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2023年6月卸任“美图公司”(1357.HK,以下也称“美图”)董事长,2024年11月向家乡福建石狮捐赠1000万元(通过石狮市教育基金会捐赠,助力家乡教育发展)、今年2月一口气套现1.28亿股“美图”股票、预计套现超7.8亿港元后,早年有“域名之王”、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资本向善 专业求真 有温度 有态度
出品 | 机构投资者评论IIR
尊重原创,抵制洗稿,违者必究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_Backup
继2023年6月卸任“美图公司”(1357.HK,以下也称“美图”)董事长,2024年11月向家乡福建石狮捐赠1000万元(通过石狮市教育基金会捐赠,助力家乡教育发展)、今年2月一口气套现1.28亿股“美图”股票、预计套现超7.8亿港元后,早年有“域名之王”、“知名天使投资人”之称的“美图”联合创始人蔡文胜(Mike Cai Wensheng),最近从香港本地开发商“H Development Holdings”手中,以约6.5亿港元(合8400万美元,6.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了“天后商厦”(“亨环.天后”(PARK AURA),2020年落成)——一栋总面积约5.3万平方英尺、高25层(地下至24楼)的全幢商厦。
蔡的出价(每平方英尺约 12,264 港元的价格),比该地区同类建筑的售价大约高出20%,而这笔交易,也成为香港今年以来较大的商业地产交易之一(不久前的4月24日,“港交所”宣布以 63 亿港元从“香港置地”(“置地控股有限公司”)手中买下中环交易广场一期的相关物业等,并将与“香港置地”合作建设“港交所”总部)。
一位在互联网、甚至可以说是“虚拟世界”里闯荡20余年的商业“鬼才”,如今花重金买下一项庞大重资产,在IIR看来,这不是为了“抄底”香港楼市,而是一如蔡文胜始终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看见了香港在时代、政策、人才等多维度共同推动下蓄势待发的新机遇,他在“押注”香港的“新时代”。
经IIR综合查询整理,蔡文胜1970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石狮,自幼就展现出超凡的商业天赋。他早期的创业经历,包括倒卖服装及各类产品、去东南亚“淘金”(失败而归)、炒股(买“盈科数码”赚得100多万)、卖域名(被誉为“域名之王”)、创办网址导航 265.com(2003年,类似hao123模式)并将其卖给谷歌中国(2007年)等。在做网址导航期间,蔡文胜开始整合草根站长资源(也被称“个人网站教父”),并开始投资互联网公司,最“火热”的时候,他也曾不签协议就打款。
2008年,一直与蔡文胜合作的吴欣鸿(原名吴泽源)开发了一款简单又好用的图片处理软件——“美图秀秀”PC版;不久后,蔡文胜就从吴欣鸿的老板,变成了他的天使投资人。
2011年底,“美图秀秀”PC加移动端用户量突破1亿,一年后翻倍;2013年,蔡文胜开始出任“美图秀秀”董事长;2016年12月,“美图”正式登陆港交所,蔡文胜当时还和怀有身孕的AngelaBaby一起为上市敲锣。
“美图”上市数月后,市值一度突破1000亿港元大关;但无法盈利的硬伤,最终还是让它迎来了漫长的“跌跌不休”。
2018年,蔡文胜的兴趣转向区块链,发展到后来,他干脆开始推动“美图”以上市公司的身份躬身入局。
那时,有媒体表示不理解,直言蔡文胜将个人爱好作为公司方向,是对股东的不负责任。但戏剧性的是,2021年3月、4月蔡文胜推动“美图”购入的那些数字H币,在3年多后(2024年11月至12月初)被“美图”全部出清,并获利约7963万美元,折合约5.71 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比2023年“美图”全年暴增的归母净利润还高(2023年总收入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经调整后的归母净利润3.7亿元,同比增长233.2%),而出售它们获利净额的80%,“美图”用于派发了特别现金股息。
如今,蔡文胜在福布斯上的实时身家大约是10亿美金(约合73.3亿元人民币),他似乎已彻底从“美图”隐退,此次香港买楼,他自己向媒体表示,并不太关注价格,而更多是希望获得控制权,以便将其规划并发展成一个创业中心。
蔡文胜说,香港的科技公司,尤其是早期初创企业,以前主要在“数码港”和“科学园”间选择,但这两个科创重镇的位置,对日常生活来说略显不便。蔡文胜希望在香港市中心建立一个初创企业孵化中心,而这次他投资的“PARK AURA”,距离天后地铁站、维多利亚公园都不到200米,且天后站往东的北角,正是中国大陆及福建人的聚集之地。
