仪、搜救犬等设备,对山林、沟壑、溪流展开拉网式排查。
但是由于石谷解山地形险峻,植被茂密且常年雾气弥漫,夜间气温较山下低5-6℃,风力强劲,尤其是在5月5日还下起了小雨,泥泞与滑坡风险进一步阻碍进度。
根据救援人员的描述,密林遮挡使热成像仪失效,搜救犬亦受复杂地形干扰,男童可能因恐惧蜷缩或误入隐蔽区域,加大了定位难度。
当这件事情这事儿在网上传开,大家的心都揪着,多数人都在替阿樽担心,评论区里各种支招,有人提供失踪前的视频,有人分享野外生存经验,比如教孩子记父母电话、走丢了找穿制服的人、给孩子戴定位手表等等。
同时,对孩子父母监管责任的讨论也很多:“心太大了”、“怎么能让孩子离开视线”、“两个大人带三个孩子爬野山风险太高”这类话,随处可见。
尽管网络议论纷纷,搜救队员也仍然没有停止搜救工作,截止到5月6日,网络上就突然流传一则消息,称邹某樽“躲在山顶厕所坑内被找到”,甚至还附有虚构的现场图片。
爆料者自称消息源自“小卖部老板群聊”,IP地址显示为福建,细节逼真引发广泛转发,部分网友误以为救援结束,甚至导致个别搜救队伍撤离。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没多久家属就与官方紧急辟谣,他们表示男孩目前仍未找到,搜救持续进行,就连莆田市仙游县西苑乡政府工作人员也强调,任何进展将通过官方渠道通报,呼吁公众勿信谣言。
而且邹某樽母亲通过媒体公开哭诉,称“每分每秒都是煎熬”,并恳请停止传播不实信息,毕竟对于家人来说,孩子的失踪已经很难过了,如果在这样恶意散播谣言的话,那搜救工作又该如何进展呢?
毕竟谣言不仅消耗公众善意,更干扰搜救节奏,救援队因误信消息折返,浪费了黄金时间,而且家属还称曾收到匿名勒索短信,谎称“孩子在山洞需赎金”,不过对于这一消息,目前警方正在核查真伪。
当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仙游县西苑乡政府也专门建立24小时信息发布机制,每日三次更新搜救进展,同时,还专门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家属提供专业支持。
就连民间也自发组织搜救力量,捐赠点更是累计接收矿泉水1.2吨、保暖衣物300余件,部分登山爱好者组成“情报分析小组”,通过卫星地图比对历史影像缩小搜索范围。
不过截止到5月7日,男孩已经失联超过了72小时,而搜救范围更是扩大至周边三县交界区域,但连日大雨令山路泥泞,部分路段需借助绳索通行,搜救犬难以深入。
虽然说网友担忧”山中有蟒蛇威胁”,但官方也明确表示当地蟒蛇罕见,男童更可能因迷路或体力不支受困,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愿平安”的留言刷屏,公众期待奇迹发生。
主要信息来源:
原文登载于极目新闻2025年05月07日关于福建8岁男童爬山失踪3天,官方:大雨增加搜救难度,当地蟒蛇并不多见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生活帮2025年05月06日关于福建一8岁男孩山中游玩失联已超36小时,家属:有人发短信称找到孩子并索要钱财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光明网2025年05月07日关于福建8岁男童失踪超60小时 119持续搜救的报道
原文登载于东南网2025年05月06日关于福建8岁男童在山顶走失!已失踪24小时,通宵搜救无果的报道
来源:影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