蔡文胜表示,这次是他的个人投资及再创业——他希望与香港的科技界展开更多合作,将这栋建筑彻底转变为一个AI-Web3创业中心,并计划将其更名为“CAI Tower”(计划在大厦的低层做一个类似“车库咖啡”的AI-CAFE,部分楼层设为共享办公区,其余楼层则规划为 AI 及 Web3 领域的工作室)。
IIR注:Web3,意即第三代互联网,Web3的核心特征是以用户为中心的可信的价值互联网。其基本逻辑为用户自主,去中心化。Web3基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打造了一个由用户主导的开放写作、隐私保护、生态共建的数字世界。
近几年,港府施政报告中提出“抢人才”、“抢企业”策略。“抢人才”方面,自2022年末开始正式接受申请的“高才通计划”(适用于三类人才:高薪人士、有工作经验的全球顶尖大学学士毕业生、无工作经验的全球顶尖大学学士毕业生),截至2024年末已收到约11.6万份申请,近9.2万份获批,超7.5万名高端人才及家人抵港(截至今年3月已有约8万名),这些人才中,除金融人士外,很多是创科领域的优秀人才。
去年3月,港府还推出主要聚焦高净值人士的“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New Capital Investment Entrant Scheme; 以下简称“新计划”/“New CIES”;香港此前曾开放过类似的身份政策,2015年关停;“新计划”/“New CIES”的最低门槛是3000万港元(绝对实益拥有、投资获许投资资产(如基金、股票、债券等),且其中10%的资金(即最低300万港元)投资/汇集于由“港投公司”成立并管理的基金中(即“投资组合”/“CIES IP”),用以促进香港的创新及长远发展)。推出后的10个月内(至2025年1月),港府收到近 7,000 份查询及超800份申请,其中,733位申请人已符合申请条件,240 位申请人已在6个月的限期内完成了在港3000万港元的投资。预期可为香港带来超过 240 亿港元的投资。
今年1月,港府再次优化“New CIES”(2025年3月1日起生效),更新后的规则放宽了要求,如申请人只须证明在提出申请前六个月的整段期间内一直绝对实益拥有不少于3,000万港元(此前为2年),申请人与家庭成员共同拥有的资产中,由申请人绝对实益拥有的份额可并入计算(此前不能)、新增持有投资方式(可透过全资拥有的私人公司持有投资,契合港府的家办政策方向)等,这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高净值人士、商界精英和企业家奔赴香港。
“抢企业”方面,港府除多批引进重点企业(包括多家Web3企业落户香港)外,更多是让人才与企业形成良性循环,这与内地许多地区的招商思路也不谋而合:越多的投资和创科企业来港,就越容易吸引更多的创科企业赴港,进而进一步吸引创科人才;在港的创科人才愈多,自立门户的创业条件也会更强,这就有望孕育更多的香港本地创科企业,形成良性循环。
在AI领域,香港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全方位政策推动,通过推出30亿港元的“前沿科技研究支持计划”、数码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30亿港元“人工智能资助计划”,以及预留10亿港元设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积极拓展AI在包括政府政务、法律、金融、医疗、教育等各方面的应用)等,引领香港将AI发展为关键新兴产业。
Web3方面,今年4月香港举办的Web3嘉年华上,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会上表示,香港致力于推动第三代互联网“Web3”发展,特区政府一直通过平衡和有利于创新的监管方式,寻求为市场参与者维持公平的竞争环境。
此外,港版“淡马锡”——“港投公司”、将设立的100亿港元 “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等,也将发挥“耐心资本”的力量,加强引导市场资金投资关键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香港这些年持续推出的科创产业扶持政策,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生产应用,上中下游“全链发力”,投放大量资源,全力打造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香港更是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国际金融中心,有5所大学跻身世界百强,凭借高度国际化的环境和自由港地位,成熟的金融体系与国际化专业人才队伍,相信香港的创科企业,无疑将拥有一流的融资环境、广阔的市场与更多元的发展生态。
相信已经跨过规划与铺垫期的香港,将借“东风”,迈入创科生态振翅高飞的新阶段,而这想必也是一直“踏”在风口上的蔡文胜,这次押重金买大楼、要打造香港AI-Web3 创业中心的核心内在逻辑。
来源:机构投资者评论